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快速检测雾滴中多菌灵含量的电化学传感器
项目简介本项目是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农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成果。以石 墨为原料,经过强氧化剂氧化得到石墨氧化物,通过超声剥离形成氧化石墨烯,将氧化 型石墨烯滴涂到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后,经过电化学还原形成具有催化性能的还原型石墨 烯传感界面。该传感器以多菌灵的电化学氧化峰电流为响应信号,实现雾滴中多菌灵含 量的快速检测。 性能指标 (1) 传感器经氧化型石墨烯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在-0.7V 电位下电化学还原。 (2) 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 3×10−9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嵌入式处理器的未知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处理器的未知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包 括创建嵌入式系统自体集、生成检测器集、检测未知恶意代码的步骤; 在处理器指令级对系统内正常程序的指令序列信息进行采集编码生成 二进制串集合作为自体集,随机生成二进制串作为候选检测器,并将 其与自体集中的元素进行否定选择生成检测器集;利用检测器集里的 二进制串与从指令级收集到的待检测代码的行为信息二进制串进行匹 配;采用双阈值的海民规则进行自体集的二进制串、检测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舰船尾迹和海底地形内波模型的水下航行器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舰船尾迹和海底地形内波模型的水下航行器检测方法,属于遥感技术、海洋科学和自然地理的交叉领域,意在利用海面舰船运动引起的尾迹内波模型和海底地形引起的内波模型,以这些模型作为约束,提出了检测、识别、定位水下航行器内波信号的新方法。水面舰船引起的尾迹和内波可通过舰船的检测识别加以区分,水面舰船可通过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检测定位,海底地形引起的内波模式是相对固定的、可预测的,水下航行器引起的内波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微流体技术的非侵入式眼压检测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体技术的非侵入式眼压检测传感器, 包括角膜接触镜、螺旋电感、边缘电容和内圈电容,其中,角膜接触 镜内部设置有腔体和微流体通道;腔体与微流体通道相连通,用于存放流体,并向该微流体通道内输送流体;该微流体通道内输送的流体 的量受眼压影响,内圈电容的电容值随该微流体通道内输送的流体的 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边缘电容、螺旋电感和内圈电容构成的 CLC 回 路,实现对眼压的检测。本发明中的眼压检测传感器能够有效解决眼 压传感器不便于夜间监测的问题,实现高精度的、24&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用于血氧饱和度检测的电压比较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血氧饱和度检测的电压比较器,包括 依次连接的预放大级模块 A、正反馈判断模块 B 和输出缓冲级模块 C; 所述预放大级模块 A 用于将两个模拟输入信号进行预放大处理;所述 正反馈判断模块B用于对经过预放大级模块A处理的信号进行比较判 断后输出信号差;所述输出缓冲级模块 C 用于对所述信号差进行转换, 并输出一个二进制信号。本发明采用全模拟电路,将采集并初步处理 后的血氧信号与参考值比较,以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继而检测血氧饱 和度。本发明在具有正确输出逻辑的前提下,还具有精度高、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配电网物理模拟的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的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电网物理模拟的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 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双电源模型;(2)建立线路 模型,并在每条线路的末端接入故障模拟单元和模拟负载;(3)利用经 过所述步骤(1)中的电源模型和经过所述步骤(2)中获得的线路模型组 网搭建低压配电网模型;(4)在所述步骤(3)中获得的配电网模型中的模 拟电缆线路、模拟架空线路上加装升压器、升流器,将线路运行参数 转化为实际配电网运行参数,由此完成故障指示器检测平台的建模。 按照本发明实现的基于配电网物理模拟的故障指示器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节能型泥水自循环式生活污水除磷脱氮技术
该成果具有智能化和高效除磷脱氮的特征,占地、投资和运行费用均低于传统A2/O型除磷脱氮工艺,本项目拥有两项发明专利。2006年11月8日以钱易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水平。
东南大学 2021-04-10
白光LED用含氮硅酸盐绿色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光LED用含氮硅酸盐绿色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该发光材料的化学组成可表示为:Ca2-xSi(O4-yNy) : xEu2+,0.003≤x≤0.06,0.1≤y≤0.8。其制备过程为:(1)以硝酸钙(CaN2O6·4H2O)、硝酸铕(EuN3O9·6H2O)正硅酸乙酯(C8H20O4Si)、氮化硅(Si3N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前驱体,(2)将所得前驱体与氮化硅粉体混合均匀,在非还原性气氛下于1000~1200℃焙烧2~4小时,获得Ca2-xSi(O4-yNy) : xEu2+荧光粉。所得发光材料,发光性能显著,在近紫外到紫光波长范围(300~400nm)有宽带吸收,发射出强度高的绿色光(500~504nm)。通过氮化硅与前驱体的混合焙烧,在不需要任何还原气氛下,将Eu3+还原为Eu2+,制备方法简单、安全。
四川大学 2021-04-11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示范
1. 背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氨氮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氨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饮用水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如何进一步削减工业废水氨氮/总氮的排放总量,是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的根本措施。2. 关键技术:高效吹脱与氨资源化技术及装置3. 技术原理本项目针对传统氨氮吹脱技术目前存在的缺点,通过对氨吹脱塔填料及塔内件结构等的改进,强化气液传质过程,在提高氨去除效率的同时,降低气液比,缩短吹脱时间,从而显著降低能耗;同时开发新型氨吸收-解吸溶剂,采用高效吸收-解吸技术获得一定浓度的氨水,从而实现吹脱气中氨的高效回收与资源化,同时吸收-解吸溶剂能循环使用,从而消除二次污染,变废为宝,进一步降低氨氮吹脱技术的运行成本;进而运用集成化技术,对氨氮吹脱技术和氨高效回收资源化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形成高效、节能、低成本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与资源化预处理集成技术,满足工业企业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技术需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氮掺杂碳中空微球在燃料电池阴极中的应用
成果介绍项目采用氮掺杂碳中空球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构建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器件,提高燃料电池的比能量、比功率、循环寿命。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采用无模板法控制合成氮掺杂碳中,空球实现分子水平上对材料构筑过程及对该含氮多孔材料结构、组成及其对氧还原催化活性的有效调控。市场前景在当前环境下,寻找新型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贵金属铂的用量,并对氧还原反应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项目未来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470 4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