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张大瑜
一、个人简介   张大瑜,博士,于2005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盟盟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理事,吉林省耕作学会理事。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农业生态学、耕作学、及硕士生课程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在《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技术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农业发展原理》、著作《农业宏观分析方法与应用》、《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实践》等6部。省级优秀课《农业推广学》,《作物栽培学》课程组成员。学习、工作经历如下: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   1、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技术;2、农业技术评价   特色:把生态学和经济学中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引入到耕作制度的研究中,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农业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等进行科学评价,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把农业生产中的经济问题和生态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把技术研究成果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技术研究就技术论技术,传统经济学研究只考虑经济忽视生态环境的不足。 教学改革研究 (1)、2006,1-2009,1,耕作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吉林农大教改课题,主持 已验收 (2)、耕作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10,2,第一作者 (3)、参与式课程开发证书一个《参与式农村发展》2006,1 (4)、省级优秀课《农业推广学》、《作物栽培学》课程组成员 联系方式 E-mail:dayuz@jlau.edu.cn
张大瑜 2021-06-23
冀瑜
冀瑜,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副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ACADEMY高级导师、浙江省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政策研究员(全省共 8 位)、浙江省商业秘密智库专家(全省共 10 位)、浙江省行政裁决技术调查官、浙江省行政立法专家、杭州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专业方向为知识产权专利挖掘与布局、专利信息分析。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起草了《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浙江省专利条例》,主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浙江省重点研究课题多项。作为专家参与了《浙江省标准化条例》《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杭州市科普条例》的多轮意见咨询。参与初级和中级知识产权师教材和辅导资料编写,并担任副主编。有关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成果被中央办公厅、省政府内参资料刊发。在《知识产权》《浙江金融》《机械工程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 项。受邀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大会、中国知识产权年会、金华市政府、青岛市委组织部等讲座授课。学术兼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网络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副理事长。
冀瑜 2023-03-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晓冬课题组联合樊瑜波团队及合作者在《eLife》发表钙成像研究新进展
此项工作进一步展示了GCaMP-X优于GCaMP的神经元相容性,实现了离体培养神经元(共聚焦)和活体小鼠大脑皮层(双光子)的长时程GCaMP-X成像,定量揭示了自发钙振荡与神经元形态发育的紧密关联,为神经科学及相关领域的长期钙成像提供了简便而有效的新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11-08
陈嘉瑜
陈嘉瑜,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获得者(2016),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类)获得者(2018),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获得者(2018),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获得者(2018),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9)。 陈嘉瑜博士主要进行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及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疾病模型构建的研究。近10年来,以细胞全能性向多潜能性、多潜能性向单能性及单能性向多潜能性转变的三种不同细胞命运转变模式为研究系统,解析了该过程中的转录组、DNA修饰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联,提出了细胞命运调控的新机制或重要因子的新型作用方式:首次证明了DNA羟甲基化酶Tet1及DNA羟甲基化调控细胞重编程的机制及其对细胞多能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在Cell Stem Cell杂志以封面研究发表,并被评为2013年度最佳论文之一;合作揭示了Stella参与卵子发生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建立的机制,并首次在体内证实了DNMT1可以作为起始性DNA甲基化转移酶,打破了教科书里关于DNMT1只是维持性DNA甲基化转移酶的论断,研究成果发表在2018年Nature杂志;揭示了H3K9ac修饰异常是体细胞核移植胚胎重编程的重要表观遗传障碍,并开发出提高克隆胚胎发育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2020年Cell Stem Cell杂志。 陈嘉瑜博士主导或参与了国内外多个课题研究工作,已在Nature,Cell Stem Cell,Cell Research和Stem Cell Report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相关成果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或通讯作者论文(含共同)共计十余篇。此外,陈嘉瑜教授已培养或合作培养的4位硕士和4位博士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或校级奖学金,带领本科生获得全国或国际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竞赛重要奖项。
陈嘉瑜 2021-06-23
韩宝瑜
韩宝瑜 男,中共党员,生物系教工党支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书记。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浙江省第六届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主要研究方向 1、茶学; 2、茶园和菊园病虫防治及茶叶和菊花质量检验评审; 3、昆虫化学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 主要社会兼职 1、瑞士联邦科学院学术期刊《Editorof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编委,SCI二区 2、亚洲—太平洋地区化学生态学会(Asia-Pacific Association of Chemical Ecologists)理事 3、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4、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6、《生态学报》编委 7、《茶叶》编委 8、《茶叶学报》编委 9、《中国计量大学学报》编委 10、浙江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 11、浙江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韩宝瑜 2023-03-24
杨波
先后在全国重点高校、北京市政府单位和国有金融投资企业担任管理职务,长期从事文化金融领域的孵化与创投工作,以及公益慈善领域资源整合与资本对接。现任中视泽宜投资创始人。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李波
李波,中国国籍,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男,汉族,1986年10月出生,吉林四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1月参加工作,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动力与传动 。
李波 2021-12-31
王建波
王建波,男,1975年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于兰州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兰州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到2002年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访问研究,2007年至2008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访问研究。2008年被聘为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2009年获聘教授,曾任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起任中国穆斯堡尔谱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巨磁阻抗传感器、高频磁性材料和高频磁性的测量、磁性纳米结构的微磁学模拟、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磁性材料中的磁共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过的重要纵向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留学基金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多次担任国际专业会议分会主席并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目前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作为研究骨干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项。在Nanotechnology,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24篇,H因子20,引用次数达1100余次。已获发明专利授权5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
王建波 2021-12-31
余小波
余小波,男,1961年出生于湖南安乡,汉族,教育学博士,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省教育督导与评价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教育科学》杂志编委会主任等职。近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四项(重点项目一项),主编“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系列丛书八部,独著或主编学术著作十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一百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资料复印》等转载,研究成果获得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湖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研究成果等奖励多项。
余小波 2021-12-31
刘静波
刘静波,男,1985年9月生,四川德阳人,农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副院长,负责科研工作、科研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实验室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实验室安全。对口联系科学技术发展部、国资与实验室管理处、基建处。分管科研办公室、生物学实验中心。联系动物科学专业。 刘静波教授长期从事单胃动物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和营养代谢调控的研究。明确了饲粮养分消化率评定的影响因素以及饲养模式和益生素对猪肠道健康和养分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 刘静波教授是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兼任任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静波 2023-03-14
1 2 3 4 5 6
  • ...
  •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