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系统
技术简介 在“863”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系统(VSurs-W型测量系统),该系统针对水上水下坐标系统不统一、小型岛礁或礁石型海岸带测量难度大、登岸留有一定宽度靠岸的空白、水上构筑物缺乏有效的测量手段等国际性难题,提供一种高效的地理信息获取手段。 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该系统针对水上水下坐标系统不统一、小型岛礁或礁石型海岸带测量难度大、登岸留有一定宽度靠岸的空白、水上构筑物缺乏有效的测量手段等国际性难题,提供一种高效的地理信息获取手段。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5-10
基于线结构光的水下目标三维重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水下目标三维重建技术。本方法有效降低了由于水中悬浮物、海水对光的吸收和散射、非均匀光场等对探测精度的影响,完成了大角度、远距离的水下目标三维信息提取,实现了水下远距离、高精度、实时的目标三维探测。水下目标三维探测技术可为海洋资源开发、水下工程建设和水下军事应用等领域等所需的水下探测技术提供重要的方法和参考。可以为人类提供合适的观察通道,将水下被探测目标的外型显示为人眼可判断的图像或视频信息,以此来完成对水中信息的收集或者为下一步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数据信息。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海底仪器用的水下数据传输平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仪器用的水下数据传输平台,属于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架及安装在安装架上的控制单元、供电电池组、浮体、用于容纳海底仪器的仪器舱与用于容纳供电电池组的电池舱;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分离单元、配重单元及两个以上的浮筒单元。其可搭载海底仪器对海底水文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浮筒单元及时地将收集的数据携带至水面,并与卫星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在使用后可对大部分结构进行回收再利用,可广泛地应用于海底水文数据的收集。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无时间同步的环路辅助水下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时间同步的环路辅助水下定位方法,首先每个节点通过发送一次 HELLO 消息 与一次测距消息,完成链路对称性探测以及获取对称链路长度。然后,水面锚节点发送一次自身坐标信 息,利用距离与坐标信息完成部分节点的定位,得到定位的节点亦发送一次自身坐标信息,进行迭代定 位。最后,针对仍未得到定位节点采用环路辅助方法,得到非对称链路连接的邻居节点的坐标与距离, 并借此完成定位。得到定位后的节点将发送一次自身坐标信息,引发新的迭代过程,进一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水下焊缝跟踪的抗干扰激光传感装置
一种用于水下焊缝跟踪的抗干扰激光传感装置,它包括密封盒、摄像 头、滤光片、挡光板、钢化玻璃、激光器、驱浊管,其特征是在密封盒内 连接摄像头、滤光片和激光器,密封盒贴近焊枪的一侧连接挡光板,另侧 连接驱浊管,底下连接钢化玻璃。 本技术的优点: (1)通过可调节的挡光板来减少弧光干扰; (2)通过驱浊管将焊件上的泥沙冲走,使局部保持清水状态,既提 高了激光的透光率,又减少了泥沙对弧光的反射,从而增强了信号,
南昌大学 2021-04-14
水下机器人智能控制、深潜结构设计
项目背景:国内外当前对水陆两栖推进器的研制涉及一系列 理论、技术和功能应用等问题,其中,基于海鳐鳍水下波动推进 机理,同时仿蛇在陆地上蜿蜒爬行的运动方式,对推进器水陆两 相运动进行适应性设计,使其不改变推进模式同时满足水面推进 和陆地行走需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采用主要采用组合泵喷推 进方式使其在水下保持高速航态和声隐身性,搭载多波束探测系 统以及自主航行控制技术,使其可以环岛自主航行,探测水体目 标及海底地形地貌,最终形成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器的设 计,目前鲜有报道。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通过对全地形波动式水陆两栖推进 器所涉及的仿生推进机理、推进装置、航行控制等关键问题进行 研究,突破两栖仿生推进器深潜结构设计、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波动与泵喷耦合推进方式、运动控制器设计技术、多波束搭载设 计技术,实现水陆两栖推进器统一控制系统及动力系统框架下的 水-陆两栖航行,完成复杂水陆两栖作业任务。技术指标:工作 水深不小于 500 米,可实现悬停、原地回转等高操纵性;搭载多 波束声纳,具备高精度探测识别能力;总尺度不低于 5m,最高航速不低于 20kn,自噪声低于 60dB,柔性材料拉伸强度>800MPa、 断裂伸长率>2.5%。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拥有相关研究的技术团队。 
青岛船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2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总体技术方案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0
复杂工况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与在役修复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焊接装备团队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成功开发出面向复杂水下空间环境的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系统,在水下机器人移动平台、水下机器人焊接电源、潜水送丝装置、微型排水装置、水下视觉检测、工艺过程计算模拟、质量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突破。研制的机器人水下焊接系统已在中广核等进行示范应用,可应用于强核辐射环境水下焊接与在役修复,水下焊接制造过程稳定,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质量优良。通过产学研用合作,部分核心技术已在国内焊接设备上市公司等进行技术转化。 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际PCT 5项、国家专利81件(发明42件),软件著作权登记21件。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作为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第28项)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机器人水下焊接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装备现场制造、在役修复的需要,还可以提升特种舰船以及海洋维权装备在恶劣环境下的自动化维保能力,也能够应用于核电站强核辐射环境应急事故紧急修复处理。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是科技日报重点报道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 总体技术方案 电站现场机器人水下焊接实验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5-11
一种差速双叶轮水下微气泡曝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差速双叶轮水下微气泡曝气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在平台上的电机,和水底的底座,电机与底座的轴承之间设有一根传动轴作为曝气叶轮的动力来源;在传动轴底部设有与传动轴直接相连的高速叶轮,以及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轴相连的低速叶轮;在所述两种叶轮的下部设有阻流板,上部设有导流筒,叶轮旋转将水和气体向水平方向溅射,造成真空,从而从导流筒内吸入气体和水;导流筒的上方设有调节水气比例的环形浮筒。现有叶轮曝气技术所存在的气泡大、气液接触时间短、溶氧效率差的技术问题,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测试位置控制精确的水下光源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试位置控制精确的水下光源测试装置,包括水池、第一行车系统、第二行车系统、灯源系统、检测系统;所述第一行车系统、第二行车系统安装在水池上,可实现左右、前后、上下方向的移动和水平方向上的旋转;所述灯源系统固定在第一行车系统上,所述检测系统固定在第二行车系统上,灯源发出亮光,照射到检测系统上,以此来检测灯源性能参数。本实用新型所用水池水的特性稳定,波动小,测试环境稳定,通过行车系统保证了灯源系统和检测系统可以在三个自由度移动和水平方向上转动,每个自由度的位移坐标均可以精确到1mm,转动角度精确到0.1°,灯源系统和检测系统的水密装置可以实现在水下进行灯源的性能测试。
浙江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322 3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