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水稻新品种 皖垦糯 3 号
皖垦糯 3 号, 2018 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中熟常规粳糯稻品种。该品种综合抗性好,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两年的抗性鉴定,该品种中抗稻瘟病,中抗稻曲病,中抗纹枯病,抗白叶枯病,高抗条纹叶枯病。株高适中,抗倒性较好。该品种丰产性较好,两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 6.8%,达显著水平。该品种品质较优,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米质达部标 3 级。
扬州大学 2021-04-1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及其应用
该成果 2011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使水稻生产能以最适宜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作最适宜的投入数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综合目标,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与广泛的适应性。建成的水稻精确栽培技术在千亩连片上应用后亩产平均700公斤,重演率达 80%以上;大面积应用后较常规栽培每亩增产 10%-15%,增效 15%-20%。
扬州大学 2021-04-14
水稻/小麦/玉米病害研究NMT工作站
“NMT界乔布斯”许越先生推荐创新平台 中关村NMT产业联盟推介成员单位创新产品 “生物安全,人人有责” 推出背景: 在国际竞争白热化,战争形态多样化的今天,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应对这一挑战,2019年10月,生物安全法草案于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各界更加意识到,生物安全对于确保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就是国家竞争,归根结底又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因此,作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NMT联盟的会员单位,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利用20多年的技术积累,以NMT:非损伤微测技术为底层核心技术,迅速推出了与国家生物安全相关多种检验,监测仪器设备,以及适用于多个学科及领域的研发平台: 《NMT生物安全创新平台》特制系列产品!   应对挑战: 1)植物反馈机制:通过植物的生理反馈,减少因病害种类增多,结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种的病害表现,直接从植物的需求来获知病害的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与生理功能关系图谱:能够提供植物生理功能和病害之间的数据对比,形成图谱,便于根据植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判断病害的种类。 分类及用途: 1)《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1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2)《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200)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100) 应对挑战: 1)植物反馈机制:通过植物的生理反馈,减少因病害种类增多,结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种的病害表现,直接从植物的需求来获知病害的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与生理功能关系图谱:能够提供植物生理功能和病害之间的数据对比,形成图谱,便于根据植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判断病害的种类。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以及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可以马上投入相关科研创新工作。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水稻病害研究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K+、Ca2+、H2O2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   《水稻病害研究NMT工作站》(型号:NMT-RDR-200) 应对挑战: 1)植物反馈机制:通过植物的生理反馈,减少因病害种类增多,结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不同种的病害表现,直接从植物的需求来获知病害的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与生理功能关系图谱:能够提供植物生理功能和病害之间的数据对比,形成图谱,便于根据植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判断病害的种类。 用途: 基于底层核心NMT技术,结合自身科研兴趣,以及其它相关技术参数,在我方技术人员协助下形成技术解决方案,让科研人员建立更具独有创新特色的实验平台。   参数: 1.基本功能: 1.1针对水稻病害研究和研发设计 1.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 1.3可检测指标:H+、K+、Ca2+、H2O2 1.4可实时监测和记录检测时的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大气压、海拔、经纬度 1.5配备新指标拓展功能 2.性能: 2.1自动化操作 2.2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 2.3无需标记 2.4立体3D流速检测 3.软件: 3.1imFluxes智能软件,可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以及检测时的环境参数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优质双低油菜亚华油10号
研发阶段/n亚华油10号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23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65.2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1.52%,产油量65.8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2.38%;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173.56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7%,产油量72.0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46%。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93公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2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8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5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1%;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1.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1.89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7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9%。于2005年、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游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4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4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恢-353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9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48%;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20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7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9.15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5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9.04%。2005年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低抗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双低油菜华油杂13号
可以量产/n华油杂13号是由195A与7-6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46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1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01.9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82%;两年区试19个试点,1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7.7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59%。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71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60%。2005、20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 简介
已有样品/n“巨型稻”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创制的水稻超高产新种质。该种质突破了亚种间杂交障碍,具有超高生物学产量、超高株型(180—220cm)、高抗倒性、强分蘖能力、高光效、高根系活力特征,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可达40吨/公顷以上),平均有效分蘖51个,单穂实粒数可高达600粒。经6年多区域生产性试验,在普通稻田和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巨型稻”杂交品种的单季产量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亩,再生稻可达350公斤/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南农系列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
本成果针对大豆种植的增产增效,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与后代基因型选择的方法,开展了高产和优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培育出高产与优质兼备的大豆新品种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南农47蛋白质含量44.4%,接近高蛋白(45.0%)标准,在黄淮海南片种植,亩产高达337.34公斤;南农66亩产205.51公斤,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南农69油脂含量22.2%,超过高油标准;南农43异黄酮含量高达5980 μg/g,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影响大豆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本成果针对大豆种植的增产增效,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与后代基因型选择的方法,开展了高产和优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培育出高产与优质兼备的大豆新品种南农47、南农69和南农43,高产抗逆大豆新品种南农66和南农64;其中南农47通过国家审定,南农66通过湖北省审定,其他品种通过江苏省审定。部分品种已完成成果转化,转化金额300余万元。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木质素基优质碳纤维材料
本项目以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代替传统的高成本碳纤维生产方法有利于将农业与工业生产结合于生物经济中,制造可再生产品符合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质量的碳纤维以其高强度、低重量及耐热性等卓越性能可作为自行车、汽车、风车以及运动器械等诸多领域的优质材料。以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材料代替传统的高成本碳纤维生产方法有利于将农业与工业生产结合于生物经济中,制造可再生产品符合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木质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之一,但其分子结构复杂且具有异质性,且作为造纸及纸浆工业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