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机粉体表面处理剂
内容介绍: 碳酸钙、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等无机粉体在油中分散时存在易结块、 难于分散均匀等问题,因此不经过表面处理难于应用到塑料等行业。目前 粉体处理剂的种类比较多,但当粉体经亲油处理后,难于在水中分散。针 对此问题,研发分散剂,经该分散剂处理后的粉体,具有较低的亲油值, 即可以在塑料等行业应用,同时经处理的粉体又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解 决了粉体既要在油中分散,同时又要有良好亲水性的问题。 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发明专利1项。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快速比表面分析仪
产品详细介绍特点1、测定速度快,平均5分钟一个测试结果,适用于生产在线检测;2、可以多路同时测试,测试效率高;3、只需要一种气体(20%N2/He混合气或20%N2/H2混合气)和液氮即可测试;4、不需要真空环境,省去预处理时间;5、除了加样品之外,其他如电梯升降、阀门开关全部自动控制;5、基于windows的分析控制软件,智能化程度高,自动生成报告。 分析方法      动态法即连续流动色谱法,是在液氮温度下样品处于流动的含氮气氛中进行氮吸附,在不同的氮分压下达到吸附的动态相对平衡,如果使样品管离开液氮并升至室温,样品会将所吸附的氮气全部脱附出来,动态氮吸附仪每测定一个压力点均需使样品管从液氮杯中进出一次;可以采用一个已知比表面的标准样品作为标定物质,在某一个固定的氮分压下(一般取氮/氦= 0.2的混气),用样品的脱附峰面积直接与标准样品的脱附峰面积相比较,便可计算出样品的比表面。这种方法测试速度快,适合于生产线的在线快速检测,其缺点是没有考虑材料吸附特性的差异,因此当被测样与标样的吸附特性相差大时,测试结果会出现较大的偏差;BET比表面测定法可以克服直接对比法的上述局限,动态法实现BET比表面测定的关键在于能够调整氮气分压,并达到稳定状态,采用了稳压、稳流系统以及霍尼韦尔小流量传感器和流量标定等现代化技术,同时解决了定量体积氮气标定的技术, BET比表面基于多层吸附理论,为国际通用。动态BET比表面测定仪只要把氮分压定在0.2左右,装上标准比表面样品,也可用直接对比法测定比表面;该方法测定比表面积是基于如下函数:    式中: Sx : 被测样品比表面积           So: 标样的比表面积           Ax: 被测样品脱附峰面积           Ao: 标准样品脱附峰面积           Wx: 被测样品重量            Wo: 标准样品重量典型报告 技术参数测定范围:≥0.01m2/g,无规定上限样品数量:4个(1个标准样,3个被测样),可以扩展并联测试效率:平均每个样品5分钟重复精度:≤±2% 工作气体:高纯氦/氮混气(氮分压为0.2)数据采集:高精度双向数字采集模块,最强的灵活性完成最全面的数据采集,误差小,抗干扰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比表面积结果精度数据处理:标准的windows窗口界面,易理解、学习、操作,丰富的比表面模型,图像分辨率高,易于维护,兼顾到系统后期扩展
浙江泛泰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技术成果创造性地采用廉价的原料生产了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该制剂含有益生菌、蛋白质、脂 肪、维生素B、卵磷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麦芽糖酶、磷、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中山大学 2021-04-10
多场耦合能质传递强化及调控理论与方法
能源、环境及化工等领域广泛存在具有相变和反应的能质传递和转化问题, 具有多区域、多场、传递与转化等相互耦合的特点,是影响装备性能的关键热物 理问题,对提升性能至关重要。本项目针对上述领域中共性的多场耦合能质传递 机理反其强化和调控方法的前沿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研究 成果。主要发现点有: 一、 分区耦合多相传递可视化实验方法及其机理与特性:创新了滞止流和通 流槽道内逸出速率及位点可控的液滴和气泡动力学行为、变孔隙率网络流道及其 与外部流场耦合的两相流动、毛细阻力可调的多孔层内相变传热及含反应边界的 两相流及传递等可视化实验方法。获得了逸出液滴聚合衰减震荡机理及规律;发 现了微孔逸出气泡脱离后涌入和界面震荡现象;揭示了具有壁面逸出气泡的槽道 内两相流规律;阐明了具有微孔层和结构缺陷的气体扩散层内两相分布特征;厘 清了反向式毛细蒸发器多孔层内相分布规律反其对相变传热的影响机理;揭示了 燃料电池内两相流动和传输以及电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规律,获得了流道水淹与 压降之间的定量关系及膜电极表面温度分布特性。 二、 多元多相分区耦合能质传递及转化理论模型:建立了多场耦合固体基质 表面细胞吸附成膜理论模型,揭示了生物膜结构与能质传递及产氢/产电性能的 相互关系;建立了含生化反应的多孔填料床内多相能质传递的毛细管模型和多相 混合模型,阐明了流动和传输与生化反应的耦合特性,为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 性能预测提供了方法;建立了毛细结构材料内分区耦合相变传热理论模型,为反 向式毛细蒸发器和微槽膜状凝结换热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提出燃料电池两相传 输三维孔隙网络模型和气体有效扩散系数的分形模型,首次利用V0F方法模拟 了边壁具有逸出液滴的燃料电池流道内细观两相流行为,揭示了多孔扩散层与流 场板流道内两相流的耦合关系以及流道结构和工况参数对两相流特性的影响规 律。 三、多场耦合能质传递强化及调控方法:基于分区耦合强化传热思想,提出 了三维肋表面和螺旋扭带组合强化传热新方法;通过分区流动和传递强化与调控, 发展了三维柱状阵列结构阳极微流体燃料电池,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利用石墨 烯表面修饰,实现了多孔电极内微生物产电菌电子转移速率和活性生物量调控和 强化;创新性利用流场/浓度场/温度场/光场的强化和调控,结合表面修饰和弥 散光导体技术,实现微生物生化转化全过程强化;提出了通过外接电阻控制阳极 电势诱导和调控生物膜结构,强化了质子传输,大幅提升了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
重庆大学 2021-04-11
高性能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
根据强化手段的不同, 高强化铜合金可分为两类: 沉淀强化铜合金和弥散强化铜合金。沉淀强化铜合金是利用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沉淀, 通过时效热处理, 达到强化效果。但沉淀析出相在高温下会聚集长大或重新固溶于基体中, 随着强化相的消失, 沉淀强化作用也随之消失, 从而限制了这类铜合金的使用温度和应用范围。目前被大量使用的铬锆铜合金就属于这一类, 其表现为导电、导热性损失较大,软化温度低(仅为500℃) 等。因此,铬锆铜合金在做点焊电极材料使用时经常出现变形、粘附、使用寿命不长及熔敷现象, 频繁的整修和更换电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弥散强化铜合金则是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引入高度分散的热稳定性强的第二相质点,阻碍位错运动,以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而Al2O3粒子硬度高, 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高,熔点高,在接近铜基体熔点的温度下也不会明显粗化,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硬度。因此,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可以用在电阻焊电极、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微波管结构导电材料、高速列车架空导线、热核实验反应堆、连铸结晶器等方面。本研究开发的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在保证传统工艺内氧化、还原彻底性和烧结致密性的前提下简化了工艺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主要性能指标 1.抗拉强度σb:420~560MPa; 2.延伸率:12~20%; 3.导电率:78~85%IACS; 4.软化温度:900℃; 5.导热率:320~340W/ m·K; 6.电阻焊电极使用寿命为传统Cr-Zr-Cu合金的3倍以上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带状插件与肋片配合强化传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状插件与肋片配合强化传热装置,包括蛇形通道、肋片和波形带状插件结构。蛇 形通道带有 180°U 型转角,在蛇形通道的壁面上焊接有多个平行布置的肋片,在蛇形通道的内部还插有 一个波形的带状插件。肋片能够提高壁面附近流体的湍流程度,强化壁面附近的传热;波形带状插件可 以促使近壁区和主流区之间的掺混,进一步强化传热。其中肋片与波形带状插件之间存在相位差:采用 180°相位差的方案,可以获得更均匀的努塞尔数分布和强度最大的传热;采用 0°相位差的方案,可以获 得最高的综合传热效率。
武汉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
根据强化手段的不同,高强化铜合金可分为两类: 沉淀强化铜合金和弥散强化铜合金。沉淀强化铜合金是利用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沉淀,通过时效热处理,达到强化效果。但沉淀析出相在高温下会聚集长大或重新固溶于基体中,随着强化相的消失,沉淀强化作用也随之消失,从而限制了这类铜合金的使用温度和应用范围。目前被大量使用的铬锆铜合金就属于这一类,其表现为导电、导热性损失较大,软化温度低(仅为500℃) 等。因此,铬锆铜合金在做点焊电极材料使用时经常出现变形、粘附、使用寿命不长及熔敷现象,频繁的整修和更换电极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弥散强化铜合金则是通过在金属基体中引入高度分散的热稳定性强的第二相质点,阻碍位错运动,以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而Al2O3粒子硬度高,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高,熔点高,在接近铜基体熔点的温度下也不会明显粗化,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硬度。因此,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可以用在电阻焊电极、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微波管结构导电材料、高速列车架空导线、热核实验反应堆、连铸结晶器等方面。本研究开发的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在保证传统工艺内氧化、还原彻底性和烧结致密性的前提下简化了工艺过程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替代电镀的机械表面涂层技术及自动化装备的产业化
本项目旨在替代具有污染的电镀技术,开发了新型纳米环保型涂层及涂覆工艺,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并研发了五轴联动自动喷涂设备。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旨在替代具有污染的电镀技术,开发了新型纳米环保型涂层及涂覆工艺,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并研发了五轴联动自动喷涂设备。目前本项目开发的轴瓦涂料已在汽车行业得到认可,性能超过国外产品,取得较好效益,而针对高盐高湿蚀环境开发的船舶涂层材料也已经通过全套测试,项目已具备量产能力。 产品目前已得到安徽美达机电实业实业有限公司、中国万宏集团、宁波连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祥生贝克轴瓦有限公司推广使用。其中安徽美达机电已实现销售利润600万,上海祥生贝克轴瓦有限公司采用新技术产品实现利润1000万,中国万宏集团采用本机本项目技术实现销售利润400万。
宁波大学 2022-08-16
新型微波超材料对空间波和表面等离激元波的自由调控或实时调控
成果介绍超材料(Metamaterial),或其二维形式—超表面(Metasurface)由具有亚波长尺寸的人工原子周期或者非周期地排列而成,其描述方式可分为等效媒质和空间编码两种形式。由等效媒质描述的超材料(或超表面)我们称之为新型人工电磁媒质,由空间编码描述的超材料(超表面)我们称之为编码超材料(超表面)和数字超材料(超表面)。对于新型人工电磁媒质,人们通过自由设计单元结构、单元排列方式、以及单元各向异性,可以根据意愿控制等效媒质的媒质参数,实现自然界中不存在或者很难实现的介电常数和/或磁导率,进而控制电磁波。本成果对于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作用,例如隐身衣、电磁黑洞、雷达幻觉器件、远场超分辨率成像透镜、新型透镜天线、隐身表面、极化转换器、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器件及混合集成电路等。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对于编码和数字超材料(超表面),我们提出基于空间编码调控电磁波的新思路。其中,一比特编码超材料选用相位差接近180度的两种基本单元(记为0单元和1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排列0和1单元构成超材料,以实现所需的设计功能。当电磁编码采用FPGA控制时,可实现现场可编程超材料,即单一的超材料在FPGA的实时控制下可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单波束、多波束、波束扫描、隐身功能等)。市场前景本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突破传统模拟超材料的等效媒质表征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用 0 和 1 表征的数字超材料,建了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材料新体系;在国际上率先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人工 SPP 超材料,提出一种性能优越的超薄、可共形 SPP 传输线,开辟了基于 SPP 模式的微波领域新分支,实现了超材料研究从跟跑、并跑变成走在世界前列的跨越。
东南大学 2021-04-11
山东峰泉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峰泉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4-09-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855 8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