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工程常用材料应变测试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工程常用材料应变测试补偿装置,补偿箱包括应变补偿箱箱面件和应变补偿箱内件,应变补偿箱内件包括万能补偿材料板镶嵌槽,每个万能补偿材料板镶嵌槽内设置有补偿材料体,所有万能补偿材料板镶嵌槽内的补偿材料体均不同,每个补偿材料体上贴有至少两个不同类型的补偿应变片,所有补偿应变片均连接到补偿应变片输出转换装置,应变补偿箱箱面件上设置有与万能补偿材料板镶嵌槽数目一致的开关组件,每组开关组件都包括材料转换开关、应变片转换开关,应变片转换开关为一选多开关,应变片转换开关的多触点端连接同一万能补偿材料板镶嵌槽内的补偿应变片,材料转换开关为单刀开关,同组的材料转换开关和应变片转换开关互相串联。
四川大学 2016-10-20
大功率超高压汞灯光源驱动器
        成熟度:技术突破         一种安全、可靠、光强稳定的数字化超高压汞灯曝光光源控制器,驱动功率高达3kW,功率调整步长小于5W,光强稳定性误差不高于0.3%@30min,汞灯触发成功率高于90%。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光纤超快激光光源
依托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高精度光梳成像分析仪应用与工程化开发”(2012-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短脉冲激光隐形切割系统及应用” (2018-2022年),在可见和近红外波段实现了高光束质量、高偏振消光比、抗环境干扰的超短脉冲输出。期间,攻克了超短脉冲自稳定锁模技术、低非线性无畸变脉冲放大技术,解决了脉冲锁模器件易受光致损伤这一制约超快激光发展和应用的根本问题,成功实现了锁模光纤种子源光路的永久免维护。项目开发了国内首台第三代半导体晶圆划片激光器,在应用单位进行芯片封测量产,解决了机械划片效率低、易崩边的难题。项目开发的激光光源在THz光谱仪器、光子3D打印、非线性光谱成像、激光精密测量等领域进行示范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15
一种差速双叶轮水下微气泡曝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差速双叶轮水下微气泡曝气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在平台上的电机,和水底的底座,电机与底座的轴承之间设有一根传动轴作为曝气叶轮的动力来源;在传动轴底部设有与传动轴直接相连的高速叶轮,以及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轴相连的低速叶轮;在所述两种叶轮的下部设有阻流板,上部设有导流筒,叶轮旋转将水和气体向水平方向溅射,造成真空,从而从导流筒内吸入气体和水;导流筒的上方设有调节水气比例的环形浮筒。现有叶轮曝气技术所存在的气泡大、气液接触时间短、溶氧效率差的技术问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岩石损伤测试用声发射测试传感器组装式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岩石损伤测试用声发射测试传感器组装式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框架、安装声发射测试传感器的安装座、将声发射测试传感器固定于安装座内的固定组件和将安装座安装于定位装置框架上的安装机构,定位装置框架为组装结构环形架,由环形块通过定位固定结构组件组装成一个整体环形框架;安装座为内腔与声发射测试传感器外缘相匹配的筒体结构;安装机构为可自动轴向调整安装座位置的安装机构,共有四副,位于定位装置框架同一截平面内,两两相向设置,两条安装位置连线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固定装置存在的人为地安装试件不能保证传感器平面中心与圆柱面相切,传感器发射面中心轴向与圆柱形试件直径不重合的难题,提高了测试效率、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川大学 2016-10-10
水下软体机器人
本项目开发的水下作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形状不规则的活体海珍品(如海参)的低成本捕捞,其研发难点可归结为水下环境感知、目标生物识别、高效无损抓取。本项目围绕软体机器人水下环境感知与目标抓取关键课题,构建了一个集多软体机械臂/末端抓持器、水下移动于一体的新的实验样机。其特点是可以像生物体一样改变自身形状、刚度与运动从而更加高效、安全地与人类和自然界生物进行交互,避免了传统刚性机器人在设计、加工、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复杂度,因此可在增强作业可靠性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软体机器人具备的以上诸多优势使其在海珍品高效、无损捕捞作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水下机器人
历经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天津大学在水下机器人设计与控制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成功新一代水下滑翔机,于2014年4月通过国家组织的第三方测评,是众多参加测试单位中唯一顺利完成所有测试项目的参评单位,创造了中国水下滑翔机航程最远、剖面运动最多、工作深度最大等诸多航行纪录。水下滑翔机最大深度15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可自主规划航行轨迹,并形成系列化产品。 2012年,自主研制成功深水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最大工作深度3000米,4节航速下续航能力可达到22
南开大学 2021-04-14
水下目标智能探测技术
本成果以水下信息智能感知为研究背景,运用仿生视觉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对水下复杂环境中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自适应去噪增强预处理,再进一步实现目标的精确分割和探测。这是提高水下成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实现精确的水下目标定位和识别的一种有效地解决方案,对水下目标探测与定位、海上资源勘探与管道敷设、堤坝安全检测与修复、水库清淤与航道疏浚等国防民生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随着我国海洋、江河湖泊开发和利用的日益深入,以及领海主权防卫的军事需求日趋迫切,实现高分辨力水下目标
河海大学 2021-04-14
水下检测机器人
1、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国内无同类产品 2、水下爬壁机器人+超声探伤系统 3、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
清华大学 2022-09-02
仿生水下潜航器
1、具有多项深海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 2、模仿蓝鳍金枪鱼,具备水下600米的作业能力
清华大学 2022-09-0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324 3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