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学公共区室内小型植物花园设计——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杨洪明 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 2018/2022 201831073314 任志远 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 2019/2023 201931072211 雷弘民 电气信息学院/通信工程 2020/2024 202031080215 孟泽涛 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 2018/2022 201831073302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朱灿 电气信息学院/草业 辅导员/讲师 植物康养 胡馨怡 电气信息学院/教育学 辅导员/讲师 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项目简介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渐提升,自然生态概念的外延和实践在此基础也不断深化。大学校园教学区内的公共空间,现多数论为通过性的空间存在,忽略了课堂以外的教与学的空间,没有将教与学和交流互动延伸到课室以外。通过在教学公共区室内设计小型植物花园,以开放的、新颖的、有创造力的空间形式存在,建立一种全面开放的、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培养同学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爱绿护绿、美化环境的意识。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7
农林废弃物提取植物色素及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设计出以水或水/酒精为绿色提取溶剂,采用合适的提取温度,借助合理的物理强化技术组成提取农林废弃物提取植物色素工艺;利用树脂吸附、柱分离、超滤膜、高效逆流色谱等技术,并优选合适的流动相分离出植物色素中的染色有效组份,利用HPLC-MS、IR、SEM、TEM及NMR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有效组份的主成分及结构特点;根据天然色素组份的结构特征寻求生态应用方法,植物染料应用于天然纤维棉毛丝麻上的绿色染色技术,开发了附合生态要求的天然染料染色的纺织品;以提取过色素的板栗壳残渣为原料,开展
常州大学 2021-04-14
揭示植物基因表达在染色质水平调控的新机制
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染色质结合的RNA的纯化及测序分析(CB-RNA-seq),研究团队的工作显示共转录剪接在目前已检测的物种中是普遍模式。同时,植物的共转录剪接存在几个重要的特征:首先, 共转录剪接的效率与特定内含子到基因3’端的距离正相关,与一些激活型的组蛋白修饰(H3K4me3/H3K9ac)负相关,暗示快速的转录起始及延伸不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超星秦波涛:教学一体化平台,构建高校智慧教学与管理新生态
2021年5月21日-23日,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青岛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以跨界聚合▪交叉融合为主题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慧聪教育网在展会现场采访到了超星集团副总经理秦波涛,他表示超星定位是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服务商的角色,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教育信息化领域,为高校教育信息化提供平台类的、资源类、服务类等类似的产品,今年的高教展超星主要推出了“教学一体化平台”,这一平台为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慧聪教育网 2021-06-0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做好科技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科技部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科技部 2022-11-01
高博会系列报道 | 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与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
4月8日,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与人才培养论坛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沈火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4-20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的发现研究
可以量产/n将常规育种和小孢子培养结合选育出了品质优良、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优良的ECMS两用系8110A、195A和245A等,将轮回选择和小孢子培养结合选育出了品质优、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好的恢复系8759、1815、4270、9926等。并利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出"华油杂10号"等多个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品种。应用前景:以"华油杂10号"为例,该品种取得了连续两年国家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第一的优异表现,增产幅度达到20%以上,品质优于国家双低油菜质量标准,含油量比对照提高2-3%,抗性与对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物种逐步衰退以至走向濒危是环境和物种进化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因素。目前,保护基因组学(Conservation Genomics)已成为探讨物种濒危机制的一种新手段,并在制定濒危物种的保护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褐马鸡在历史上曾分布广且数量多,但后来种群持续下降,目前仅在河北、北京、山西和陕西的局部山地分布,形成了东部(河北、北京的太行山)、中部(山西吕梁山)、西部(陕西黄龙山)三个彼此隔离的地理种群。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在长期野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褐马鸡三个地理种群的40只个体及其近缘物种蓝马鸡的11只个体进行了种群基因组分析(图-2)。发现褐马鸡遗传多样性比朱鹮、白尾海雕等濒危物种更低的(图-3a);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彼此之间几乎不存在基因流。三个地理种群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交,积累了较多的有害突变。褐马鸡的有效种群大小在大约三万七千年前开始持续下降,并在近代明显加速,而与此同时我国汉族人口快速增多,表明褐马鸡的种群下降可能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有密切关系(图-3b)。基于此提出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褐马鸡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呼吁应进一步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以促进其野生种群的复壮。另一方面,作者建议采用基因组学技术来挑选出含有较少有害突变的个体进行褐马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其历史分布区开展再引入工作,以逐步恢复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大小。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物种逐步衰退以至走向濒危是环境和物种进化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因素。目前,保护基因组学(Conservation Genomics)已成为探讨物种濒危机制的一种新手段,并在制定濒危物种的保护规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褐马鸡在历史上曾分布广且数量多,但后来种群持续下降,目前仅在河北、北京、山西和陕西的局部山地分布,形成了东部(河北、北京的太行山)、中部(山西吕梁山)、西部(陕西黄龙山)三个彼此隔离的地理种群。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团队联合哈佛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台湾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我国特有鸟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濒危的遗传学机制。 在长期野外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褐马鸡三个地理种群的40只个体及其近缘物种蓝马鸡的11只个体进行了种群基因组分析(图-2)。发现褐马鸡遗传多样性比朱鹮、白尾海雕等濒危物种更低的(图-3a);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彼此之间几乎不存在基因流。三个地理种群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交,积累了较多的有害突变。褐马鸡的有效种群大小在大约三万七千年前开始持续下降,并在近代明显加速,而与此同时我国汉族人口快速增多,表明褐马鸡的种群下降可能与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有密切关系(图-3b)。基于此提出人类活动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褐马鸡遗传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呼吁应进一步减少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以促进其野生种群的复壮。另一方面,作者建议采用基因组学技术来挑选出含有较少有害突变的个体进行褐马鸡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在其历史分布区开展再引入工作,以逐步恢复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大小。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先进复杂反应堆的中子学计算新技术
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融入本团队所开发的一系列 专用计算软件中,通过工程应用计算,体现出创新成果的工程应用价值。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 13 项,软件著作权 24 项;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74 篇。本团队针对先进复杂核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的难点,经过近 17 年的系统研究和 500 多人/年的持续攻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数值分析理论, 发明了一系列中子学计算新技术,研发了 24 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应堆堆芯 物理设计计算软件,实现了对多种先进复杂反应堆的精确三维中子学模拟,并成 功应用于多个重大核能开发及国防军工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84 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