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环氧树脂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含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碳纳米管0.5~3.0份;纳米氮化铝0.5~10.0份;硅烷偶联剂0.1~1.0份;硬脂酸0.1~0.5份;环氧树脂60~80份;固化剂8~30份。本发明使用氨基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和偶联剂表面改性的纳米氮化铝为导热填料,分散环氧树脂中,制备具有导热性能的环氧树脂材料,操作工艺简单,一方面可以保证材料的导热性能,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该复合材料所使用的功能填料的添加量少,产品的稳定性好,可用于电器、电子散热等方面。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耐高温腈基聚合物的分子构建与先进功能材料
该成果通过分子设计构建了一系列芳腈基聚合物,发明了荧光性、磁性、导电/介电性的芳腈基聚合物与先进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耐高温腈基聚合物的分子构建与先进功能材料
该成果通过分子设计构建了一系列芳腈基聚合物,发明了荧光性、磁性、导电/介电性的芳腈基聚合物与先进功能材料,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25项。突破了合成控制、产品纯化、环保处理与规模装备等关键技术,形成了1000吨级聚芳醚腈产业化合成成果及其系列先进复合材料、薄膜、纤维应用技术;获得了500吨级的邻苯二甲腈树脂合成装备及耐高温先进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取得的大部分发明成果近三年共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取代了部分相关产品的进口。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开发与应用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消费大国,以 2012 年为例,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为 2800 多万吨,其中精炼植物油占 70%以上。吸附脱色是食用油精炼的关键工序,其目 的是去除油中的色素、残皀、残磷、金属离子、氧化分解产物、农残、重质多环 芳烃等微量杂质组分,其效果优劣将直接影响食用油终端产品的质量与食用安全 性。传统脱色吸附材料是以膨润土为原料,采用高温高酸高能耗湿法加工而成, 其特点是活性度高,催化能力和脱色力强,但用于食用油吸附脱色时存在选择性 差、吸油率高、副反应(氧化、异构化、环化)严重和过滤性能差的缺陷。为此,本项目系统研究了油脂吸附脱色作用机制、脱色对油品品质影响、凹凸棒石黏土 (简称凹土)的显微结构、纳米效应及表面特性,发明了食用油脱色吸附材料的干法活化工艺和符合其特性的食用油“两步”脱色工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 脱色吸附材料进行多元复合改性,开发了具有高吸湿性的凹土系列干燥剂。
江南大学 2021-04-11
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
本成果来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横向项目,已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明专利4项,知识产权属于西南交通大学。该系统通过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供电系统中关键设备的状态数据及服役环境信息,借助信号处理、信息融合及智能推理算法对系统进行故障预测与健康状态管理,在短时间尺度上进行故障预测与快速诊断、在中时间尺度上进行健康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在长时间尺度上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与风险评估,并根据健康状态制定系统的状态维修策略,保障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环境与测绘学院陈国良教授课题组在视觉与空间数据智能处理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点云配准网络不仅能够为数据量较大的场景点云提供实时准确的良好配准结果,且能在低场景重叠度、点云噪声及点云稀疏性等因素的影响下保持鲁棒。研究结果对自动驾驶、机器人自主导航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 2022-06-01
开发含硒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方法
DNA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及筛选是当前新药发现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这种筛选是将目标靶点蛋白和整个DNA编码化合物库(亿级)进行筛选。筛选体系中,数量巨大的化合物对同一靶标蛋白竞争性结合,而非传统的单个化合物逐一筛选,因此这样的筛选方式在速度和成本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次,DNA编码化合物库具有非常大的库容量(百万到数百亿数量级),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化学空间,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难以筛选的靶点,如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靶点,DEL技术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目前DEL技术凭借其库容量大、筛选速度快的特点,已成为化合物筛选的主流方法之一。当前,大型跨国制药公司都已采用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进行药物发现的研究。众多基于该技术的新兴生物科技公司/平台涌现出来,如Ensemble therapeutics、X-Chem、DiCE Molecule、NuEvolution、Philochem、先导药业、劲宇生物和药明康德(DEL平台)等。  硒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位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I A族(第34号元素)。硒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植物活性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从金属矿藏的副产品中获得;植物活性硒是由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硒可用作光敏材料和电解锰行业催化剂,也是动物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等。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命营养素,硒常常用于肿瘤癌症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前列腺病、心脏病、癌症等40多种疾病,广泛运用于癌症、手术、放化疗等。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1
红外传感器用高性能热释电陶瓷材料与高精密宽温区热释电系数测试系统
2020年我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近 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20%,作为核心元件材料的热释电陶瓷材料相关技术获得了业内的普遍关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用于遥感、制导、 夜视、主动雷达、热成像、气体分析、辐射计、测温等军事和工业领域,随着近年来消费电子的功能多样化,其在消费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应用正迅猛增长。本团队在高性能热释电陶瓷材料领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发了多种不同体系的高热释电系数陶瓷材料,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在宽温区范围内(-55 ℃-150 ℃)进行多样品热释电系数(衡量热释电陶瓷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的精准测量是热释电材料研 究领域的难点之一,本团队搭建的热释电系数一体化精密测量装置,可以在-55 ℃-150 ℃宽温区范围内一次同时测量 8 个样品的热释电系数,样品最小测试面积低至0.5mm2,可最大程度保证测 量数据的精准性、可靠性和重复性。 2020年我国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近 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20%,作为核心元件材料的热释电陶瓷材料相关技术获得了业内的普遍关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用于遥感、制导、 夜视、主动雷达、热成像、气体分析、辐射计、测温等军事和工业领域,随着近年来消费电子的功能多样化,其在消费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应用正迅猛增长。本团队在高性能热释电陶瓷材料领域进行了多年研究,研发了多种不同体系的高热释电系数陶瓷材料,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在宽温区范围内(-55 ℃-150 ℃)进行多样品热释电系数(衡量热释电陶瓷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的精准测量是热释电材料研 究领域的难点之一,本团队搭建的热释电系数一体化精密测量装置,可以在-55 ℃-150 ℃宽温区范围内一次同时测量 8 个样品的热释电系数,样品最小测试面积低至0.5mm2,可最大程度保证测 量数据的精准性、可靠性和重复性。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8
《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团体标准
人民日报 2022-09-23
关于印发《关于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科技创新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评价制度,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现提出如下意见。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3-03-0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7 68 69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