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膳食宝塔营养食物交换份模型
XM-SS膳食宝塔营养食物交换份模型   XM-SS膳食宝塔营养食物交换份模型(膳食平衡宝塔模型)采用PVC材料塑形而成,金字塔外罩由亚克力材料制成,模型共分5层,共24种食物。 第一层:谷类、薯类及杂豆(米饭、面条、馒头、水、面包、玉米、豌豆、土豆) 第二层:蔬菜和水果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 第四层:奶类及制品、大豆类及坚果食物 第五层:油脂类及食用盐 尺寸:47×47×52cm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窄谱抗菌领域新成果
中国科大阳丽华副教授课题组首度发现,当把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球与细菌混合在一起时,纳米球会选择性吸附到球菌表面、却不吸附到杆菌表面,而且这种基于细菌形貌选择的识别机制受熵增驱动、且普适于组成和表面化学不同的多种纳米球。基于这种物理识别机制、以及ROS极度有限的有效活性半径(不足200 nm)(图1上),研究人员猜想如果纳米球具有光动力效应,那么就可能在光照下高效清除球菌、却不干扰杆菌(图1中和底)。这一猜想得到了采用不同光动力纳米球和多种细菌所做抗菌实验的证实。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0
氢能源车用纳米结构镁基合金复合储氢材料
针对车载氢能源的难题,开展纳米结构镁基合金复合材料储氢研究,特别开展了 Mg 纳米线的储氢性能研究。 MgH2(7.6wt% H2)是理想的轻质储氢材料之一,但其缓慢的吸放氢动力学和相对高的操作温度,限制了它的发展。为了改善镁基材料的储氢性能,通过气相传输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 Mg 纳米线。结果表明,改变载气流速、传输温度和沉积基底,可以控制 Mg 纳米 10线的长度和直径。测试结果显示,Mg 纳米线降低了脱附能垒,改善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直径为 30-50nm 的 Mg 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可逆储放氢性能。 研究成果发表在 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C,J. Alloys Compds 等期刊上,授权发明专利 2 项。
南开大学 2021-02-01
氢能源车用纳米结构镁基合金复合储氢材料
针对车载氢能源的难题,开展纳米结构镁基合金复合材料储氢研究,特别开展了Mg纳米线的储氢性能研究。 MgH2(7.6wt% H2)是理想的轻质储氢材料之一,但其缓慢的吸放氢动力学和相对高的操作温度,限制了它的发展。为了改善镁基材料的储氢性能,通过气相传输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Mg纳米线。结果表明,改变载气流速、传输温度和沉积基底,可以控制Mg纳米线的长度和直径。测试结果显示,Mg纳米线降低了脱附能垒,改善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直
南开大学 2021-04-14
氢能源车用纳米结构镁基合金复合储氢材料
针对车载氢能源的难题,开展纳米结构镁基合金复合材料储氢研究,特别开展了 Mg 纳米线的储氢性能研究。 MgH2(7.6wt% H2)是理想的轻质储氢材料之一,但其缓慢的吸放氢动力学和相对高的操作温度,限制了它的发展。为了改善镁基材料的储氢性能,通过气相传输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 Mg 纳米线。 结果表明,改变载气流速、传输温度和沉积基底,可以控制 Mg 纳米线的长度和直径。测试结果显示,Mg 纳米线降低了脱附能垒,改善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直径为 30-50nm 的 Mg 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可逆储放氢性能。研究成果发表在 J. Am. Chem. Soc.,J. Phys. Chem. C,J. AlloysCompds 等期刊上,授权发明专利 2 项。 
南开大学 2021-04-13
深冷储氢技术
深冷高压储氢技术,可以达到深冷高压能耗降低一半,储氢密度最高,无氢气蒸发损耗,氢气加注速度数倍于高压氢气、系统体积最小的目的。深冷高压储氢在小容量储运容器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重卡车载储氢领域、路基分布式储氢基站、特种车辆储氢领域。 最佳有效体积储氢密度: 67g/L; 高续航里程、动力总成的重量和成本能与柴油车匹敌; 小容积(<500L)高储氢量的发展趋势; 深冷高压加氢站加注速度快、能耗和碳排放低以及安全性高。
东南大学 2021-04-13
氢内燃机(产品)
成果简介:氢内燃机汽车将是启动氢能源经济的最现实的途径。针对氢内燃机的特殊要求,北京理工大学借助985二期工程经费支持,投资400万元建立了满足内燃机燃用氢气的整套试验台架系统,包括:集成的发动机动力测试系统、满足国际标准的氢供应系统、全天候安全系统、实时柔性标定控制系统、完备的动态测试系统、燃烧测试及排放分析系统。下图为已建成的氢内燃机试验台架。该台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个能够进行氢燃料内燃机系统开发的专用台架,其整体水平与福特公司的台架系统基本相当。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化学链制氢技术
1.痛点问题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氢气需求量预期会持续增长。目前我国氢气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预计2030年增至3,715万吨,2060年增至约1.3亿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 然而,传统制氢路线难以实现碳排放和经济性的平衡。目前全球96%以上的氢气来自于传统化石燃料(“灰氢”),虽然成本较低,但碳排放量巨大;利用化石燃料制氢的同时进行CCUS可获得“蓝氢”,但受制于CCUS技术发展,总体成本较高;利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的“绿氢”规避了碳排放问题,是氢能发展的最终归宿,但目前在技术、模式、成本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2.解决方案 化学链制氢是一种新兴绿色制氢技术,以金属基载氧体为中介,借助电子和氧的晶格内迁移,将燃料的氧化还原反应解构为还原、蒸汽氧化、空气氧化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分别产出纯H2和CO2。 王伟教授团队基于此构建了“生物质废物制取负炭绿氢工艺”“可燃垃圾/工业固废制取蓝氢工艺”“钢铁灰渣高值资源利用耦合原位产氢氢冶炼工艺”等工艺系统,为市政和传统工业行业提供经济可行的“脱碳”路径。 合作需求 1)产业引导基金支持 2)人才政策 3)中试场地和配套水电气及燃气支持 4)实验室/研发中心建设资金支持 5)税收减免优惠 6)厂房代建 7)九通一平以及相关管道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8)用电,气,水保障以及电价,燃气价等支持 9)企业早期发展以及申报高新企业等支持 10)能耗申请支持 11)环评等资质申请的支持 12)配资支持 13)当地其他同类企业相匹配的优惠政策
清华大学 2022-06-21
开发腐殖质页岩
化肥在中国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占农民生产资料投入总量的60%,肥用量的进一步增加,传统化肥及其施用方式逐渐显露出一些较为严重的负面作用;同时,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传统肥料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腐殖质页岩矿中含有丰富的腐植酸类有机物和植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以腐殖质页岩矿为主添加料生产的多元长效复混肥有望解决农业生产中肥料成分过于单一的问题,可提供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同时达到改善土壤活性的作用,消除土壤贫瘠化或板结现象,以此为本项目进行研究的背景。增加有机复混肥的养分含量,引入了多种作物所需微量元素。提高营养物质的有效性,延长了养分的肥效。减少肥料中养分的损失,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肥效,避免了养分的淋失。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呼气检测质谱系统
中科院医学物理中心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基于PTR-MS原理的呼气实时在线检测质谱仪,并在医院开展了肺癌等重大疾病患者的呼气检测实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判别癌症的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均达到70%以上。 本项目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研发实用化呼气检测质谱仪工程样机,通过大规模呼气检测试验,建立肺癌等重大疾病快速筛查与辅助诊断的呼气检测新方法,进行性能评估与示范应用。并寻求与医疗公司或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呼气检测质谱仪的转移转化,为我国先进医疗仪器的发展和属地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目标:突破呼气代谢物快速、高灵敏探测技术,研制实用化呼气检测质谱仪工程样机,开展肺癌等重大疾病呼气临床试验,建立呼气检测癌症筛查与辅助诊断方法,进行性能评估与示范应用。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实施成果转移与产业化。 呼气检测质谱仪具有以下特点: 技术先进:直接吹气在线检测,速度快;离子聚焦,质谱检测灵敏度高。方法新颖:呼气检测癌症筛查与辅助诊断,安全无创、简捷便利、接受度高、费用低。创造性:不同人种癌症发病率存在差异,呼气标志物可能不同,项目可建立中国人癌症呼气标志物特征。癌症筛查真阳性率:>70% (2)主要任务: 研制实用化呼气检测质谱仪工程样机,具有良好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和重复性,并满足呼气快速与高灵敏检测要求。 开展肺癌等重大疾病的大规模呼气检测临床试验,病例和健康志愿者数量分别达到500人以上,确保呼气检测数据有医学统计意义。 呼气标志物统计与癌症诊断模型建立。研究并排除环境空气、年龄、性别、饮食、吸烟与否、治疗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开展示范应用,对呼气检测癌症诊断模型进行性能评估与验证。通过交叉验证,以及对另外的癌症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呼气检测,检验呼气检测质谱系统的性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41 4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