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院
李
严波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针对载流子表界面复合的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在氮化钽薄膜上下界面分别修饰p型的Mg:GaN层和n型的In:GaN层,一方面钝化氮化钽薄膜的界面缺陷,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异质结提升界面载流子分离能力,实现了最高为3.46%的ABPE,这是目前基于氮化钽光阳极的最高效率值(图)。将体相和界面载流子管理策略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氮化钽光阳极的效率。
电子科技大学
2022-06-15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李
洪伟教授团队在云—端协同的安全智能云系统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李洪伟教授带领团队在云—端协同的安全智能云系统方面取得研究进展,针对终端环境不可信、联邦学习难验证、存储数据不可靠以及加密数据难检索等难题,提出了非可信环境下面向云终端的智能评估与认证、云—端协同的可验证联邦学习、密态数据的完整性智能验证和海量密态数据的高效检索等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安全智能云系列产品。
电子科技大学
2022-06-15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李
坚主任医师团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视化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该方法不仅能在手术过程中辅助医生实时精准定位肿瘤边界,从而指导切缘;还能发现常规方法无法识别的额外微小病灶,从而提升病灶检出数。
中山大学
2022-05-30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
朝晖、张斌团队在大带宽可调谐片上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李朝晖教授、张斌副教授团队自主开发了GeSbS硫系玻璃的片上集成光子平台,该平台具有低损耗、高光学非线性和高拉曼增益、可实现灵活的色散调控、硅基片上集成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实现可调谐的片上拉曼激光器。
中山大学
2022-05-30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
文均教授团队在热泉来源绿弯菌功能多样性研究取得进展
绿弯菌门因具备独特的3-羟基丙酸双循环(3-hydroxypropionate bicycle, 3-HP)途径来固定CO2而为人们所熟知,也是一个代谢多样且处于深度分支的细菌门类,在地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山大学
2022-05-30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夏娟教授、
李
卫昌副研究员团队在糖尿病创面修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重点探究了高分子纤维网络结构对材料体系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对糖尿病创面的修复机制,并通过理化性能测试、生物学检测、动物实验等手段,系统评价了其应用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山大学
2022-05-3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李
源课题组与合作者对钴基六角蜂窝晶格磁性材料的中子散射研究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长聘副教授李源的课题组与合作者运用非弹性中子散射实验和高质量的单晶样品,在国际上首次完整测定了一种量子自旋液体候选材料的自旋激发谱。
北京大学
2022-11-08
中国药科大学
李
曹龙/王飞课题组在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嗜铬细胞瘤早诊的最新研究成果
课题组首先开发双靶向探针通过共识别循环肿瘤细胞用于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利用间碘汴胍 (MIGB)功能化的磁珠作为捕获探针和奥曲肽(DOTA)修饰的信号探针,通过与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和生长抑素SSTR2结合,实现全血中PCC-CTCs的精准捕获与检测,同时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提供实时、特异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5-31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
澄副教授课题组指导本科生发表新型半导体光电器件衰减机制研究重要成果
研究者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界面修饰层对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层缺陷的双重钝化作用;通过光、电信号的瞬态响应,证明苯丙氨酸层可提升界面处的载流子电荷转移;通过本课题组创建的宽场荧光成像显微镜,实现了抑制碘缺陷移动的实时原位观测。
厦门大学
2022-06-15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
李
微研究员团队发表关于远程导向基团控制糖苷化立体选择性合成复杂活性糖苷的研究成果
李微课题组利用N-phenyltrifluoroacetimidoyl (PTFAI)和2-diphenylphosphinoyl-acetyl (DPPA)这两种基团,分别通过远程导向以高立体选择性实现了多种糖基的α和β糖苷化。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5-31
首页
上一页
1
2
...
5
6
7
8
9
10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