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精度图像对焦伺服控制器及显微成像系统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领域存在着景深影响效率的突出问题,本产品以高性能异构处理器为核心运算单元,以嵌入式手段通过视觉流与控制流的严格对位,高性能实时完成视频控制信息的结算,并直接输出电机驱动信号控制相关执行机构完成闭环控制。         本产品主要面向高性能伺服闭环控制的视频应用领域,能够显著提升显微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视频对焦及对位处理的效率及精度,亦可实现宏观领域的视觉嵌入化控制闭环应用。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紫外光固化法制备电控调光膜的技术及材料的开发
本项目所研究的电控调光膜材料即为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简称PDLC)薄膜材料,其主要应用领域为电控智能玻璃、大面积柔性液晶显示等。PDLC薄膜材料是将向列相液晶微滴均匀分散在高分子网络中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当未对PDLC薄膜施加电场时,在高分子网络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指向矢呈无规分布,薄膜呈强烈光散射状态;当对PDLC薄膜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的长轴平行于电场排列(通常PDLC中所使用的液晶的各向介电常数为正),薄膜呈透明状态。 目前,国外的PDLC薄膜生产厂家均采用热固化法制备PDLC薄膜,而课题组所采用的为紫外光固化法,是世界上首家可以使用紫外固化法制备PDLC薄膜的科研单位,紫外光固化法相对于热固化法,其固化速度快、节能环保、成品率高。并且所制备的PDLC薄膜电-光性能优异,综合电-光性能优于其它国外PDLC薄膜生产厂家所生产的PDLC薄膜。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汽车制动系电控系统开发配套技术及关键设备
1 项目介绍近年来,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汽车综合性能和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制动系统电控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以 ABS、 EBD、 ESP 为代表的若干主动安全电子控制系统,广泛装配在各种类型的道路车辆上。这些电子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技术附加值高性能评价标准苛刻可靠性要求严格以往由于开发过程具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此类产品的市场仅由少数几家欧美大型零部件商分割占据。在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有多家本土零部件厂商涉足这一巨大市场,推出了初期产品,获得了少量市场份额,但面临技术门槛、性能瓶颈和资金压力,迟迟不能取得有效突破。 目前商用车气压制动领域及乘用车液压制动领域均面临着普通 ABS 产品全面普及, ESP 等高端产品利润丰厚的良好市场态势,把握技术机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 1) 降低开发成本:缩短样机研发时间,争取市场主动权;降低测试( 包括室内及道路实验) 费用,节约直接开销。 ( 2) 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产品在复杂行车状态下的控制性能,及实车环境条件下的电气性能及电磁兼容性能。 清华大学追踪汽车电子行业技术发展最新趋势,总结形成了一整套能够支撑 ABS、 ESP 等复杂电控单元( ECU)开发的配套技术,涵盖产品开发——室内测试——道路匹配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硬件在环仿真( Hardware-In-Loop Simulation——HIL 仿真)测试及 EMC 电磁兼容性测试两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并极大节省了测试费用。HIL 仿真测试技术: HIL 仿真测试是一种将全套 ECU+执行器硬件植入软件环境,通过软硬件协同工作实现运行工况逼真模拟的工程应用技术,被 Bosch 等著名厂商广泛采用,是业内公认的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费用的有效途径。我处开发的 HIL 测试设备可实现如下功能: ( 1) 测量制动系部件性能,指导 ECU 控制原理开发; ( 2) 构建室内车辆运行模拟环境,衔接道路测试; ( 3) 构建标准测试工况,实现同类产品同等条件横向对比; ( 4) 安全模拟极限道路运行工况,确定道路实验安全边界; ( 5) 安全模拟部件故障运行模式,评估部件失效对行驶安全的风险。 实际运用中, HIL 设备实现了 ECU 控制逻辑实现——室内 HIL 测试——道路定型三阶段的顺利衔接,大量 ECU 控制功能的验证及深入改进可在室内完成,不断丰富的仿真运行工况还有效的降低了产品开发对于道路试验的依赖,缩短了控制功能改进周期,降低了路试强度,控制了技术风险和成本膨胀。EMC 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 ECU 等电子部件在实车环境下的可靠性是产品品质的重要体现。制动相关电子产品在外界干扰下的故障运行将带来极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处除有能力按照 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等标准完成产品可靠性的一般性检验,还在汽车电子的电磁兼容性方向开展了着重以下两方面工作: ( 1) ISO7637-2: 2004《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标准测试环境建设引进瑞士 EM Test 公司 LD200、 UCS200、 VDS200 等测试设备,构建完成了能够进行较全面的车辆零部件 EMC 瞬态传导试验的正规化电子实验室,能够有效的模拟通过线缆传递的干扰甚至破环信号,是控制器 ECU 电气可靠性品质的有效保证手段。 ( 2) 特殊功能电路的专业化测试 针对电控制动系统的专门应用,对轮速调理、电磁阀智能驱动、电机控制单元等特定功能电路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缩减成本、提升性能的若干备选技术方案。 现有大型设备: 经过多年实际使用及改进,已有能力设计制造适合多种车辆类型(客车、半挂列车、轻型乘用车等)、多种电控系统(气制动及液压制动 ABS、 ESP 等)的 HIL 仿真测试系统,运行中设备包括: ( 1) 商用车气压制动仿真测试系统 最大支持三轴商用车(可变形适合 6×6、 6×4、 6×2、 4×2 等配置)气制动系统的 ABS、 ASR、EBS 等控制器开发。 ( 2) 乘用车液压制动仿真测试系统 支持中小型乘用车液压制动系统 ABS/EBD(4S/4M 或 4S/3M)、 TCS、 ESP 等控制器开发。2 应用说明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在前述各种配套技术支持下, 已经实现了多款控制器 ECU 的开发并已向市场推广,除在研产品外,主要的产业化成果如下:商用车气制动 4S/4M ABS 控制系统商用车气制动 ABS/ASR 控制系统挂车/半挂车气制动 2S/2M ABS 控制系统乘用车液压制动 4S/4M、 4S/3M ABS 控制系统
清华大学 2021-04-13
汽车制动系电控系统开发配套技术及关键设备
1 项目介绍近年来,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汽车综合性能和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制动系统电控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以 ABS、 EBD、 ESP 为代表的若干主动安全电子控制系统,广泛装配在各种类型的道路车辆上。这些电子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技术附加值高性能评价标准苛刻可靠性要求严格以往由于开发过程具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门槛,此类产品的市场仅由少数几家欧美大型零部件商分割占据。在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有多家本土零部件厂商涉足这一巨大市场,推出了初期产品,获得了少量市场份额,但面临技术门槛、性能瓶颈和资金压力,迟迟不能取得有效突破。 目前商用车气压制动领域及乘用车液压制动领域均面临着普通 ABS 产品全面普及, ESP 等高端产品利润丰厚的良好市场态势,把握技术机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 1) 降低开发成本:缩短样机研发时间,争取市场主动权;降低测试( 包括室内及道路实验) 费用,节约直接开销。 ( 2) 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产品在复杂行车状态下的控制性能,及实车环境条件下的电气性能及电磁兼容性能。 清华大学追踪汽车电子行业技术发展最新趋势,总结形成了一整套能够支撑 ABS、 ESP 等复杂电控单元( ECU)开发的配套技术,涵盖产品开发——室内测试——道路匹配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硬件在环仿真( Hardware-In-Loop Simulation——HIL 仿真)测试及 EMC 电磁兼容性测试两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并极大节省了测试费用。HIL 仿真测试技术: HIL 仿真测试是一种将全套 ECU+执行器硬件植入软件环境,通过软硬件协同工作实现运行工况逼真模拟的工程应用技术,被 Bosch 等著名厂商广泛采用,是业内公认的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费用的有效途径。我处开发的 HIL 测试设备可实现如下功能: ( 1) 测量制动系部件性能,指导 ECU 控制原理开发; ( 2) 构建室内车辆运行模拟环境,衔接道路测试; ( 3) 构建标准测试工况,实现同类产品同等条件横向对比; ( 4) 安全模拟极限道路运行工况,确定道路实验安全边界; ( 5) 安全模拟部件故障运行模式,评估部件失效对行驶安全的风险。 实际运用中, HIL 设备实现了 ECU 控制逻辑实现——室内 HIL 测试——道路定型三阶段的顺利衔接,大量 ECU 控制功能的验证及深入改进可在室内完成,不断丰富的仿真运行工况还有效的降低了产品开发对于道路试验的依赖,缩短了控制功能改进周期,降低了路试强度,控制了技术风险和成本膨胀。EMC 电磁兼容性测试技术: ECU 等电子部件在实车环境下的可靠性是产品品质的重要体现。制动相关电子产品在外界干扰下的故障运行将带来极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处除有能力按照 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等标准完成产品可靠性的一般性检验,还在汽车电子的电磁兼容性方向开展了着重以下两方面工作: ( 1) ISO7637-2: 2004《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标准测试环境建设引进瑞士 EM Test 公司 LD200、 UCS200、 VDS200 等测试设备,构建完成了能够进行较全面的车辆零部件 EMC 瞬态传导试验的正规化电子实验室,能够有效的模拟通过线缆传递的干扰甚至破环信号,是控制器 ECU 电气可靠性品质的有效保证手段。 ( 2) 特殊功能电路的专业化测试 针对电控制动系统的专门应用,对轮速调理、电磁阀智能驱动、电机控制单元等特定功能电路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缩减成本、提升性能的若干备选技术方案。 现有大型设备: 经过多年实际使用及改进,已有能力设计制造适合多种车辆类型(客车、半挂列车、轻型乘用车等)、多种电控系统(气制动及液压制动 ABS、 ESP 等)的 HIL 仿真测试系统,运行中设备包括: ( 1) 商用车气压制动仿真测试系统 最大支持三轴商用车(可变形适合 6×6、 6×4、 6×2、 4×2 等配置)气制动系统的 ABS、 ASR、EBS 等控制器开发。 ( 2) 乘用车液压制动仿真测试系统 支持中小型乘用车液压制动系统 ABS/EBD(4S/4M 或 4S/3M)、 TCS、 ESP 等控制器开发。2 应用说明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在前述各种配套技术支持下, 已经实现了多款控制器 ECU 的开发并已向市场推广,除在研产品外,主要的产业化成果如下:商用车气制动 4S/4M ABS 控制系统商用车气制动 ABS/ASR 控制系统挂车/半挂车气制动 2S/2M ABS 控制系统乘用车液压制动 4S/4M、 4S/3M ABS 控制系统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双路电控纳线簇电极的电调光透射薄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路电控纳线簇电极的电调光透射薄膜,其包括:由纳米尺度间隔的纳线簇高密度排布构成的图案化公共电极以及分布在其上端和下端的顶面阴极和底面金属纳膜阴极,顶面阴极和图案化公共电极均由透光的纳米厚度的同材质膜制成,底面金属纳膜阴极由纳米厚度的金属膜制成;顶面阴极和图案化公共电极以及图案化公共电极与底面金属纳膜阴极间均填充有纳米厚度的同材质光学介质材料。本发明双路电控纳线簇电极的电调光透射薄膜,可对入射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大数据的机电设备寿命预测和维修决策系统
项目建设了面向机电设备的寿命预测和维修大数据决策系统,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维过程机电设备维护检修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基于自主技术构建了基于云+管+端的机电设备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平台。“端”是自主研发的支持边缘计算的安全可信终端;“管”是基于MQTT的扩展增强安全传输通道;“云”是基于HADOOP技术的工业大数据云平台。平台对机电设备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设备过程数据和设备外部数据的采集、清洗、集成、建模及应用过程提供全方位支撑,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设备剩余寿命可靠度模型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进行了训练和优化,并形成指导性维修方案。 项目采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安全数据终端和融合安全的传输协议,为保护用户隐私,增强系统可信提供了技术保障。 项目采用了智能边缘计算终端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机电设备下载不同的检修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能够支持灵活的组网方式,适应于各种应用场景,节省用户投资。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
交流伺服机电一体化系统对自动化,自动控制,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机电器与控制等专业既是一门基础技术,又是一门专业技术,因为它不仅分析各种基本的变换电路,而且结合生产实际,解决各种复杂定位控制问题,如机器人控制,数控机床等。本项目研究的内容,就是用电力电子技术解决工业调速、伺服定位及其工业柔性制造系统,大量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测量设备、纺织、印刷、包装、半导体及军事装备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之中,还可广泛应用于数码雕刻,模具生产等工业生产应用场合,具有节约能源,提高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Plug-in 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试验台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日趋匮乏,探求汽车新的动力源已经成为世界汽车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汽车备受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第四代燃料电池技术,不但突破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而且排放污染少,对环境极其友好。部分汽车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小规模的 PEMFC 汽车试运行和小批量投产,加快了其商用进程。 燃料电池装置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装置,是整个装配体中最重要的部件,如何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进行有效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可重复利用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利用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印有图文信息的塑料薄膜 层、不干胶层、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背电极层;不干胶层通过滚涂方式粘附在透明电极层上; 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与背电极层通过丝网印刷方式紧密贴合在一起,塑料薄膜层与不干胶层可 反复剥离与粘结地贴合在一起。本发明所制得的柔性无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薄型灯箱的光源,可以通过 塑料薄膜层的反复剥离与粘结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使图文内容的更换更加方便容易,同时节
武汉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
本成果的内容,就是用电力电子技术解决工业调速、伺服定位及其工业柔性制造系统,大量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测量设备、纺织、印刷、包装、半导体及军事装备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之中,还可广泛应用于数码雕刻,模具生产等工业生产应用场合,具有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产品特点是构成一个三维立体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微机编程,可进行三个自由度的协调控制,实现高速(3000r/min)、高精度(16384P/R)、低震动等伺服特性,该技术代表21世纪最新调速及伺服传动控制 。 本产品获得过江苏省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155 1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