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自身浮力可调节的柔性水下作业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身浮力可调节的柔性水下作业机械手。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手本体由许多段构成,相邻两段由万向节或球铰构成的关节连接,每段的运动由控制绳驱动;机械手每一段中安装有体积可调节的浮囊。相比传统水下作业机械手,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姿态灵活、柔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空间狭小、复杂的场合作业;而且,可通过调节每一段浮囊的体积来控制每段的净浮力,从而能够充分利用环境水的浮力作用,来提高机械手的负载操作能力。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多段热电模组构成的柔性供电表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段热电模组构成的柔性供电表带。柔性供电表带中间至少由一段密度大且等距排布热电模组的供电表带,其两侧至少各由一段相同的密度小且等距排布热电模组的供电表带连接而成;热电模组的供电表带,从手腕穿戴面向外都具有依次为导热层,装有热电模组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和多个散热层,柔性印刷电路板上表面热电模组中的每个热电对分别装在各自表带主体的长方形通孔中,每个热电对分别通过冷端铜导电片与各自的散热层连接,散热层均位于表带主体外。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供电表带贴合手腕轮廓的前提下提高热电模组中热电对的对数,提高供电表带的输出驱动能力。表带主体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柔性较好,可以适合不同手臂表面。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多层结构的柔性薄膜的连续层合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柔性薄膜的连续层合方法,包括(1)对第一柔性薄膜和第二柔性薄膜分别进行模切及废料剥离处理,使得各薄膜的一侧面上的保护层被剥离,且在中间的有用层上切出呈阵列布置的矩形切口;(2)以第三柔性薄膜作为层合的中间膜层,首先剥离其中一侧面的保护层,然后与准备阶段中的第一柔性薄膜进行层合,得到具有四层结构的柔性膜;(3)对第三柔性薄膜的另一侧面的保护膜进行剥离处理,再将该经剥离后的表面与准备阶段中的第二柔性薄膜层合,得到具有五层结构的复合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柔性薄膜的连续层合的设备。本发明的层合设备及其工艺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多层结构柔性薄膜的半断模切和精确对位层合。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柔性电子器件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电子器件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1)准备可弯曲和拉伸的基板;(2)拉伸所述基板,并在拉伸后的橡胶基板表面涂覆粘合剂;(3)在所述基板上沉积栅极;(4)在经步骤(3)处理后的器件上沉积有机介电层单元;(5)在所述有机介电层单元上分别沉积源极单元层和漏极单元层;(6)基板松弛,释放作用在基板上的载荷,并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界面应力和器件的压应力;(7)沉积有机半导体层单元。本方法通过一种机械拉伸基板的方法减小器件的沟道宽度,有效提高了制造精度,提升了柔性电子器件的分辨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基于鼬成形技术的颅骨修复体柔性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本项目立足渐进成形技术,通过病患部位的CT扫描数据、修复体数字化建模、CAE成形仿真、虚拟装配等过程,实现医疗修复体的数字化、柔性化、个性化的设计制造,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质量高等特点,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潜在风险,且术后外观恢复好。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一种配位聚合物闪烁体、柔性闪烁体薄膜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光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配位聚合物闪烁体、柔性闪烁体薄膜及其应用,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配位聚合物闪烁体在360nm的激发光源下和X射线光源辐照下均发射绿光,并且对X射线展现处优异的线性响应性,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热活化增强发光,当信噪比为3时,该闪烁体的最低检测限达到29.6nGy/s,这一数值较典型医学成像系统所需的检测限(5500nGy/s)低约186倍,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闪烁体薄膜可对不同物体实现X射线成像效果,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闪烁体薄膜完全可以替代目前商用的闪烁体。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低温柔性大面积 CIGS(铜铟镓硒)太阳电池
以轻质高分子聚合物聚酰亚胺(简称 PI)为柔性衬底的 CIGS 电池不但保持着玻璃衬底太阳电池的一些优良性能,同时还具备不怕摔碰、可卷曲折叠、在制作中可按要求剪裁等特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PI 薄膜不吸水、绝缘性能好、重量轻(70g/m2)、厚度薄(仅为 0.05mm)、表面光滑及可弯曲等特点,是高功率重量比太阳电池的首选衬底材料,其功率重量比可高达 2000W/Kg(未封装),并且由于PI 衬底 CIGS 电池可实现大面积卷-卷(Roll-to-Roll)连续化生产,为进一步降低光伏电池成本开辟了有效途径。通过研究低温生长CIGS 薄膜中 Na 掺杂对材料生长及器件复合机制的影响,改善了器件光电性能。柔性聚酰亚胺(PI)CIGS 太阳电池大面积单体电池 2cm×2cm 与 4cm 4cm×4cm 柔性大面积 PI 衬底 CIGS 太阳电池效率分别达 8%与 7%(由中科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鉴定)。 
南开大学 2021-04-13
海洋塔胞藻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制备生物贴膜
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腹腔术后及周围神经修复手术动物实验中,效果良好。 本项目利用已有自主知识产权-分子定向进化 的高效表皮生长因子( eEGF)为功能基因表达序 列,采用上游调控序列改造和多拷贝策略构建叶绿 体表达载体,转化和筛选优良的塔胞藻,作为海洋 生物反应器。在集成高效表达技术、代谢工程调 控、蛋白质分离和纯化四级技术平台基础上,实现 重组eEGF的高效表达和生产。进而结合全新的海绵 状胶体成膜技术,将含有eEGF充分吸附到海绵状胶 体膜囊腔中,起到抗挥发、控释缓释的强效作用, 其整合了新颖的精准皮肤营养和修复和先进的生物 工艺学技术,可大幅度提升企业在新兴产业链上的 辐射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川大学 2021-04-10
纳/微米孔结构聚酰亚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序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质子传输性质研究(编号:20704004)。主要是应用基础研究,探索构筑新型高性能杂化质子传输膜的新方法。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新型纳/微米孔结构聚酰亚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将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粒子与磺化聚酰亚胺溶液共混;或在聚酰亚胺及其前驱体溶液中直接加入含有模板剂的二氧化硅溶胶;或以胶体晶模板法制备三维大孔聚酰亚胺膜并向大孔中灌入含有磺酸基或巯基的二氧化硅溶胶,从而将无机的二氧化硅引入到聚酰亚胺中,形成了具有纳/微米孔结构有机-无机杂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本发明由于在制得的复合质子交换膜中引入了无机二氧化硅,所以膜的机械性能有明显的改善,甲醇渗透率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同时由于存在介孔或微孔结构,为质子传输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而有利于质子传导率的提高(大约提高20-50%)。与当前报导和应用的质子传输膜相比,加工方法相对简单,成本低,特别适合于高温条件应用,因此相对于商业化的Nafion117有一定的优势,且在质子传输特性和抗甲醇性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4-29
流延膜挤压收卷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合作研发
以企业的生产需要为出发点,以研发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为目标,进行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及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围绕创新制造工艺、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开展绿色化、系统化智能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绿色新能源生产技术及设备( 2 )特种加工机械( 3 )新型包装机械( 4 )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光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生产线)的研发。 所承担主要项目: 锌空燃料电池极片干嵌法成形过程控制的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 ·高速水墨柔性印刷模切机CL1224 (国家科技部) ·机械软起动控制系统的开发(天津市教委) ·柔性传动行星轮差速机构的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 ·机械液压自动控制软启动系统(石家庄科技局) ·自动分页装订机的开发研究(河北省教委) 横向课题: 纸管机开发(天津巨业衣架制造有限公司) 盘料螺纹钢滚丝机(天津市天鹏建筑器材有限公司) 五金平台自动机械手的研制(庆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乒乓胶皮海绵上料系统的研发(天津七二九体育器材开发有限公司) 电池极片卷绕设备(海裕百特锂能设备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轧制卷绕线 ; 流延膜挤压收卷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合作研发; 瓦棱机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制; KSQ-500电池极片卷绕设备开发 木工挖船机(威卢克斯有限公司) WS-260卫生巾生产线获奖与专利一种布料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8754.x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2.3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1.9一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钻杆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170.4一种收获机                  发明专利           专利号:200910069269.4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54 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