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技术需求:金属表面处理的研发、生产
金属表面处理的研发、生产
济宁市鲁环表面处理工业有限公司 2021-08-18
利用天然蚕丝研发防火预警功能离子皮肤
物质学院凌盛杰课题组在国际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发表了题为“Flame-Retardant and Sustainable Silk Ionotronic Skin for Fire Alarm Systems”的科研成果。该成果由上科大物质学院凌盛杰团队独立完成,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强为第一作者,2016级本科生杨硕为第二作者。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1-12
有机半导体光电导器件研发及应用
① 酞菁纳米材料制备。使用四苯氧基金属酞菁,采用混合溶剂缓慢挥发的方法,得到一维的酞菁纳米线; ② 器件组装。使用梳状电极,将酞菁纳米线搭在梳状电极两端,形成电路。得到的酞菁器件对 808 nm光敏感,可以迅速产生响应,恢复时间短,课重复响应。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利用超临界流体连续生产生物柴油和分离功能性成份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糖蜜基催化剂及其的制备方法和在合成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糖蜜基生物质磺化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固体糖蜜与氢氧化钠研磨混合后,于惰性气氛下,在500℃~650℃煅烧,得到活性炭,之后与浓硫酸进行磺化反应,得到所述催化剂。本本发明以制糖工业的副产品糖蜜为原料,碳源来源丰富且廉价易得、工艺简单,催化剂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转化率,可以使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实用价值。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固体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合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
目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一般是通过酯交换反应生产。酯交换法主要有酸催化酯交换、碱催化酯交换、酶法催化酯交换、多相催化酯交换、均相体系催化酯交换和超临界酯交换。传统的化学法通常采用强酸(硫酸)或强碱(KOH 和 NaOH)作催化剂,是均相催化反应过程,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反应速率快,但这些催化剂具有强腐蚀性,反应结束后需对它们进行中和和分离等后续处理,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增加,还存在废水和废渣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采用非均相催化技术制备生物柴油势在必行。
江南大学 2021-04-13
柴油发动机尾气等离子体-催化剂净化装置系统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催化氧化方法将内燃机(柴油)尾气中的PM (主要成分是碳和碳氢化合物)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料HC氧化成二氧化碳(C02)和水(H20),同时促进HC还原NOx。本技术产品只需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安装一个等离子体反应器,车上安装一台脉冲电源就可以实现PM、HC、NOx的同时去除。项目技术处世界领先水平。 本技术在柴油发电机上的性能测试结果,PM去除率高达91%,HC去除率可达到100%去除,NOx去除率为40%。 本成果产品可用于在用车改造或非道路移动源的排放控制,其市场巨大。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9)》统计,2018年,全国柴油车保有量为2103万辆,其中国五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15.4%。国四及以下柴油车约为1780万辆,其尾气控制市场总量大约为3000亿元以上。2015年,工程机械(非道路移动源)保有量690.8万台.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89783.8万千瓦.船舶保有量16.6万艘,飞机起降856.6万架次。因此,非道路移动源尾气排放控制约有1500亿元的总市场规模。
常州大学 2021-05-11
高温含尘废气治理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
本项目以高温含尘废气治理为目标,开展以高性能大规格壁流式蜂窝陶瓷为核心过滤元件的高温除尘装置的研究开发,得到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课题研究开发出室温至800℃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6×10-6℃-1的超低热膨胀系数堇青石及堇青石基复合陶瓷材料;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格高性能壁流式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技术,形成了产业化中试技术,建立了中试生产线;计研发制造出以大规格壁流式蜂窝陶瓷为核心过滤元件的高温含尘烟气净化装备,烟气处理量为≥10000 m3/h,过滤后烟气粉尘浓度为≤15 mg/m3;申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制定大规格壁流式蜂窝陶瓷企业标准1项。课题研究成果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高温含尘废气排放超标与高温废气余热利用的关键技术难题。该课题已于2014年4月29日通过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验收,相关技术与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05-04
坐卧式多关节康复机器人研发
本项目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国家863计划的基础上,由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燕山大学、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研发。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在中国脑卒中发病率达120/10万,颅脑损伤发病率达783.3/10万,脊髓损伤发病率达20/100万,其中大约80%的幸存者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截瘫患者用下肢康复医疗机器人,主要用于帮助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进行治疗。 结构特点: (1)驱动部置于大腿转动关节后端,作为配重来平衡运动部分重量; (2)腿部杆长自动调节和设定;  (3)左右机械臂之间的宽度自动调节;  (4)关节扭矩测量不通过中间传动环节;  (5)驱动部分和导线完全封装。 性能指标:  (1)单腿自由度:3;  (2)适应患者:155-190cm;  (3)腿部杆长调节范围:90mm;  (4)转动范围:髋关节0~80°,膝关节0~120°,踝关节-20~30°;  (5)关节速度:髋膝踝关节(11.7r/min,16.5/min,19.9r/min);  (6)关节力矩:髋膝踝关节(17.1kg·m,12kg·m,2.1kg·m)。  创新点: (1)机械臂自平衡的轻量化设计;髋关节机械限位与座椅俯仰角联动的创新性设计;可搬移患者移动式座椅的人性化设计。 (2)基于关节力矩传感器、腿部传感器,肌电信号采集系统的主动辅助训练控制;基于主动力、电刺激、主动力与电刺激相结合的主动训练柔顺控制。
燕山大学 2021-05-04
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课题于2003年启动,由周建庭牵头,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勤工程学院等校企多位专家历时6年时间共同完成。课题系统构建了特大跨径石拱桥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及监测与控制方法,为世界最大跨径石拱桥(丹河大桥)的建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针对山区在用桥梁中数量上占有70%以上的石拱桥,课题组研发出了石拱桥安全性评估与加固新技术,和利用构造措施、减震装置实现拱桥被动或半主动减震控制的方法。因为取得以上突破,该课题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庆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55 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