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荆芥内酯对溴苯甲酸酯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
【发 明 人】张丽;陈佩东;丁安伟;曹雨诞;单鸣秋;姚卫峰【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荆芥内酯对溴苯甲酸酯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荆芥内酯对溴苯甲酸酯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分子式为C17H17BrO4,熔点为179-181℃,其比旋度为本发明还公开了它的提取方法,以及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甲酸回收与无水甲酸生产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低浓度的甲酸溶液产生,由于甲酸与水会形成恒沸物,因此要获得高浓度的甲酸必须采用普通精馏以外方案。本技术可以实现对低浓度甲酸溶液的回收,并采用特殊精馏法脱水最终可获得高浓度(98%左右)的甲酸。同现有的甲酸回收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甲酸得率高,能耗小,回收成本低等优点。年回收5000吨高浓度甲酸,设备投资约100万。主要设备包括:浓缩塔、脱水塔、贮罐等。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荆芥内酯三氟甲基苯甲酸酯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
【发 明 人】 张丽 ; 李念光 ; 姚卫峰 ; 丁安伟 ; 包贝华 ; 陈佩东【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荆芥内酯三氟甲基苯甲酸酯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荆芥内酯三氟甲基苯甲酸酯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荆芥内酯三氟甲基苯甲酸酯,其特征是分子式为C18H17F3O4,熔点为177-178℃,其比旋度为本发明还公开了它的提取方法,以及在制备抗感冒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合成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上世纪90年代产业化的新型聚酯,其纤维具有优异的弹力回复性、柔软性、蓬松性和染色性,在高档服装、地毯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其原料之一丙二醇可来源于可再生的生物基原料。然而PTT属于可燃材料,易燃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本技术采用高效无卤反应型阻燃剂DDP和BCPPO制备了两种本质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该技术既可在酯交换法也可在直接酯化法中使用,产品具有阻燃性好,效果持久、不含卤素、无毒、对设备无腐蚀,对聚酯的其他性能影响不大以及可纺性好等特点;通过进一步创新思路,改进工艺,我们采用固相聚合方法研制合成出分子链结构可控的本质阻燃含磷PTT阻燃嵌段共聚酯,产品在具有前述优异本质阻燃性能的基础上,很好的保持了PTT的结晶性能,从而更好的保持了PTT特有的优异弹力回复性能。该技术可利用传统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固相聚合设备,操作简单,产品结构可控,性能稳定. 主要技术、指标: 特性黏数:0.8——1.5 dL/g,Tg = 45——65 °C, Tm = 210——230 °C,氧指数:25——30, 热分解温度(氮气)≥360 °C。 建设投产条件: 现有PET产能严重过剩,可在PET生产线上进行改造。 年产百万吨的生产线约需改造费百万元。
四川大学 2023-05-15
一种检测气体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检测气体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真空泵、抽气管、缓冲罐、颗粒过滤装置和吸附塔,颗粒过滤装置与吸附塔连接,吸附塔与缓冲罐连接,真空泵通过抽气管与缓冲罐相连接,颗粒过滤装置中横置有第一多孔隔板,第一多孔隔板上平铺有活化后的玻璃纤维滤膜,吸附塔至少为一个,每个吸附塔中均横置有第二多孔隔板,第二多孔隔板上设置有不锈钢网,不锈钢网上承载有吸附树脂。它可使检测浓度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真实浓度,可适应不同的检测环境,可使进样气体流速、流量保持稳定,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操作,不易引入外源污染物,也不会污染样品,不必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更加环保。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甲酸电氧化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甲酸电氧化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工作以“负载在氮掺杂碳上的单原子Rh:一种甲酸氧化的电催化剂”(Single-atom Rh/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为题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燃料电池是一种理想的能量来源,它可以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作为航空飞船的主要燃料,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氢氧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氢氧燃料电池需要用体积大且危险的高压氢气作为其燃料,这限制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发展。而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s)由于其体积小,毒性小,nafion@膜的穿透率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便携式电子设备最有前途的电源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负载型纳米级钯和铂通常被认为是DFAFCs的阳极反应甲酸电氧化(FOR)中最有效的催化剂,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由于FOR催化剂质量活性较低和一氧化碳抗毒性较差, DFAFCs阳极材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其应用。SA-Rh/CN的合成路径示意图及其表征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主-客体合成策略成功地合成负载原子分散Rh的氮掺杂碳催化剂(SA-Rh/CN),发现尽管Rh纳米颗粒对甲酸氧化活性很低,但是SA-Rh/CN却具有极好的电催化性能。与最先进的催化剂Pd/C和Pt/C相比,SA-Rh/CN的质量活性分别提高了28倍和67倍。有趣的是,在CO剥离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纳米级Rh催化剂对CO毒性十分敏感,但是SA-Rh/CN很难吸附CO并且可以在很低的电压下氧化CO,这说明SA-Rh/CN对CO毒化几乎免疫。经过长期反应的测试后,SA-Rh/CN中的Rh原子具有抗烧结的能力,并因此在30000s的CA测试或者20000圈ADT测试后活性几乎没有改变。在组装电池的实验中,SA-Rh/CN的质量比能量密度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是商业钯碳催化剂的8.8倍(30oC),14.8倍(60oC)和14.1倍(80oC),这也说明了SA-Rh/CN在DFAFCs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力。最后,研究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Rh单原子甲酸氧化的机理。研究者发现在SA-Rh/CN上,甲酸根路线更为有利。和Rh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CO吸附能垒不一样,SA-Rh/CN上的Rh单原子吸附CO能垒较高,以及与CO的相对不利的结合,使SA-Rh/CN具有极高的CO抗毒性。这一发现将传统的甲酸电氧化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纳米催化剂的CO毒化问题。该发现有助于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并有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本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熊禹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经费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665-x
清华大学 2021-04-11
改性氨基硅油
本项目对氨基硅油直接进行阴离子化改性,产品既保留了部分未改性的氨基硅油,又引入了阴离子亲水基团。经过本产品处理过的织物,既有经过氨基硅油处理后的手感特点,同时又增加了织物的亲水透气性,降低了处理后织物的黄变,同时产品中含有磺酸基和羧基等阴离子,增加了产品在织物上的耐久性,洗涤时不易脱落。该工艺直接对氨基硅油进行阴离子改性,与传统通过硅氧烷单体与功能性单体反应即先制得含有特定基团的硅氧烷低聚物,再经平衡化反应得到产品的方法相比,原料廉价容易得到,反应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简单易行,易于工业化生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恶臭假单胞菌RXX-01及其在降解土壤邻苯二甲酸酯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株恶臭假单胞菌RXX‑01,分类名为Pseudomonas putida,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6年11月1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224。本发明提供的恶臭假单胞菌RXX‑01对土壤DBP和DEHP复合污染具有高效的降解效果,在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甲酸钠法保险粉
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粉末,在常温干燥下稳定,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弱碱性水溶液中稳定,在中性,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具有强还原性,极易被氧化,自燃。该产品由于用途十分广泛,在国内外市场上常年均属于紧俏物资。 由于传统的生产方法中要用到价格昂贵的锌粉而使其产量受到极大的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开始研究其它的生产工艺来制备保险粉,于是出现了原料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的甲酸钠法生产连二亚硫酸钠(即保险粉)。目前该技术几乎取代了传统的锌粉法。 连二亚硫酸钠作为强还原剂,主要用于印染工业作为媒染剂,拨染剂,因能将染色缺陷拨色重染因而俗称保险粉。还广泛用于棉,麻,纸浆中,食品工业中饴糖制造,陶土的漂白;用于制造还原染料,医药,橡胶抗氧剂以及用于金银的回收,铜板印刷和氧化分析等方面。由于用途广,功能特殊,暂无可替代的产品,尤其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国内市场供应处于紧张状态,同时还要向有关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前景一直很好。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碳酸乙烯酯、丙烯酯生产技术
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溶剂及萃取剂。广泛用于天然气、油田气及合 成氨原料中CO2、H2S的脱除。在纺织印染方面,是聚酰胺、聚乙烯腈、双酚树脂等的良好溶 剂,在合成纤维工业中可用作泡胀剂来改善纤维的性能,改善织物的手感,改进抗皱性能。在 印染方面,可以强化疏水性合成纤维的印染性能,使染色分布均匀,提高日晒褪色性能。在油 漆工业上用作脱漆溶剂。在塑料加工中作为增塑剂的溶剂或直接作增塑剂使用。在电容电池工 业上用作电解液。在医药方面作为可的松油膏的基础剂成份等。 该技术以绿色化学原理为准则,将化学工程与精细化工、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 叉、渗透、融合与系统集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利用二氧化碳废气在二氧化碳近临界状态下 与环氧乙 (丙) 烷直接合成碳酸乙 (丙) 烯酯的新工艺路线。与原工艺相比,生产每吨产品可以 节约冷却水42吨、蒸汽826kg、节约电120Kwh、节约原料环氧丙烷约50kg;同时设备投资减少 20%以上。 经年产3000吨、20000、80000吨工业化装置生产检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实践 证明:该生产技术装置投资少、能耗低、产品质量好,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生产过程无三废 排放,是一条绿色清洁生产工艺路线。 经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文献技术水平查新与专家组评议,鉴定结论:碳酸丙烯酯清洁生产 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