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斜巷轨道运输人员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煤矿斜巷轨道运输是安全生产隐患的重灾区,为有效防止斜巷运输事故的发生,该系统由人员红外传感器、防爆兼本质安全型 PLC 控制器、感应信号(包括感应提升机起动信号、道岔变换感应信号)、语音报警信号、安全预警显示条屏、输出控制电路等几部分构成。其主要功能为:(1)当车辆停止时,有人进入斜巷或车场等非安全工作区时,报警装置发出声光报警,提示提升机司机不得开车;(2)当车辆运行时,有人进入斜巷或车场等非安全工作区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司机停车(或自动切断提升机电源,实施紧急停车);(3)当车辆运行到斜巷或车场等非安全工作区域时,报警装置进行语音声光报警,提示司机和其他工作人员注意不要进入斜巷或车场等危险区域;(4)该装置具有人员出入车场的加减计数功能,能有效防止人员滞留非安全区的现象发生。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天津大学冷源监测预警浮标海试成功
近日,由天津大学应用海洋学团队自主研发的冷源监测预警浮标系统在国家海洋博物馆试验海域成功海试。该研发工作是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电厂冷源致灾物报警预警软件验证及应用示范平台搭建研究”项目支持下开展的,项目负责人是苏荣欣教授,技术负责人是张学峰教授和胡浩丰教授。
天津大学 2023-03-01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及智能预警平台开发
系统开展了单增李斯特菌、肠炎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气单胞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风险评估,完善了肉类中致病菌的定量暴露评估研究体系,开展了冷却猪肉中气单胞菌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比较,明确了阴性样品中致病菌分布对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影响,完善了致病菌不同剂量效应模型的构建及优化,完善了食源性致病菌之一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竞争建模、定量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等。基于以上开发整合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软件,开发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软件”,进一步以微软 Excel 的加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深地工程地质灾害智能预警云技术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想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曾俊 环工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佳骥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吉翔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卢向前 环工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0.09-2023.06 喻妮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3.06 代坤坤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1.09-2025.06 文倩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19.09-2022.06 彭丰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4.06 李超飞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20.09-2024.06 宋涛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7.09-2023.06 张航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6.09-2022.12 邓叶林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俊杰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朱玥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21.09-2023.0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马春驰 环工院/ 无/副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李天斌 环工院/ 院长/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朱星 环工院 无/副教授 边坡工程 崔圣华 环工院 无/讲师 地质工程 杨晓轩 环工院 无/助教 无 赵伟华 环工院 系主任/副教授 边坡工程 四、项目简介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川藏铁路、国防重大专项深地工程项目等重大战略相继开设,未来将有超过5.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①自主研发一套以传感器—采集站—便携检测仪—云平台为一体的高精度的微震监测系统。②基于智能云构架+MOC多输出技术+BIM,研发了深地灾害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 ③自主研发了深地灾害新型支护装置。已完成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的研发设计,以及四个核心设备+三种新型支护装置的小规模生产,具有专业背景的数据分析团队已通过云平台远程处理监测数据。本项目正对硬件产品进行投入生产,计划于2023年完成软硬件的升级,2024年上线深地工程地质灾害大数据云平台,2025年实现掌上云技术。学生团队已发表30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依托学校平台已完成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合同总价值超千万元,并获得央视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7-29
药用植物的应用研究
盐碱地是影响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植物中存在耐盐(抗盐)基因,如果能将耐盐基因克隆,然后通过遗传转化导入目标植物,可以有效提高目标植物的耐盐性。我们从植物中克隆到了耐盐相关基因,目前的研究工作正在将耐盐基因导入牧草包括苜蓿、百脉根等植物中,已得到大量的遗传转化植株。
南开大学 2021-04-10
植物光形态建成重要分子机理
结合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证明Serine/Threonine Kinase(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NOID(PID)直接与COP1进行相互作用并针对其第20位丝氨酸残基进行磷酸化修饰。这一翻译后的修饰导致了COP1活性的适度降低,从而维持了植物体内COP1活性处于一个正常稳定的状态,以适应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多变的生长环境和确保植物顺利的进行光形态建成过程。该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光调控植物幼苗形态建成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理解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信号通路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种子的出土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植物油酶法脱胶(技术)
成果简介:油脂精炼过程中,脱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工序,脱胶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油脂精炼的效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传统的脱胶方法常存在产品 质量不稳定、消耗大、得率低、“三废”排放量大等问题。酶法脱胶工艺是现 代工业生物催化技术在传统油脂行业中的应用,是对现有化学或物理脱胶工 艺的改进,以提高其经济性和环保性,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技术以自行筛选所得菌株 BIT-18表达的磷脂酶为对象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小分子诱导植物抗性技术体系
一、成果简介 化学农药防治病害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污染,同时也给食用安全留下隐患。小分子诱导植物自身获得系统性抗病能力,具有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稳定持久和广谱高效特点,为植物病害的绿色 高效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该项技术筛选一类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组织分布广泛、生物效应多样、免疫原性低、本身不杀菌但可诱发植物自身主动抗性的小分子活性物质,构建抗病、抗低温和定向 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实现不用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植物绝缘油抗氧化技术
随着化石原料的快速枯竭,利用源自植物的天然酯绝缘油来取代 传统矿物绝缘油迫在眉睫,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防火性能好、生物 降解性高、延缓绝缘酯老化、延长变压器寿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随着化石原料的快速枯竭,利用源自植物的天然酯绝缘油来取代 传统矿物绝缘油迫在眉睫,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防火性能好、生物 降解性高、延缓绝缘酯老化、延长变压器寿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由于天然酯绝缘油的化学成分是各种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混合物,这 些脂肪酸分子含有大量不饱和 C=C双键,它们的邻位氢原子很容易 被氧气进攻,从而引发天然酯绝缘油的老化,使得天然酯绝缘油的氧 化安定性显著低于由饱和烃和芳香烃组成的矿物绝缘油,而商用抗氧 化剂的抗老化原理是淬灭已发生的绝缘油氧化过程,但并未从源头阻 断氧化的发生。美国 Cooper公司的 FR3 品牌天然酯绝缘油在中国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国内企业没有开发出能够与 FR3 品牌相竞争的抗氧化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植物生态学研究成果
随着吸收根直径的增加,草本与木本植物的根系皮层厚度的增速均远超过中柱半径增速,即皮层与中柱具有普遍的异速关系。受异速关系的影响,中柱占根横截面积比例(proportion of root cross-sectional area occupied by the stele, PRS)随根直径也呈现出非线性关系,但是草本和木本的趋势完全相反。同时,P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93 2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