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Inertsil CN-3 氰基液相色谱柱
产品详细介绍Inertsil CN-3:Inertsil CN-3是在高纯度球状硅胶上键合了氰丙基的色谱柱,基于氰基三键的π电子作用以及氮的孤对电子作用力,对极性化合物有独特的选择性,适合应用于正相分离。当用于反相系统时,其选择性与C8和C18不同。在药学领域和复杂混合物的分离中应用广泛。Inertsil CN-3一般保存在正己烷/乙醇溶液中,当作为反相色谱柱使用时,务必用能与两种流动相互溶的溶剂,如异丙醇进行过渡置换,再用流动相进行平衡。 --------------------------------------------------------------------------------色谱柱参数:※基体:3系列高纯度硅胶※粒径:3µm,5µm※微孔径:100Å※化学键合基团:氰丙基※端基封尾:无※含碳量:14%※USP号:L10 --------------------------------------------------------------------------------订货信息: 5µm 长度/内径(mm) 2.1 3.0 4.0 4.6 33 5020-05311 5020-05321 5020-05331 5020-05341 50 5020-05312 5020-05322 5020-05332 5020-05342 75 5020-05313 5020-05323 5020-05333 5020-05343 100 5020-05314 5020-05324 5020-05334 5020-05344 150 5020-05315 5020-05325 5020-01942 5020-01940 250 5020-05316 5020-05326 5020-01943 5020-01941 【保护柱】 填料名 粒径 长度(mm) 目标色谱柱的内径(mm) 内径(mm) 更换用小柱E(2根一组) 更换用小柱E套件(小柱E2根+小柱保护柱套) Cat.No. Cat.No Inertsil CN-3 3µm、5µm 10 1.0 1.0 5020-08517 5020-08527 1.5、2.1 1.5 5020-08518 5020-08528 2.1、3.0 3.0 5020-08515 5020-08525 4.0、4.6 4.0 5020-08510 5020-08520 20 2.1、3.0 3.0 5020-08565 5020-08575 4.0、4.6 4.0 5020-08560 5020-08570 --------------------------------------------------------------------------------
深圳市诺亚迪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性能燃料电池钳基催化剂
本成果针对燃料电池催化剂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因碳载体腐蚀、Pt 溶解、迁移团聚长大及Pt中毒等原因而逐渐退化的技术难题,发展了多种提高 燃料电池催化剂稳定性和活性的新方法、新技术,研制出了一系列低成本、高性 能、长寿命燃料电池催化剂。目前,该项目已经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所开发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属于国际一流国内领 军的高科技技术。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有源和无源器件的小型力触觉再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源和无源器件的小型力触觉再现方法,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磁流变阻尼器和直流电机的标定,获得输入电流和输出力矩的关系;将预期力/力矩数值转换成磁流变阻尼器的电流输入,由磁流变阻尼器输出相应力矩,再经力触觉传递装置作用于操作人员身体;其次,安装在力/力矩作用点的传感器测量实际作用的力/力矩,比较实际输出与预期力/力矩数值,计算力/力矩误差;最后,将力/力矩误差转换成直流电机的输入信号,驱动直流电机产生误差所对应的力矩;本发明可实现小型器件输出大范围、高精度力/力矩,使得力触觉再现设备更加轻便、小巧,提升了力触觉交互的逼真度;可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遥操作机器人控制、医疗等领域。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有序排列扭曲结构柔性可拉伸器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柔性器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有序排列扭曲结构柔性可拉伸器件的制备方法,先将柔性高分子衬底进行预拉伸后固定在玻璃片上,并在预拉伸后的柔性高分子衬底的四个边缘处制备电极;然后将柔性高分子衬底放置在接电源负极的环形金属收集极上作为收集衬底,将经过加工的中空不锈钢针作为纺丝喷头;将纺丝溶液注入到纺丝溶液容器中进行电纺;再将柔性高分子衬底水平转动90°继续电纺后从玻璃片上取下,得到基于有序排列扭曲结构的柔性可拉伸器件;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柔性可拉伸器件能分别或同时实现柔性可拉伸器件二维方向应力拉伸,且在两个方向上均能较精确的实现材料的预应变控制,适用范围广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基于有序排列扭曲结构柔性可拉伸器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柔性器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有序排列扭曲结构柔性可拉伸器件的制备方法,先将柔性高分子衬底进行预拉伸后固定在玻璃片上,并在预拉伸后的柔性高分子衬底的四个边缘处制备电极;然后将柔性高分子衬底放置在接电源负极的环形金属收集极上作为收集衬底,将经过加工的中空不锈钢针作为纺丝喷头;将纺丝溶液注入到纺丝溶液容器中进行电纺;再将柔性高分子衬底水平转动90°继续电纺后从玻璃片上取下,得到基于有序排列扭曲结构的柔性可拉伸器件;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的柔性可拉伸器件能分别或同时实现柔性可拉伸器件二维方向应力拉伸,且在两个方向上均能较精确的实现材料的预应变控制,适用范围广。
青岛大学 2021-04-13
液体分析测量超高灵敏度光纤折射率传感器件
项目简介 本成果提出基于微结构芯填充技术和非对称耦合理论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可以检 测水溶液等低折射率样本的成份、含量、比例等特性,具有灵敏度高、适用液体范围广、 检测极限低的特点。已授权发明专利 1 项(ZL201110356530.6)。 性能指标 (1)灵敏度达到 1×104 nm/RIU。 (2)检测极限达到 1×10-7 RIU。 适用范围、市场前景 适用范围:生物、医学等领域对微量成分的检测与分析,基于温度调谐的超灵敏度 滤波器。 市场前景:光纤
江苏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超薄、柔性电子器件转移的装置、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器件转移的装置,包括:上电极层 和下电极层,其对置间隔布置,通电后在两者之间可产生电场;粘性 层,其固结在下电极层的下表面;还包括设置在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 之间的电活性层,其可在两电极层通电而产生的电场作用下被挤压而 产生纵向以及横向的变形,该变形驱动电极层和粘性层产生变形,从 而产生剪力和/或者凹凸顶起力,使其被脱粘并放置于受体基板上。本 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装置进行电子器件转移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 明可实现电子器件主动放置,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快速、可靠,容易 控制等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喷印制造技术与装备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和在建产线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核心装备依赖进口,制约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向大尺寸、超高清、柔性化方向发展,其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大面积柔性基板上实现纳米特征-微米结构-米级器件跨尺度高精度制造。光刻/蒸镀技术受限于模板尺寸和平面工艺,传统喷印受制于打印分辨率低(>20μm),均无法满足大尺寸/超高清/柔性化新型显示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制造要求,急需发明新的制造原理、技术与装备。 针对新型显示器件高精高效制造国际难题,本项目原创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新原理,发明了电流体喷印新喷头、新技术和新装备,国际首创多款柔性新型显示器件并占领高端市场。 目前提出的“拉伸式”高分辨率电流体喷印新原理,实现<200nm结构的喷印制造,兼具按需点喷、射流直写、雾化制膜等不同喷射模式,突破了传统喷墨打印技术分辨率低、材料适用范围窄、喷射模式单一的问题。 本成果发明了阵列化独立可控电流体喷印系列喷头、高速视觉测量装置等核心装置与智能控制算法,开发了国际首台新型显示电流体喷印装备。部分核心专利作价3000万元实现成果转化,创新技术支持下开发的系列装备在显示龙头企业测试应用,实现了高分辨率OLED/QLED/PeLED(>300PPI)等新型显示器件集成制造。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4-24
微小型器件及微系统高加速度实验与标定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利用高速旋转的转子产生的高离心力对在高承载环境下使用的器件进行加载试验,采用成熟试验技术方法和检测手段,实现对微小型机械结构件和电子器件、加速度传感器在高承载环境下的高载荷试验和标定。该设备最高加速度实验值:8万g,最高加速度标定值:1万g,实验对象最大回转半径:50mm,加速度实验精度:3%,标定精度:6%,实验对象尺寸:实验件最大尺寸长度≤18mm,实验件三维尺寸处于直径D=18,高度H=15的圆柱体范围里。适合钢、铝及铜质等各种材质加工的,在高承载环境下工作的机械结构件、电子元器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功能油墨及柔性电子器件的印刷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团队在印刷制造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突破”的全链条研究方式,构建了印刷电子低成本制造技术及应用集成模式,发展了系列先进防伪功能油墨、高性能导电油墨和活性储能功能油墨,并实现了其在光学防伪、智能服装以及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项目团队在印刷制造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突破”的全链条研究方式,构建了印刷电子低成本制造技术及应用集成模式,发展了系列先进防伪功能油墨、高性能导电油墨和活性储能功能油墨,并实现了其在光学防伪、智能服装以及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SCI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23项(发明专利20项)。本成果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基于上/下转换多模式光学功能油墨化策略,发展了新型长效功能防伪油墨,将传统的单一颜色印刷光学防伪图案升级为全彩色防伪图像,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特定波长防伪和机密印刷图文信息隐藏与编码。实现了一系列包括近红外激发的多色可见上转换发光防伪功能油墨、紫外光激发多色下转换发光防伪油墨以及兼具上/下转换发光特性的防伪功能油墨的配制,能够满足多种印刷方式(丝网印刷、喷墨印刷以及R2R印刷),在多种包装基底材料上(PET、纸张、织物等)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和防伪应用。 (2)创新的采用同时从电极结构内部和功能油墨外部优化的双重策略,利用大面积丝网印刷技术实现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全印刷工艺制备,率先揭示了印刷工艺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关键决定机制和内在工作机理。实现了多种高性能储能材料,如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MOF类功能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油墨化处理,所制备的印刷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可达到16.8 mF cm-2(0.1 mA cm-2),同时具有长的循环稳定性(>5000次),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0.5 mW cm-2)。本项目提出的印刷电子技术代表了超级电容器制造业的一种范式转变,它为柔性超级电容器提供了一系列简单、低成本、省时、多功能和环保的制造技术,在未来电子产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3)发展了系列功能传感油墨,实现了高度灵敏和循环稳定的柔性传感器的全印刷制造,揭示了功能导电油墨组分与配比对传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印刷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系统评估了印刷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所制备的印刷传感器的应力传感范围可达到155%,最大灵敏度为6.3×104,最快响应速度可达到18 ms,循环稳定性>1000次,并且成功应用于运动、健康监测和智能包装中。 (4)完善了全印刷制造相关理论,解决了印刷制造薄膜类电子器件结构精度低共性问题,利用多种印刷技术实现了高性能柔性/可拉伸电极和柔性加热器件的图案化制造,研究并揭示了其运行工作机理,实现了部分印刷电子器件的集成与成果转化。
武汉大学 2022-08-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77 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