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Hound-FR 多气体分析仪
产品详细介绍        HOUND系列气体分析仪,是一个便携式气体分析仪,能检测ppb浓度范围的有害污染物。系统利用气体对紫外的吸收状况,测量气体浓度。宽波段微型光谱仪采集气体光谱“指纹”,软件和标准光谱库比对计算污染物浓度。紫外光谱测量原理,类似于红外的原理,一般监测范围大于红外光谱仪。 HOUND系列有各种型号可选,监测范围也有所不同。FR系类自带供电电池,高分辨率光谱仪,15CFM流速的取样泵,亚微米级进烟雾过滤器,能同时分析15种气体。适合野外便携使用。   特性: 气体库: 2 user specified compounds standard (Software upgrade for additional gases) 采样速率: 1s-1h 光谱范围: 185nm to 400nm 光谱分辨率: 0.20nm (FR型0.05nm) 光程: 0.25m - 17m (Model dependant) 尺寸: 19.78" x 15.77" x 7.41" (50.2 x 40 x 18.8 cm) 尺寸 (17m Models): 35.75" x 13.50" x 5.25" (90.8 x 34.3 x 13.3 cm) 电池寿命: 2 hrs FR 型电池寿命: 4.5 hrs 操作温度: 32°F - 113°F (0°C - 45°C) 输出:RS-232、RS-422、RS-485和4-20ma可选 可方便与其他系统集成。   产地:美国
安中达(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让学员在虚拟场景中学习根据IEC61215标准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对组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了解组件的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发现组件典型缺陷。 一.1.1. 场景设计 根据IEC61215检测标准要求设计18个检测场景,包括: 1 组件外观检测实验室 2 最大功率检测实验室 3 绝缘检测实验室 4 温度系统检测实验室 5 标称工作温度检测实验室 6 STC和NOCT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7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8 室外曝晒试验场 9 热斑耐久试验室 10 紫外线试验室 11 热循环实验室 12 湿冻试验室 13 湿热试验室 14 牵引力实验室 15 湿漏电实验室 16 机械载荷实验室 17 冰雹撞击实验室 18 旁路二级管试验室 场景模型主要包括:实验室建筑场景、外观检测台、156多晶光伏组件、组件箱、工作台、电脑、组件支架、IV检测仪、EL检测仪、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湿漏电流测试仪及喷淋试验箱、盐雾腐蚀仪、紫外老化试验箱、机械载荷试验机、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仪、落球冲击测试装置、环境检测仪、室外环境监测仪、直流电源、万用表、光度计、数码相机等...
广东顺德宙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6-02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是指采用热释电薄膜材料制备的敏感元件,利用极性气体的对特定红外光谱的吸收特性,采用郎伯比尔定律实现对气体浓度的测量分析的传感器,其核心元件是热释电薄膜敏感元。 主要功能与应用领域: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它可以自我抑制零点漂移,具有精度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寿命长,不中毒,不依赖氧气等特点。与传统的半导体型、催化燃烧型和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相比,技术优势明显因此,特别适合红外气体传感器逐渐在各种气体监控网络中的应用。 图1 含有双Si杯微桥绝热结构的器件示意图 图2红外气体监测器样机 特色及先进性:本团队采用纳米自缓冲层技术制备的热释电薄膜材料具有高热释电系数的特点。通过自缓冲层技术控制热释电薄膜与电极之间的界面特性,实现热释电薄膜的择优取向生长,制备了低漏电流密度、高热释电系数的热释点薄膜材料,掌握了红外气体传感器核心元件的材料生长、器件设计与加工的核心技术。 技术指标:热释电系数大于1x10-6Ccm-2K-1,器件探测率大于1x108cmHz1/2W-1。 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实施后可取得的效果:本成果目前主要应用于有毒、有害等危险气体的监测,在工业生产监控、矿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功能完善、系统兼容性好、经久耐用、长期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校正周期长的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和红外气体检测传感器,替代催化燃烧型产品和进口红外产品,提高现有气体监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装备性能,防范工业生产中违规气体排放、危险气体如瓦斯等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改善现有安全监控系统、检测仪器维护量大的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便携式气体压装置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包括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P 与低压气源连接,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A口分別与左压缩无杆腔和单向阀 a 进口端连接,单向阀 a 出口端分别与单向网 b 进口端、单向阀 c 进口端和单阀 d 出口端连接,单向阀 b出端分别与左压缩气缸有杆腔和单向阀 e 进口端连,单向阀 c 出口端分别与右压缩气缸有杆腔和单向阀 f 进口端连,右压缩气缸无杆腔分别与单向阀 d 进口端和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B 口连接,单向阀 f 出口端与单向阀 e 出口端与集气包连,集气包出口依次安设压力表和出气接头。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和重量小,无需额外电能输入,安全可靠,可持续输出高压气体。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便携式气体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气体增压装置,包括二位五通手动换向 阀,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P 与低压气源连接,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A 口分別与左压缩无杆腔和单向阀 a 进口端连接,单向阀 a 出口端分别 与单向网 b 进口端、单向阀 c 进口端和单阀 d 出口端连接,单向阀 b出端分别与左压缩气缸有杆腔和单向阀 e 进口端连,单向阀 c 出口端 分别与右压缩气缸有杆腔和单向阀 f 进口端连,右压缩气缸无杆腔分 别与单向阀 d 进口端和二位五通手动换向阀 B 口连接,单向阀 f 出口 端与单向阀 e 出口端与集气包连,集气包出口依次安设压力表和出气 接头。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和重量小,无需额外电能输入,安全可 靠,可持续输出高压气体。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30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
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它可以自我抑制零点漂移,具有精度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寿命长,不中毒,不依赖氧气等特点。与传统的半导体型、催化燃烧型和电化学型气体传感器相比,技术优势明显因此,特别适合红外气体传感器逐渐在各种气体监控网络中的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激光超极化气体肺部磁共振成像设备
本项目旨在开发出国际领先的仪器设备,实现基于激光超极化惰性气体的MRI肺部疾病诊断需要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研制既适合低场永磁MRI也适合高场超导MR的肺部成像的关键部件。该技术在获取肺部疾病的信息的同时具有无创性、无射线辐射、精准诊断、早期诊断等优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肺部疾病的诊疗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北京大学 2021-02-01
储压式气体、粉尘爆炸抑爆装置
目前,爆炸性气体、粉尘场所 按消防要求装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有些安装有水喷淋管路系统。这些消防装备和设施对于控制快速发展(毫秒级)的 气体、粉尘 爆炸,无能为力。 储压式气体、粉尘爆炸抑爆装置 由探测器、控制器及抑爆器组成,安装在爆炸源附近 ,当发生气体、粉尘时, 探测器 接收到爆炸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产生触发电压,使抑爆器动作,快速打开抑爆器内的高压氮气,高压氮气引射抑爆器内的高效灭火剂喷出,形成足够浓度的灭火剂粉雾体,扑灭 气体、粉尘 爆炸火焰,防止气体、粉尘爆炸的发生、发展。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O 型环气体保护接触对焊系统
成 果 简 介 金属 O 形密封环是将薄壁的不锈钢管、铝合金管或高温合金管弯成圆形,再将接口焊接、打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密封件。适合于其他密封件难以达到的高温(最高达 800℃)、深冷(最低达 -270℃)、高压( 最高达 1400kgf/cm2,),高真空(最高达 10-9 毫米汞柱)等工况的静密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化纤、冶金、航空、航天等行业,不仅可以用于小直径而且可以用于大直径的密封。该项技术通过多  次的断续加热及不均匀散热获得合适温度场,为不锈钢的热传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因此焊缝一周的  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断续加热不均匀散热的电阻对焊理论能够较为精确地控制焊接收缩量,且焊接强    度和通孔均满足要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42 1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