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江苏超芯星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碳化硅单晶生长技术
公司主营业务为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当前产品为 6 寸碳化硅晶体、衬底,未来可拓展至设备和外延技术领先。公司创始人在碳化硅行业有15年以上经验,曾任国际知名碳化硅衬底企业Norstel高级研发工程师,回国后任世纪金光研发副总,获得北京市特聘专家等荣誉,担任国家01专项6寸碳化硅衬底项目负责人,研发出6寸衬底,具备丰富的长晶和设备经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掌握碳化硅技术的人员之一。碳化硅半导体材料行业前景广阔,国内碳化硅材料处于起步阶段,落后于国外,能量产的企业很少,6寸衬底都还没实现量产,有技术的新企业仍然有机会。公司团队技术领先,研发出6寸衬底,创始人在行业内知名度高,行业人脉丰富,下游多家器件厂商愿意采购产品形成战略合作,具备量产6寸衬底能力。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四川大学 2021-04-10
超远距离星间高速通信技术
星间链路技术主要用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军事通信系统以及海洋和地面观测卫星系统等,使卫星具有互通能力,不但可以减小信号传输延迟、而且提高系统的抗毁性和机动性。如目前的北斗全球组网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远距离、实时星间通信的问题。 星间通信链路技术 天津大学微波太赫兹微电子系统实验室结合微波空间通信和激光空间通信的优点,提出了一种介于红外激光和毫米波的中间频段,兼顾微波通信和激光通信优点又能克服二者的缺点,可同时满足大于1Gbps高速传输要求和万公里距离以上远距离传输要求的新型光电子学太赫兹星间通信系统。利用标准商用工艺、通过自主研发解决小型化的片上太赫兹信号源、巨量太赫兹天线阵列以及太赫兹空间功率合成等技术难题。该工作目前得到了航天五院卫星事业部的支持。 太赫兹泄漏波天线单元结构 世界上首个泄露模天线,天线的工作频率为410GHz 28.3THz远红外探测器芯片
天津大学 2023-05-12
超远距离星间高速通信技术
星间链路技术主要用于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军事通信系统以及海洋和地面观测卫星系统等,使卫星具有互通能力,不但可以减小信号传输延迟、而且提高系统的抗毁性和机动性。如目前的北斗全球组网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远距离、实时星间通信的问题。
天津大学 2021-04-14
浙江弘光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弘光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4-30
轻质高强全焊结构泡沫铝合金夹复合芯板
结构材料轻量化是目前国民经济、国家重大需求的重大挑战,材料结构功能一体是新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轻质高强泡沫铝合金复合夹芯板以超轻质的泡沫铝合金为芯层,与铝合金面板实现冶金结合,具有比重小,高刚度,高阻尼减振,高能量吸收的特点,同时实现与阻燃、电磁屏蔽功能兼容性,在先进交通、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调控的芯层泡沫铝合金孔结构,复合夹芯板的实现了同等质量钢板6倍的高刚度,同时比重仅与水接近,该成果已经应用于我国重要装备制造。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5-21
星海
阴雨天好用加厚金钻管 阴雨天也能用吸收比高高效吸收比92%,阴雨天及冬天照常使用聚能舱保热PE阻热膜,优质聚氨酯发泡层 , HFC保热因子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2021-09-13
热轧芯棒
学校与天津市精成伟业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天津大学—精成伟业联合研发中心” ,其产业化平台由800㎡实验室和3000㎡建造试验车间组成,开展新能源材料和专业设备领域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研究,其研制生产的热轧芯棒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
天津大学 2023-05-12
南极星
姓名:南极星 性别:男 民族:朝鲜族 出生年月:1963.06 从事专业:药学 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延边大学药学院、二级教授 研究领域 :酒精性脂肪肝研究,朝药新药研发,人参活性成分及产品开发 主要业绩:药学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朝药)重点学科主任、吉林省朝药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获吉林省首批“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任吉林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药学会民族药专业委会主任,现已发表相关领域国际SCI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进行7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吉林省及其他地方团队项目和重点项目多项,并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南极星 2021-06-23
李锐星
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获得者。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员。分别获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学士、五二研究所硕士、(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就职于五二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助手(Assistant Prof.)、副教授],并曾在韩国、美国短期工作。200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多项国家纵向项目。近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单篇最高他引200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作为主笔人之一,撰写并完成了《材料大辞典》(第二版)无机非金属部分近80条词条、《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5》以及材料学丛书《2049年的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展望--材料领域》;此外,还作为主讲人和主要撰写人完成了中国科协《全国学术决策咨询高端沙龙》(第4期)报告:《新材料在构建智能社会中的机遇和挑战》。
李锐星 2021-12-31
星像仪
φ60mm×150mm,配四季星空图,单人观察。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1 2 3 4 5 6
  • ...
  • 66 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