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生物——植物联合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处理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
针对我国油田区域土壤不同浓度、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土壤环境的石油污染,开发物理化学—生物耦合技术以及微生物—植物联合生态修复的分类集成技术,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在着重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的同时,尝试建立油田区污染土壤的修复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油田区典型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示范工程,同时为在我国大面积开展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1、筛选出的高效石油降解菌与筛
南开大学 2021-04-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植物叶片代谢物质谱成像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潘洋教授团队利用自行研发的解吸电喷雾电离/二次光电离(DESI/PI)质谱成像平台(Analytical Chemistry,2019,91, 6616-6623)结合多孔聚四氟乙烯印迹技术,实现对多种植物叶片中代谢物的空间成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10-17
微生物——植物联合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处理中低浓度 石油污染土壤
针对我国油田区域土壤不同浓度、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土壤环境的石油污染,开发物理化学—生物耦合技术以及微生物—植物联合生态修复的分类集成技术,并建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在着重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的同时,尝试建立油田区污染土壤的修复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建设油田区典型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示范工程,同时为在我国大面积开展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南开大学 2021-04-13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开发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新方法,助力肿瘤精准检测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简称MSI)是目前肿瘤临床检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表型,多发生于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案制定及治疗效果预测相关,更是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当前,临床上使用的两种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金标准方法:MSI-PCR和MSI-IHC,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验操作来完成,均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的发展,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开始显露头角,在检测结果与两种临床金标准保持高度一致的情况下,极大的缩减了检测时间并减少了检测成本,大幅提高了推广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可行性。2014年,西安交大叶凯教授团队率先开发了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案——MSIsensor。2017年该检测方案作为全世界首个泛肿瘤检测方案MSK-IMPACT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计算方法,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测试并获得批准。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测试表明,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可达99.4%。然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案大都要求提供病人的癌症组织样本及一份取自血液或者癌症组织附近的正常样本。一方面,这一份正常对照样本限制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场景,尤其难以应用于血癌样本、福尔马林包埋样本、PDX/PDO等不易获得正常对照样本的情况;另一方面,额外的对照样本增加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成本。基于上述原因,在叶凯指导下,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探索,从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机理出发,通过数学模型抽象,从单个肿瘤样本中提取特征,开发了MSIsensor-pro。MSIsensor-pro实现不依赖正常对照样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只需50个微卫星位点的测序数据即可实现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精准检测。MSIsensor-pro的开发扩大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范围,减低了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成本。同时MSIsensor-pro在低肿瘤纯度和低测序深度这类低信噪比数据中也显示出来很大的潜力。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期刊《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影响因子6.597)上。叶凯的博士生贾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叶凯为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这是叶凯教授课题组在基因组暗物质解析方面的又一重要突破。论文链接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2022920300218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株可降低大规模肉鸡养殖中粪臭素、吲哚释放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可降低大规模肉鸡养殖中粪臭素、吲哚释放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分离自自然发酵酸牛奶样品中,其发酵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降低大规模肉鸡养殖过程中粪臭素、吲哚的释放,从而减少了感染急性肺水肿和肺气肿的风险,同时降低了肉鸡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提高禽类养殖技术和舍饲环境,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它包括栽培槽、营养液池和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栽培槽和营养液池通过主供液管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营养液高效节能循环系统在规模化生产型植物工厂运行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增氧设备,具有便于维护管理,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营养液循坏与液槽排污同步作业,营养液体系稳定,噪音小等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天然植物源高钙蛋白粉和高铁蛋白粉的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目前,钙营养不足时当今全球性健康问题,缺钙所导致的生命活动出现障碍,以及引发疾病的发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全球有20亿以上人患有铁缺乏症,缺铁称为第九类健康风险因素,因此,改善铁营养状况,是世界也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市场常见的补钙剂、补铁剂具有毒副作用,且吸收率不高,导致补钙效果不佳,所以开发更好的补钙产品和补铁试剂势在必行。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中国北方金露梅灌丛(Potentilla fruticosa)植物功能属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研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刘一瑶 地理科学学部/资源环境科学 2018.09/2022.07 索旌尧 地理科学学部/资源环境科学 2018.09/2022.07 卢冬燕 地理科学学部/资源环境科学 2018.09/2022.07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黄永梅 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教授 植被资源与资源生态 四、项目简介 金露梅灌丛是青藏高原高寒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2020年7-8月,在青海省祁连山区和青藏高原腹地共计19个采样点进行采样,构成2550-5100m的海拔梯度。对金露梅的形态属性(冠幅、株高、比叶面积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化学计量属性(叶、茎、花的碳、氮、磷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从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中提取气象数据。通过统计均值和变异系数,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青藏高原金露梅植物功能属性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对气候的响应特征,为认识亚高山灌丛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规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金露梅的形态属性对海拔响应明显,随海拔升高,株高和冠幅都趋于矮小,叶片干物质含量同样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金露梅的化学计量属性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在不同器官中有明显差异。株高、冠幅的可塑性较大,为响应海拔的敏感属性;化学计量属性为惰性属性。不同属性间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敏感属性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化学计量属性比形态属性更稳定。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金露梅外形趋于矮小。叶片N、P元素含量与温度的显著负相关符合温度-植物生理假说。据此推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金露梅分布范围可能进一步向高海拔、更干旱的生境扩张。
北京师范大学 2022-07-25
疫霉多糖激发子Gep1及其在提高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
该技术可用于提高植物对病毒病、病原菌引起病害的抗病性,Gep1多糖激发子分离纯化自烟草疫霉,具有热稳定性,可耐受酸碱,在100℃高温处理60min后和pH2-10条件下仍具有活性,将其喷施在植物叶面,可以诱导烟草产生抗性,对烟草花叶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效。每升发酵液可分离获得6克多糖激发子,产量远高于蛋白类激发子。该激发子施用在田间后,对环境无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市场前景。可用于多种植物抗病性的诱导剂。 该技术可用于植物病毒病的防控,减少病毒病造成的损失,且安全无毒。多糖激发子发酵及纯化成本不高,可在市场上推广应用,施用后每亩增产100元。具体经济效益需要根据其将来的推广面积进行核算。 转化条件:适用于真菌发酵的发酵罐、沉淀及浓缩所需的设备;发酵车间;资金需求为100万元。 成果完成时间:2014年6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等温扩增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引物及包含该引物的检测试剂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等温扩增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引物及包含该引物的检测试剂和方法,所述引物包括上游序列和下游序列,其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包含该引物的检测试剂包括上游引物85BPF1、下游引物85BPR1和探针85BPB1(SEQ ID NO:3);利用所述检测试剂等温扩增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检测基因样本与所述检测试剂混合,放置在可收集FAM荧光的仪器中,在35?45℃条件下孵育,检测荧光值,根据有无阳性扩增反应,判断待检测基因样本是否属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检测结核杆菌中的基因组,可以特异地检测结核杆菌基因,能够有效区分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高,反应时间短,温度过程简单。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5 66 67
  • ...
  • 155 15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