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羟基嘧啶的绿色生产工艺
项目简介: 羟基嘧啶是生产大吨位杀虫剂地亚农的关键中间体。地亚农是由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于 1956 年合成,是一种广谱、高效、中低毒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广泛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玉米、烟草、马铃薯等作物,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食叶害虫,如磷翅目、双翅目幼虫、蚜虫、叶蝉、飞虱、蓟马、介壳虫、十二八星瓢虫等,对螨卵也有一定杀伤效果。小麦、玉米、高梁、花生等作拌种,可防治蝼蛄、蛴螬等土壤害虫。颗粒剂灌心叶,可防治玉米螟。地亚农还广泛应用于兽药领域和用于卫生用杀虫喷雾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目前地亚农的总产量为 2-3 万吨/年(不包含中国市场),需要羟基嘧啶的总量为 1.5-2 万吨/年。国内地亚农的生产才刚刚起步,随着国内高毒农药的淘汰,地亚农的产量可能达到 1-2 万吨/年,则需要羟基嘧啶的总量为 1 万吨/年。 南开大学元素所研制的羟基嘧啶小试工艺是以异丁腈为起始原料,经醚化、脒化、环化连续化制备中间体羟基嘧啶,三步总收率达到 92%(以异丁腈计)以上,羟基嘧啶的含量达到 98%。这一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工艺的创新点在于:发现了高效催化剂(用量:1/1500-1/3000),找到了一条高收率、高质量、低成本、连续化生产地亚农的主要中间体羟基嘧啶的生产方法;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基本实现了羟基嘧啶生产过程中的原子经济性及过程清洁化,即投料比基本接近理论投料量,生产过程基本无废气排放,废水大部分可循环使用。 
南开大学 2021-04-13
柑橘采后绿色生产技术
1.阐明了宽皮柑橘和紧皮柑橘采后贮藏性能差异的生物学基础,从分子水平获得了柑橘贮藏性能差异直接证据。 2.创新了保鲜策略。 3.发现采前地表覆膜可以显著地改善柑橘的采后贮藏性能,增加果实硬度,延长果实贮藏期 4. 提出用有机酸评价和预测柑橘贮藏寿命的观点,外源GABA处理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 5.成功开发出一种2,4-D的保鲜替代物,其保鲜效果优于2,4-D。 6. 对酵母34-9进行了改良,开发了效果良好的保鲜剂。 7. 成功开发出能有效缓解温州蜜柑异味积累,延长货架期的果蜡产品, 8.提出了盘活现有冷库贮藏柑橘的经济有效技术措施。 9.形成了《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标准,被全国广泛采用。 该成果在柑橘采后生物学基础方面的进展已走到了世界前列,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鲜策略。同时形成了行业内的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在全国各大柑橘产区应用,规范了行业,助力了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近10年来在湖北柑橘产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65.56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4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绿色无氰金浸取剂
本产品主剂绝对不含氰根,绿色无毒,性能稳定,不易氧化分解;本产品副剂为常见试剂,无毒,无后续污染;产品使用无废气,废渣;浸出用水可循环使用;产品适用范围广,对金银氧化矿,原生矿,硫化矿,尾矿等均具有良好的浸出效果,溶金速度快,甚至对于高硫高砷高碳的难浸出矿也具有相当可观的浸出率。本产品使用工艺流程简单,与常规氰化钠工艺一致,水溶解即可使用。
兰州大学 2021-01-12
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电镀技术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电镀技术,主要有完全以离子液体做镀液的电镀光亮铝(Al)技术和以离子做添加剂的电镀黄铜(Cu-Zn合金)技术,如下图所示。 技术特点:1.离子液体中电镀光亮铝镀层 铝是活泼金属,无法从水溶液中沉积得到。工业上用于电镀铝的介质有两大类:有机溶剂体系和无机熔盐体系,但前者的挥发性强,电导率低,后者又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能源消耗和设备腐蚀严重。而离子液体是一种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新介质,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即为液体,电导率高,是电镀铝的优选电解质体系。在可大规模制备的氯铝酸离子液体体系中,通过加入添加剂可得到镜面光亮铝镀层。该镀层除了防腐之外,还是优良的装饰镀层,可用作汽车的反光镜;加之,光亮铝镀层发射率低,还常被用作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保温层,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2.无氰电镀Cu-Zn合金 开发了基于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无氰电镀液,该镀液可一步实现黄铜镀层的制备,且不含剧毒氰化物,清洁绿色,所得镀层质量可与氰化物体系相媲美。前期,我们将此无氰镀液用于低碳钢基底上装饰性镀层的制备,得到了色泽良好的仿金镀层;作为功能性镀层将其用于钢帘线上,得到了铜的质量分数在65%左右,厚度为1——3μm,均匀连续的黄铜的镀层。该镀液还可用于铜、镍、不锈钢等基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双进油双电场劣质原油深度脱盐脱水
为适应原油重质化对电脱盐脱水技术的迫切需求,联合企业共同开展了双进油双电场原油高效电脱盐脱水研究,该技术已应用于500万吨/年重质原油两级电脱盐脱水装置,运行数据表明:装置运行安全、稳定,操作方便,原油脱后含盐<3mg/L、脱后含水<0.3%、排水含油>150mg/L,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在国内外多套装置上得到推广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已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6-氨基青霉烷酸反应结晶新技术与设备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在 6-氨基青霉烷酸 的氨基上引入不同的侧链,可制备成各种的高效、稳定、抗菌广谱、服用方便的 多种半合成青霉素。天津大学通过多年攻关,成功开发出了 6APA 精制结晶新技 术与设备,生产出的 6APA 产品纯度高,稳定性好,晶形完美,粒度分布均匀, 产品收率达到 93%以上。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青霉素 G(V)钾盐或钠盐经固定化酶裂解后,通过蒸发浓缩,有机溶剂萃 取后,原料液进入新型结晶器,通过计算机辅助控制的反应结晶工艺,生产出高 质量的 6APA 晶体产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工艺开发成熟,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中心多年成功的工艺和设备设计经验 为产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通过自主开发的 6APA 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 6APA 产品完全可以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半合成青霉素的生产提供优质的药用中间体原料。本技术 15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不仅适用于 6APA 的结晶生产,而且适用于其他两性电解质(包括氨基酸等)的 生产,另外,也适用于固定化酶裂解反应工业开发和设备设计。应用前景广阔, 经济效益显著。 应用领域:药用中间体的制备和结晶提纯(包括固定化酶催化裂解、真空升膜和 降膜浓缩、有机溶剂萃取和等电点反应结晶等多种工艺流程集成)。 
天津大学 2021-04-11
基于机械蒸汽再压缩的结晶系统优化研究
蒸发结晶作为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工艺流程,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食品 制药、海水淡化、工业废水或废液处理等领域。主要技术有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热泵蒸发等几大类,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均属于传统蒸发方式,基于传统蒸发方 式的结晶系统中,产生的二次蒸汽直接被排放或通过冷却水处理后排放,造成大 量热量能源和冷却水资源的浪费。 在热泵蒸发技术中,机械蒸汽再压缩(MVR)技术采用机械压缩的方法,将 蒸发过程产生二次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高后再次作为热源蒸汽,该过程在蒸气压 缩机中进行,同时免去了后续的冷却处理。通过消耗少量的电力能源,可回收大 量热能和蒸汽,具有显著的节能和节水优势。该技术在对物料进行处理后的产物 为冷凝水、浓缩液或晶体,过程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型技术。对高效且节能的 蒸发结晶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开发的是一种 MVR 并联双效蒸发结晶系统,主要部件有降膜蒸发器、 强制循环蒸发器、离心式蒸汽压缩机等。本系统考虑到不同类型蒸发器的物料适 用性及节能性,将降膜蒸发器与强制循环蒸发器联用,建立系统及部件的数学模 型,与传统蒸发结晶系统进行性能对比,并对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6-氨基青霉烷酸反应结晶新技术与设备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重要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在6-氨基青霉烷酸的氨基上引入不同的侧链,可制备成各种的高效、稳定、抗菌广谱、服用方便的多种半合成青霉素。天津大学通过多年攻关,成功开发出了6APA精制结晶新技术与设备,生产出的6APA产品纯度高,稳定性好,晶形完美,粒度分布均匀,产品收率达到93%以上。青霉素G(V)钾盐或钠盐经固定化酶裂解后,通过蒸发浓缩,有机溶剂萃取后,原料液进入新型结晶器,通过计算机辅助控制的反应结晶工艺,生产出高质量的6APA晶体产品。
天津大学 2023-05-10
甘氨酸钠碳酸盐的微波合成方法
成果描述:该产品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面食产品(面包类产品)发酵的中和剂,也可作为痛风病人缓解痛风病痛的药剂,以前是用湿法合成,产率低、时间长、纯度不高,我们现研究用微波“湿一固相”合成方法在10~30分钟内(视反应物量多少)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快速合成得到所需的产品,产率高、纯度也高、时间短,可大大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生产中无三废排放属清洁工艺。市场前景分析:1、可应用于面包行业作为发酵产品的中和剂,以代替目前用的小苏打,从而避免用小苏打产生配料变稀的情况,而且可同引入甘氨酸同步制成营养型面包。 2、可中和血液中的尿酸,作为医治痛风病人病痛的药剂。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产率95%以上,纯度95~98%以上。本产品过程中无三废,主要消耗为能量(电能),而且本法比湿法可节约能量20~30%(主要是反应条件不同,合成时间大大缩短,且产率提高)。
四川大学 2021-04-10
甘氨酸钠碳酸盐的微波合成方法
该产品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特别是面食产品(面包类产品)发酵的中和剂,也可作为痛风病人缓解痛风病痛的药剂,以前是用湿法合成,产率低、时间长、纯度不高,我们现研究用微波“湿一固相”合成方法在10~30 分钟内(视反应物量多少)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快速合成得到所需的产品,产率高、纯度也高、时间短,可大大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生产中无三废排放属清洁工艺。
四川大学 2016-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123 1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