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技术需求:蓝宝石衬底生产自动化改造
蓝宝石衬底生产自动化改造(非标改造):(生产过程自动化 可视化 数字化)物流:物料自动输送,与机器人通信,实现上料下料的自动输送生产过程:机器人控制柜与生产设备通信,互联控制,协同作业,一个环节包含10多个节拍的流程控制,并可以实现人机料法环追溯。质量检测:产品下线后自动进行厚度检测并收集检测数据总控系统:设备总控制(SCADA)难题内容:1.其过程包含很多变化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实施难度和复杂性2.在线测量:产品检测的厚度精确度是微米,是否能够通过机器视觉和多种传感器进行质量检测,自动检测产品厚度,自动判断是否合格。
青岛嘉星晶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30
高选择性吸附树脂生产及其应用技术
吸附树脂是一类多孔性的高分子合成材料,由于合成过程中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结构的变化以及合成控制方法的不同,使得吸附树脂的孔结构可有目的的调控,可以适应很多方面的应用要求。 针对分离纯化的目标产物分子结构特点,设计合成高选择性大孔吸附树脂,弥补现有商品化树脂的不足,所制备的提取物纯度可控,且可以制备高纯度提取物。 来自天然植物且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等有效成分,是目前药用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原料来源,特别是对于结构复杂而精妙的天然产物活性成分,从天然植物提纯化仍是其唯一有效的途径。因此建立合适的分离纯化工艺、开发高效的分离材料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现有吸附树脂的品种,也为天然的药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样品,其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南开大学形成了可对吸附树脂的结构进行设计及合成高选择性吸附树脂生产的产业化技术和应用技术: 1)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及单体分离纯化产业化技术 在树脂骨架上引入特殊的功能基团,对天然植物中不同结构的有效成分具有高的吸附选择性。用于黄酮类、生物碱类、皂甙类、内酯类、多酚类等提取和纯化。已工业化的有银杏叶黄酮、甜菊糖、人参皂甙、三七皂甙、长春碱等提取技术。建立了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和内酯的树脂法分离工艺,并进了银杏内酯冻干粉针剂的开发; 分离了汉防己总生物碱中的两种单体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开发了汉防己甲素冻干粉针剂,并已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批件。 2)中药提取物农药残留及重金属的去除技术 改变了树脂的传统致孔方法,合成了一类孔径较小且均匀的纳米级孔结构吸附树脂,既保持传统吸附树脂高吸附容量,又具备按照分子尺寸进行精确筛分的能力,用于分子尺寸较大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中分子较小的农药或重金属去除。 3)抗生素、维生素中间体的纯化技术 合成的高孔隙率、孔径均匀的高比表面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明显改善了树脂的传质性能,吸附速度比现有的商品化树脂提高 2-3 倍,解吸率高于 90%,树脂寿命大大延长。 技术优点:纯化工艺简单、高效、环境友好,避免了大量有毒、低沸点有机溶剂的使用。 4)新型脱色树脂技术 通过树脂孔结构、骨架结构、脱色基团等的调控,合成了一类脱色容量大、再生容易的新型脱色树脂,效果良好。 用于天然产物提取、抗生素、维生素等生产。 5)载体树脂(固定化酶载体树脂、纳米簇金属催化剂载体树脂)生产技术 通过致孔剂、聚合单体、交联剂的调控,合成了一类高环氧基含量、高使用强度的固定化酶载体树脂。该技术的树脂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外进口树脂。已完成了工业化放大和工艺优化。用于固载青霉素酰化酶,催化青霉素 G 和头孢菌素 G 水解,制备半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需的中间体 6-PAP 和 7-ADCA。 合成的一类大孔径、高比表面积的新型孔结构的聚苯乙烯吸附树脂,加载了纳米簇金属催化剂的载体树脂,用于负载纳米级的金属催化剂,在重氢提取及放射性废水处理中有重要的应用。 6)高容量新型孔结构吸附树脂生产及其处理有机废水技术 具有超高吸附容量、良好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等特点。树脂的比表面积达到 1000m2/g 以上。用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 7)新型螯合型吸附树脂生产及其阴阳离子选择性吸附技术 对水中不同价态金属离子及阴离子酸根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在高盐体系中可吸附水中的多种重金属,而对 Na、K 等离子没有结合能力,用于海水中重金属的富集或检测。 利用带有交换基团的吸附树脂与阴离子酸根(如 AsO43-等)发生离子交换达到富集的目的。用于水中有害物质净化处理。 8)耐高温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技术 改变季铵基与树脂骨架的连接方式,合成了耐高温的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可在较高的使用温度下稳定使用,大大拓展了碱树脂的应用 范围。 
南开大学 2021-04-13
膜技术在粉体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液相法(特别是湿化学法、水热合成法等)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纳米粉体的方法之一,但存在间歇工艺,洗水量大,产品流失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工艺将膜技术应用于粉体的生产过程中,如纳米氧化锆、水滑石、石墨烯等粉体的生产领域中,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膜法超细粉体生产新工艺与成套装备,促进了超细粉体制备的技术进步,推广应用60项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生产过程软测量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过程控制中,若要使生产过程处于最佳运行工况、实现卡边控制,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生产过程的重要过程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然而对许多工业过程来说,一些重要的输出变量目前还很难通过传感器得到,即使可以测出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不能总体的反映出设备的运行工况。为了解决这类变量的测量问题,出现了不少方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软测量方法,目前软测量在流程工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品质麦芽糊精的酶法生产关键技术
麦芽糊精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生物酶法控制淀粉水解程度,从而得到DE 值处于 5-20 的淀粉水解产物。麦芽糊精的分子量介于淀粉和淀粉糖之间,是一种价格低廉、口感滑腻、没有任何味道的营养性多糖。 高品质的麦芽糊精流动性良好,无异味,几乎没有甜度;溶解性能良好,有适度的粘度;吸湿性低,不易结团;有较好的载体作用,是各种甜味剂、香味剂、填充剂等的优良载体;成膜性能好,既能防止产品变形又能改善产品外观;极易被人体吸收,特别适宜作病人和婴幼儿童食品的基础原料;对食品饮料的泡沫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对结晶性糖具有抑制晶体析出的作用;有很好的乳化作用和增稠效果;有促进产品成型和良好地抑制产品组织结构的作用。由于麦芽糊精所具有的优良使用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饮料、冷冻食品、糖果、麦片、乳制品、保健品等行业,还可应用于纺织、日化、医药生产中。
江南大学 2021-04-13
有机官能化系列笼型倍半硅氧烷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该技术通过分子设计和环境友好的水解反应,利用顶角-戴帽法和官能团剪裁等手段制备带有多种可反应性基团的中空笼型纳米材料。材料具有质轻、透气、超低介电常数、耐热、易加工、可溶解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体现了不同于传统纳米材料的优点,与聚合物有非常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这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实现了将有机材料的耐热性能和高强度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工艺简单完美结合的目的。 笼型倍半硅氧烷与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容性良好,基本可以达到分子级均匀分散,这是普通无机填料无法达到的,得益于笼型倍半硅氧烷分子具有有机部分,既使在惰性基团取代笼型倍半硅氧烷中也可以与有机基体实现良好的相容行为。同时,材料的耐热性能指标(如玻璃化转变温度,5%质量损失热降解温度)均有大幅度提高,这是因为笼型倍半硅氧烷的Si-O骨架部分提供了优异的抵抗热冲击性能,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官能化笼型倍半硅氧烷进行交联反应实现三维交联结构,以进一步提高耐温性能。另外,笼型倍半硅氧烷可以作为各种催化剂和其他功能性材料的载体,在拓宽这些功能材料使用温度的同时提高其某些性能,如提高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发光纯度,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 可以预见,随着各个交叉学科领域的不断扩展,笼型倍半硅氧烷作为典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优异性能将会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研究兴趣。 粒子尺寸:1.5~3nm;溶解性:根据官能团不同,可溶解于有机溶剂或水;颜色:白色;耐热性:热分解温度在250℃以上。可用于耐高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复合材料、超低介电材料、塑料及纤维改性、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涂料、生物材料等制备。在高附加值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投资300~400万。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处理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
本项目包括三大核心技术: 1、强制冷凝 VOCs 废气处理设备,创造性地将强制换热技术改造后应用于 VOCs 强制冷凝处理工艺中,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回收经冷凝的 VOCs 物质,同时回收废气中的温度生产热水。设备内表面均采用实验室自行研发的特殊拒油涂层处理,以防止有机物质对冷凝器的污染,提高冷凝装置稳定运行效率并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2、开发的光催化氧化剂和附着技术 克服纳米光催化剂易团聚、易流失的弊端,开发出新型快速的光催化剂负载技术,能够大大推进光催化剂在废水、废气中的实际应用,负载材料廉价易得,加工方便,寿命长,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在吸附 VOCs 物质的同时,直接发生光催化反应,将 VOCs 物质完全矿化。 3、开发的高效苯吸收液及分层技术 采用特殊吸收液配方制备能够分层的高效苯吸收液,能够有效地 吸收废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净化 VOCs 废气。吸收的 VOCs 物质能够静置分层,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富集,方便下一步的回收分离,吸收液可以重复使用。 三大技术可以互相结合为工艺组合,在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有价值物质的回收、油烟净化、企业 VOCs 治理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已成功解决了河北省三家企业的 VOCs 处理与排放问题。
南开大学 2021-02-01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处理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
项目成果/简介:本项目包括三大核心技术: 1、强制冷凝 VOCs 废气处理设备,创造性地将强制换热技术改造后应用于 VOCs 强制冷凝处理工艺中,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气,回收经冷凝的 VOCs 物质,同时回收废气中的温度生产热水。设备内表面均采用实验室自行研发的特殊拒油涂层处理,以防止有机物质对冷凝器的污染,提高冷凝装置稳定运行效率并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2、开发的光催化氧化剂和附着技术 克服纳米光催化剂易团聚、易流失的弊端,开发出新型快速的光催化剂负载技术,能够大大推进光催化剂在废水、废气中的实际应用,负载材料廉价易得,加工方便,寿命长,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在吸附 VOCs 物质的同时,直接发生光催化反应,将 VOCs 物质完全矿化。 3、开发的高效苯吸收液及分层技术 采用特殊吸收液配方制备能够分层的高效苯吸收液,能够有效地 吸收废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净化 VOCs 废气。吸收的 VOCs 物质能够静置分层,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富集,方便下一步的回收分离,吸收液可以重复使用。 三大技术可以互相结合为工艺组合,在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有价值物质的回收、油烟净化、企业 VOCs 治理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已成功解决了河北省三家企业的 VOCs 处理与排放问题。应用范围:VOCs 治理工况复杂、技术路线众多也决定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特点:市场分散,需求多样化,企业要想把规模做大很困难。正因为市场分散,VOCs 治理行业要垄断也不容易,市场完全开放,各家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这个市场在未来几年将以30%的速度增长。 VOCs 污染治理正在起步,有望撬动近 700 亿产值。目前,国内VOCs 污染平均治理成本约 500-600 万元,按每座工业园 5 家企业参 102与治理,省均 150 个工业园区,全国 20 个省保守估算,市场空间将达到 625~750 亿元。未来,随国内 VOCs 排放标准有望提高,VOCs治理投资有望进一步增加。 投资估计:投资 500 万元, 经济和社会效益:利润率 20-30%,经济效益显著,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效益分析:自 2005 年企业进行 VOCs 产生全过程分析,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2013 年于宏兵承担了环保部大气污染治理应急项目 VOCs 污染控制欲核算方法研究项目,对工业企业 VOCs 排放特征、排放量核算技术方法和 VOCs 处理技术绩效进行评估,建立了天津的 VOCs污染控制体系。在 VOCs 污染前端预防、后端治理技术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南开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以南开大学科研平台为依托,自身拥有 XRD、同步热重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中型仪器共计 25 台,价值合计 300 余万元,拥有非常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科研工作。
南开大学 2021-04-11
三阶段厌氧工艺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省环保局经省政府同意下达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黄姜皂素废水综合治理工业性试验”的攻关成果。黄姜皂素综合废水的COD浓度在30000~40000mg/L,pH值为0.6~1.5左右,色度为3500倍,其中的Cl-或SO42-的浓度及还原性糖度较高,并且含有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极难处理。因此,目前所建成的治污设施都无法正常运行。本成果创立了以水解酸化-内电解-改进UASB厌氧为流程的三阶段厌氧工艺技术,并以此为核心与生物接触氧化、催化氧化脱色优化组合为一套新型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对当前应用的热点--两阶段厌氧工艺进行了创新,将该工艺技术应用于黄姜皂素废水处理,取得重大突破,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促进黄姜产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成果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为同类技术领先水平,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成果登记号(EK040749)。本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号200410013271.7,公开号CN1583599A)。2.主要技术指标 废水经三段厌氧处理后,COD从进水的34000~39000mg/L,到出水COD浓度在2000mg/L左右,COD去除94%以上;然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好氧曝气,废水中的COD进一步下降至450mg/L以下,NH3-N的去除率在60%以上;经好氧处理的废水再经催化氧化脱色,其COD下降至200mg/L左右,BOD降至30mg/L左右,色度下降至60倍以下,运行费用约为5元/m3。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难降解有机废水电催化氧化处理技术及其设备的开发
1、成果简介:(500字以内)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能够有效处理有毒难降解污染物的先进废水无害化处理方法。该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在常温常压下将不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完全燃烧或部分降解到可容易生物处理的程度而不带来二次污染,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便、与环境兼容等优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已经发现,电化学处理成本高主要是由于电耗高。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如果提高电流效率,就会降低处理费用;对于高浓度废水,如果将有机物部
吉林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734 7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