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的通知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保障校园安全、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教育部办公厅 2023-02-17
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加强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案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 深刻汲取银川市兴庆区富洋事故教训,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现就加强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制定如下方案。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3-08-10
基于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
针对上述社会安全事件综合研判的难题,本成果利用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研讨方法论,综合公安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提出了基于多时空线索链的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综合研判关键技术以及面向社会安全警情事件的警务资源指挥调度方法。 ①基于多时空线索链的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综合研判关键技术以群体性聚集事件作为典型社会安全事件,构建基于六空间的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融合构建“情景数据-元数据-知识-实体模型-形式模型-算子”六空间体系,提出多时空线索链生成技术,抽取知识空间中共性的时空线索链模式;基于知识和数据共同驱动的思想,提出了社会安全事件的研判支持方法,包括基于知识图谱的推理方法、基于相似案例的推理方法、以及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推理方法等;进而结合专家研判,实现典型社会安全事件智能综合研判。 ②面向社会安全警情事件的警务资源指挥调度方法是在层次任务网络规划(Hierarchical Task Network, HTN)的基础上,实现任务执行时间、空间和资源约束的推理,解决考虑多任务类型、多警种、多出警地点、任务带有时效性、考虑交通和处置时间等实际因素的警务资源调度方案制定问题;进而考虑执行时间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规划过程中处理不确定性,制定柔性调度方案,使生成的调度方案更好地适应不确定的执行环境。 ③在此上述关键技术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了基于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端网云的网络结构、通讯协议及协同计算模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平台体系架构进行了设计,从顶层设计层面解决信息孤岛、资源有限等难题,构建了基于云计算于边缘计算的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整体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 1 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智慧平台整体技术路线 研制的基于云计算于边缘计算的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主要由四个系统组成。其中,融合“人、车、物、网、地”的警情大数据支撑平台与公安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相对接,关联研发的目标识别与警情事件监测预警结果,实现警情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综合预警与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支撑平台提供的公安业务数据、网络舆情信息和研判结果数据等,提供了公安部门需要的事件分析和研判功能。面向社会安全事件的警务资源指挥调度系统基于研判结果,具有领域知识管理、调度方案生成和执行异常识别等功能,为指导指挥员进行调度方案制定提供辅助决策能力。最后,基于研发的系统间及与公安相关业务系统间的互操作模式、资源可伸缩的并发处理技术,由应用集成管理平台提供应用集成和服务集成功能,包括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认证、工作界面、应用云服务管理等,实现各系统间的有机集成,平台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 2 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立体综合预警与指挥平台体系结构 成果相关图片展示: 图 3 社会安全事件智慧化综合预警与分析系统驾驶舱 图 4 时空大数据查询模块 图 5 研判规则管理模块 图 6 预案管理模块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5-04
喹乙醇在食品动物的代谢残留规律与食品安全管控技术研究
该项目针对现行国家认定的喹乙醇残留标示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首次制出标准品,研究制订了畜禽和水产动物可食性组织及产品中残留检测方法标准2种,在国内外首次研制出基于抗体的ELISA试剂盒及试纸条3种。这些方法标准及产品已纳入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采用放射性示踪和液质联用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喹乙醇在大鼠、猪、鸡和鱼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发现了9种新代谢产物,重新确定了喹乙醇在猪、鸡和鱼体内的残留标示物为脱二氧喹乙醇,残留靶组织为肾脏。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合成了6种新的喹乙醇主要残留物和残留标示物标准品,建立了喹乙醇及其主要残留物的化学定量分析技术,研制成功了新残留标示物的单克隆抗体,组装了ELISA检测试剂盒。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残留标示物与靶组织的确定奠定了喹乙醇残留监控的理论基础,标准品合成与检测技术的建立解决了喹乙醇残留监控的技术难题。该项目对解决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安全教育/传统教育/3D教育/3D资源/3D教学
3D专题教育围绕安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两大主题,将德育教育、社区公共安全教育、道德理念、传统文化等等内容通过3D的形式展现,场景真实,让教育更生动有趣。 3D安全教育专题 3D专题教育以小蚂蚁为主人公形象,使用3D技术模拟展现上下楼梯、乘坐电梯、教室用电等校园、家庭和生活里中小学生容易忽略的危险行为贴近中小学生校园生活场景,提供正确安全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指导。       贴近生活,场景高度仿真       创设3D安全教育场景       3D卡通形象,情节趣味十足 3D传统文化教育专题 以3D形式再现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等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D高清还原现实场景       真实示范道德、礼仪规范       3D体验教学促进良好品德养成 
云幻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微生物细胞代谢流在线检测与 计算分析高级发酵罐
本产品和技术依据细胞代谢流在线检测与计算分析原理,配置上除常规的温度、搅拌转 速、消泡、pH、溶解氧浓度 (DO) 等测量控制以外,还增添了发酵液真实体积、高精度补料量 (如基质、前体、油、酸碱物) 测量与控制,高精度通气流量与罐压电信号测量与控制,并与尾 气CO2和O2分析仪或质谱仪连接。可精确得到发酵过程计算机参数优化与放大所必需的包括 各种代谢流特征或工程特征的间接参数,如摄氧率 (OUR) 、二氧化碳释放率 (CER) 、呼吸商 (RQ) 、体积氧传递系数 (KLa) 、比生长速率 (µ) 等。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 (传统生物制药和现 代基因工程制药) 、食品轻工发酵、农业生物 (微生物饲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动物 疫苗) 、新兴生物能源和石化环保等行业工业化工程项目的系统设计和全面技术实施。带动了 多个行业技术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研究方向:微操作机器人系统、微纳设计与加工、生物模式形成与组 织发育建模。 项目简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编号 61327802)等资助下,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 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 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 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猪。 作为一种常用的外源物导入细胞的方式,细胞显微操作技术广泛 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为了减轻实验操作者的工作负担,研究者开发 出自动化微操作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胚胎注射、机器人化单精注射、 机器人化贴壁细胞注射等多类微操作。然而,目前自动化微操作的操 作过程与手工操作类似,这些操作在保证操作本身高效、高成功率的 同时,并没有考虑到微操作对后续生物过程(如后续细胞培养)的影 响,因此无法获得显著优于手工操作的生物结果。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 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 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 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 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 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 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 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 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 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 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 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
南开大学 2021-04-11
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微操作机器人
本项目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研究团队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体细胞核移植,进而将该技术应用于猪克隆流程,成功获得了克隆猪仔。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机器人技术获得的克隆动物。 研究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可视化、微创化、定点化、定量化功能的,集检测分析与操作于一体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利用该仪器实现了机器人化的细胞核移植流程,并通 过分析微操作工具与细胞接触过程中的细胞受力情况,实现了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保证了细胞核移植操作过程中细胞受力最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力的细胞拨动与细胞抽核方法,显著减少了细胞拨动过程对细胞的伤害;后续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与人工操作相比,细胞后续发育率显著提高,标志克隆成功的体外囊胚率从10%提高到 21%。2017 年 1 月初,研究团队分四批完成了 510 例核移植操作,并将这 510 枚克隆胚胎移植到 6 头母猪体内,两头母猪顺利受孕;4 月底,两头受孕母猪产下成活克隆猪 17 头。 上述研究第一次用后续细胞培养成功率作为评测依据,建立了操作过程细胞受力情况与后续细胞发育的联系,得出了操作过程细胞受力越小,则伤害越小,最终细胞发育成功率越高的结论。该研究对其它机器人化生物操作有借鉴意义。在深度信息提取、显微视野拓展、超声振动细胞穿入等方面拥有多项专利。
南开大学 2021-02-01
飞米级超高分辨率光谱分析仪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健康大数据分析与服务系统
已有样品/n我国慢病患者群体超过2.6 亿,慢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筛查变得尤为重要。该系统包含体检业务服务系统、家庭健康监测管理服务系统、第三方家庭健康服务支撑平台三类产品:客户群体是健康大数据数据采集、分析、服务的基础。本项目通过三类服务凝聚客户:1)以三甲医院体检中心为基地,通过智能体检服务、基于三甲医院权威的体检诊疗、康复方法指导,建立稳定的体检群体。2)通过移动互联网将服务群体拓展到慢病/老年病群体。基于体检
武汉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7 228 229
  • ...
  • 570 5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