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李锐星
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获得者。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员。分别获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学士、五二研究所硕士、(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就职于五二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助手(Assistant Prof.)、副教授],并曾在韩国、美国短期工作。200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多项国家纵向项目。近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200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作为主笔人之一,撰写并完成了《材料大辞典》(第二版)无机非金属部分近80条词条、《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5》以及材料学丛书《2049年的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展望--材料领域》;此外,还作为主讲人和主要撰写人完成了中国科协《全国学术决策咨询高端沙龙》(第4期)报告:《新材料在构建智能社会中的机遇和挑战》。
李锐星 2021-12-31
李英兰
李英兰 所在学科:物理学院 职称:副高 李英兰一直从事半导体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和性质的实验研究工作,属当前国际介观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李英兰 2021-12-31
李翠平
李翠平,女,工学博士,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数据库专委会委员。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UIUC大学计算机系访问交流。目前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基于机器学习的数据库系统、深度学习、图表示学习、社会网络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及推荐系统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等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先后在SIGKDD、SIGMOD、VLDB、EDBT等重要国际会议和TKDE、KAIS、JCST、软件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2007年入选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李翠平 2021-12-31
李军伟
长期致力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以各种单片机和DSP为基础,以嵌入式系统为平台,主要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整车控制系统、新型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能源管理及控制系统、车载总线(CAN总线)系统的动态仿真、优化设计、代码自动生成、硬件及软件的设计开发工作。
李军伟 2021-12-31
李忠伟
李忠伟,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立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方向,主要从事大数据智能处理及应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海洋数值预报与云计算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学校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信息化处总工程师、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等,现任科技处处长。担任国家第六次技术预测专家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卫星工程分会理事、ACM SIGAPP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粒计算与多尺度分析委员会委员等。 近年来,承担的科研任务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A类先导项目、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及省部级基金项目8项,主持完成教育部、山东省等省部级教改5项,学校教改4项(重点2项)。培养博士3名、硕士41名,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20余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译著《海洋和大气科学中的云计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8项。
李忠伟 2023-03-31
李平亚
中文名  李平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职    业   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    别   男 政治面貌   群众 研究方向 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人物职务 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吉林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化学学会理事;吉林省中药现代化专家组成员;中草药杂志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
李平亚 2021-06-23
李鸿伟
任职情况:科研院办公室主任、校地合作办主任、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应用技术办副主任、医院副院长、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课题成果:承担、参与国家及地方软课题 10 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编写书籍2部。 兼职情况:教育部中国高校华南中心科技顾问及有关企业科技顾问、江苏省劳动安全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技术市场协会理事、江苏省技术市场经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工作方向 :从事技术转移工作 20 余年参与策划并具体实施江苏省及有关地级市科技大篷车活动50余次,建立多所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推动与“中兴通讯”各类项目合作金额已超过2亿。这是支持打造民族工业的“世界品牌”冲刺国际标准,当时为国内院校与单个企业产学研合作成功的较大案例。参加多地多平台科技合作恰谈合作。参与策划并主持中国科技成果交易会路演、东南大学科技沙龙,及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ISTA)、教育部赴北欧科技创新会议及考察。上海、苏州、南京、滁州、惠州、的产学研技术转移圆桌论坛及专题讲座。参与实施“IEEENanjing Section”落户东南大学,江苏地区国际学术影响得到提升。在国内高校中较早的开展“科技成果增值工程”工作 将单纯的科技成果化为增值型科技成果,最大程度释放科技成果的内在价值,实现学校、成果发明人、转化承接方、投资方等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举办、主持或参加各类科技沙龙、峰会等科技交易推广活动。深入企业进行科技服务,组织各类科技对接活动参加全国多地科技展览会,做了大量有成效的产学研及科技推广工作。
李鸿伟 2023-02-23
李荣贵
李荣贵,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2000年任青岛大学天然色素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1.1—2002.1于美国国立犹太医学与研究中心(National Jewish Medical & Research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今先后任青岛大学副教授、教授、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第八届山东青年科技奖,山东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类)主任委员,山东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及青岛市崂山区政协委员等职。
李荣贵 2023-03-08
戴李宗
戴李宗,博士,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特支“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厦门市科技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国家消防标准技术委员会(防火涂料)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编委。牵头组建了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固体表面涂层材料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高分子阻燃与防火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福建省协同创新院涂层材料分院、福建省高分子材料制造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厦门市高分子材料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10个省市级科研平台。 1. 固体表(界)面聚合物可控构筑与功能化 通过高分子与电化学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学科交叉,程控高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设计聚合物/无机杂化二维范德华异质结,组装高性能杂化场效应晶体管,对接新一代芯片技术;聚焦水凝胶体系电化学,提出攀爬型机器人、软体/智能机器人设计新模式。 2. 有机/无机内杂化聚合物与高性能涂层材料 聚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多个一级学科交叉,依托内杂化聚合物可控合成,突破有机高分子元素局限。面向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舰船、航空高新工程、大飞机等要民品、高技术领域,开发耐热、耐候、耐磨、高阻隔、防腐蚀功能涂层材料。 3. 导电聚合物及电活性聚合物的合成 软模板法构筑聚苯胺纳米线、Pt——聚苯胺/碳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功能化研究、基于聚苯胺膜修饰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其中“基于聚苯胺膜修饰电极电化学传感器”是厦门大学与法国MONTPELLIERII大学合作承担的中法最高级别的科技合作招标项目,此传感器样机已在法国Meze欧共体城市污水处理中心运行使用。 4. 防火阻燃材料、固体表面涂层材料、粘合剂等产业化 研发的隧道防火涂料、高性能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厚涂型防火涂料等涂层材料已实现产业化,并在包括国家重点工程在内的数百项隧道工程和钢结构建筑中推广应用。
戴李宗 2023-03-10
李美成
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201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2004-2006年期间在英国剑桥大学作皇家访问研究员;2010年至今华北电力大学,目前任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都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IEEE PES能源发展与发电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储能材料与器件技术分委会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光伏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新能源、储能技术及智慧能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ature Energy、Joule、Advanced Material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获中国和美国专利授权58项,软件著作权5项,中英文编著8本。以第一完成人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奖等科技奖5项。2019年获“电力科技创新大奖”,2021年获“电力科技成果‘金苹果奖’一等奖”。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0年榜单。
李美成 2023-03-0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