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功能性填料及功能性助剂开发项目
超微/纳米稀土光能转换材料产业化 项目介绍:该项目将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光和绿光转换成红光和蓝光,以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增产和提高品质。该项目由三种稀土发光材料构成,RBI稀土发光材料将太阳光谱中200-400nm和480-580nm波段的光转换成400-470nm和600-680nm;UGTR稀土发光材料将太阳光谱中200-350nm和450-580nm波段的光转换成600-680nm;VTR-660稀土发光材料将太阳光谱中200-400nm波段的光转换成600-680nm。该项目已取得6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该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在7000吨以上,年产值在30亿左右。
湖南师范大学 2021-02-01
植入性人造头发
1 成果简介( 1)植入性人造头发的研究始于 70 年代。人群中秃发的发病率很高,全世界大约有18 亿不同程度的脱发患者。脱发给患者在职场、婚恋、社交等方面带来了困扰。防脱发已成“ 世界性难题”。然而自体移植、药物治疗等都因为各自弊端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进行植入性人造头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2)本项目以涤纶( PET)单丝为原料,制备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吡咯/涤纶植入性人造头发,合成方法简便、快速,价格较低。如图 1 所示,其中( a)为未处理的涤纶单丝,( b)为聚吡咯/涤纶单丝。对比聚吡咯镀膜前的单丝,可以清楚看到镀膜后单丝表面变为黑色,覆盖了一层聚吡咯薄膜。说明聚吡咯已经镀在单丝上面。  图 1 外观图:( a) PET;( b) PPy/PET  图 2 细胞粘附情况( ×20):( a) PPy/PET;( b) PET ( 3)本项目技术已经完成体外细胞实验证实,证明聚吡咯/涤纶植入性人造头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如图 2 所示,细胞很好地附着在 PPy/PET 单丝表面,同时可以看出,未经吡咯镀膜的单丝表面虽有细胞附着,但明显少很多。表明 PPy/PET 单丝是无毒的且成纤维细胞在单丝上的附着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材料对生物相容性的要求。 ( 4)本项目技术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植入新西兰白兔头部 1 个月内的人造头发无明显的过敏、脱毛等现象出现。 ( 5)本项目将主要通过生产和销售植入性人造头发,技术的转让和培训获得利益。2 应用说明对于本项目的分析: ( 1)鉴于自体移植等外科手术及假发存在的不足之处及秃发患者的逐年增加,植入性人造头发成为治疗秃发的一种新方法,其治疗周期短,疼痛小,副作用小,费用低,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2)本项目制作的聚吡咯基人造头发在国内外尚无人研究,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符合国家知识创新政策。本项目成果将成为秃发患者的福音,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临床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3 效益分析植入性人造头发每 1000 根价格为 1000 元。4 合作方式成果转让或合作开发5 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健康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APG2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花生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APG1、APG2在提高植物α生育酚含量和耐盐性中的应用,两基因APG1、APG2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6%。本发明经实验证明,将这2个基因分别在花生中超量表达后,得到活性最高的α生育酚含量明显提高的转基因植株,且可明显增强转基因花生种子和植株的耐盐性;将这2个基因的反义载体转入花生后,转基因植株的α生育酚含量明显减少。本发明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对于植物维生素E合成机制的研究,提高植物的α生育酚含量,改良植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各种果蔬、天然植物保健功能饮料开发
成果描述:功能饮料作为保健食品的一种剂型,兼具了饮料的可口性和保健性,在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很多果蔬和天然植物原料本身含有丰富的功能原料,如桑椹、石榴含有丰富的多糖,多酚原料,对抗氧化,美容,调节人体肠胃等功能具有辅助疗效。我们利用先进的提取工艺和萃取技术和科学的组方,将普通的果蔬和植物原料开发成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饮料,满足现代人群日益增加的对健康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市场前景分析:转让技术,已经成功转让桑椹、石榴、苦荞、玫瑰、天山雪菊等几项天然植物功能饮料。保健食品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符合中国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的原料要求,产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功效成分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等均符合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的相关要求。
四川大学 2021-04-10
一种植物盆栽试验隔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盆栽试验隔热装置,其结构中包括上端设置开口的容置筒体,此容置筒体的侧壁和底壁由支承外壁和泡沫塑料内衬壁复合构成,在容置筒体内部底端的泡沫塑料内衬壁之上活动设置有若干层泡沫塑料垫层,在容置筒体的上端内侧活动设置有泡沫塑料组合套环,此组合套环由多组泡沫塑料圆环依次套接构成。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环境热量要素对盆栽试验植物的不良影响,确保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的正确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可食性植物干燥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食性植物干燥剂,组成中包括中草药的水提干膏及其活化后的药渣;由鱼腥草、无患子、茶梗和决明子组成。本品具有良好的抗菌吸湿效果,经SGS机构检测:其抗菌效果为一级;吸湿效果是普通硅胶的2.5倍。该干燥剂对身体无伤害,误食后无危害,吸湿性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及日用化工领域。研究发现,可食性植物干燥剂还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以及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作用。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4-26
一种简易植物细胞培养机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植物细胞培养机构,包括培养架,在培养架上设有多个横向固定板,横向固定板上设有多个简易植物细胞培养单元,简易植物细胞培养单元包括与横向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以及活动板,固定板和活动板呈“V”型夹角,固定板和活动板的对置内侧面上均设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上设有凹槽,两个固定块的凹槽内卡合有细胞培养桶,横向固定板上设有供气泵,供气泵通过软管与细胞培养桶连接。活动板的一侧通过升降气缸与横向固定板连接,放置细胞培养桶时,升降气缸控制活动板转动打开“V”型口,细胞培养桶放置在固定块的凹槽内后,升降气缸控制活动板的“V”型口夹紧即可固定细胞培养桶,该植物细胞培养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浙江大学 2021-04-13
外来入侵植物对天敌的防御进化机制
发现外来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与原产地专食性昆虫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再次相遇之后,增强了对专食性天敌的抵抗力,同时降低了对广食性天敌的抵抗力。而这个过程是由于植物体中相关次生化学物质减少所导致的。该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验证了防御转移假说,被认为丰富了入侵生态学的理论,并为未来生物控制长期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植物信使RNA (mRNA)代谢和mRNA质量监控
真核生物中,mRNA的降解对于mRNA的数量和质量调控都发挥关键的作用。成熟的mRNA在细胞中作为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参与蛋白质翻译的mRNA的数量受到精确调控。这一过程不仅取决于基因的转录水平,也决定于mRNA的降解速率。mRNA 降解主要包括多聚腺苷酸尾(polyA tail)的去除,脱帽(decapping)和核酸酶(ribonuclease)的消化。新近的研究表明,植物细胞中mRNA也可以在蛋白翻译进行的同时被核酸酶消化,即mRNA逐步退出蛋白翻译过程与其降解是偶联的过程。为保证蛋白翻译的准确性,植物细胞主要通过依赖翻译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进行缺陷mRNA的分选及清除,从而实现mRNA质量的调控。这些mRNA质量监控机制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精细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在有缺陷的mRNA不能被核酸酶及时清除时,植物启动依赖小RNA的转录后基因沉默途径(PTGS,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加以剪切使其丧失功能。转录后基因沉默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清除过量产生的异常mRNA尤其是外源基因表达的mRNA,同时mRNA降解途径确保转录后基因沉默极少作用于内源编码基因。该综述对上述过程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梳理论述,并展望植物领域关于mRNA动态降解以及mRNA的数量和质量监控机制有待研究的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天然高分子基医用植物胶囊(产品)
成果简介:传统胶囊囊壳基本由动物明胶构成,其易失水硬化、吸潮软化,遇醛类易交联,再加上国际穆斯林、犹太教和素食协会等特殊文化人群的抵 制,使植物胶囊成为传统胶囊优选的替代产品。但国产的植物胶囊骨架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性能不达标。本技术解决了植物胶囊专用医药 级 HPMC 研发、应用,及其胶囊母料复配技术与加工成型难题。胶囊的制备 充分利用现有明胶生产设备与条件,在不改动或少改动胶囊加工设备的前提 下,调整溶液浓度、成型工艺,控制烘干温度、风速、时间来调整胶囊的形状、厚度及透明度、脱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113 1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