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污泥或家禽粪便高温快速堆肥制有机肥料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污泥或家禽粪便大量堆积影响环境,造成污染,利用快速好氧堆肥方式使污泥或家禽粪便达到除臭、稳定的作用。通过向堆垛中加入N、P元素的适合配比,合成具有较高肥效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产品能用于农业、林业和园林花圃等。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通过向污泥或家禽粪便加入适当的调理剂和N、P、K元素,再经过静态反应仓强制通风的好氧堆肥工艺,然后经过二次发酵稳定和粉碎装袋等
南开大学 2021-04-14
一种液态或半液态金属电池的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或半液态金属电池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电池阻抗谱进行拟合,构建电池的阻抗谱拟合电路,根 据阻抗谱拟合电路构建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采用对称脉冲对电池进 行混合脉冲功率性能测试,获取用于辨识电池的开路电压、电阻、电 容参数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拟合电池的电动势、欧姆内阻、极 化电阻、极化电容、扩散等效电阻和扩散等效电容与 SOC 的函数关系, 辨识出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采用安时法计算电池的 SOC;对 SOC 进 行修正,获得修正 SOC;根据修正 SOC,对等效电路模型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陆上或海上风电支撑结构轻量化设计
双碳目标下,我国正逐步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电是其中关键一环,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随着风电机组的高度变高,以节省成本为目的进行结构轻量化设计是当前风电发展的必然方向。其中海工基础与风电机组由于设计分工不同,国内一直沿用传统的分离式设计,在塔架底部进行数据交互与迭代设计,导致投资占比增高,设计方法冗余度大,建设阶段成本浪费。如何解决分离式设计的弊端,开发更高效的一体化轻量化设计方法是破局痛点的关键所在。 针对钢制塔筒结构,开展失效型式分析,考察不同参数对钢筒性能的影响;针对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成本高、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以NREL 5MW海上风电机组的三脚架和导管架基础结构为例开展拓扑优化轻量化设计研究,最终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得到性能更优,质量更轻的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结构。 创新点 针对钢制塔筒结构,开展了各类失效型式分析,并考察了设计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形成一套钢制塔筒轻量化设计方法。 以5MW海上风电机组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将拓扑优化方法引入海上风电机组三脚架和导管架支撑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并进行模态分析、刚强度计算,得到一套在概念设计阶段、考虑结构-载荷耦合效应下海上风电机组三脚架和多导管架的拓扑优化设计及仿真流程。 市场前景 在目前陆上、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趋势下,结构的安全设计、轻量化设计将会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而将拓扑优化及有限元仿真引入风电机组结构设计中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应用案例 航天万源2MW直驱风电机组塔筒,减重10tons; 5MW海上风电机组三脚架支撑结构,减重276.54tons; NREL 5MW海上风电机组导管架支撑结构,最大位移减少14.89%、最大等效应力减小26.66%。 获奖情况 张承婉、杨晓宇、陈卓;指导教师:龙凯,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技术大赛-工程仿真创新设计赛项(研究生组),团体优秀奖 张承婉;指导教师:龙凯,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二等奖 丁文杰,本科生,2020年毕业,论文题目“塔筒法兰螺栓疲劳失效机理和法兰轻量化设计”,校级优秀论文 丁文杰、李泽阳、季元、张承婉;指导老师:廖海涛、龙凯,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三脚架基础结构设计与强度校核分析APP,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工业互联网+数字仿真专业赛二等奖 张承婉、陆飞宇、张锦华;指导老师:龙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 张锦华,指导老师:龙凯,海上风电机组多导管架的拓扑优化方法研究.2020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8-03
基于燃气或天然气的远红外烘干系统
远红外辐射加热干燥物料系统是基于“匹配吸收” 理论,采用目前最先进远红外无接触、均匀烘干技术,使用天然气或液化气为原料,通过酶剂化学反应释放红外辐射达到加热物体,成本低、速度快、安全干净。该烘干系统替代传统介质如碳化硅、金属管、电阻带、陶瓷、半导体、搪瓷等发热元件,辐射转换效率由传统的 40-50%提高到 80%以上。烘道、烘箱由密闭、保温型发展到开放型。使用温度可在 30~900℃之间任意可调,管路、电路设计本质安全,可实现完全无人值守自动控制。 该系统适用于工农业生产生活诸多部门的加热、干燥、固化等生产过程。可用于工业中对于大中小型机器产品表面底、面漆的烘干,在农业方面的各种谷物烘干,生活家具等用品烘干,一般在两分钟内即可烘干均匀。 2、创新要点 使用天然气或煤气做原料,不通过燃烧只通过化学催化产生高辐射热量,具有高效、低廉、快速、节能、环保、安全等优点。 3、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近 10 万元) 一次性投入,终生使用,能耗成本低廉,维护简单。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2008 年无锡新区凯特彼勒有限公司珀金斯发动机烘干线上底漆面漆烘干使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氯化铵转化制取氯化钙技术
一、 项目简介我国作为世界纯碱生产第一大国,联碱法纯碱生产在我国占有较大比重,其优点在于通过联产氯化铵解决了氨碱法的废液排放问题,但副产的氯化铵由于受氯基化肥使用局限性的限制,销售市场问题随产量的增加日益严峻,制约了联碱法的发展,因此,联碱法纯碱生产技术中对氯化铵的利用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日本开发了新旭法,通过分解副产的氯化铵,解决了氯化铵的产量调节问题。CN102145912A公开了由氨碱滤过母液制备氯化钙溶液的工艺方法,是将滤过母液经过母液蒸馏生成脱氨母液,脱氨母液三效蒸发、分离制得氯化铵饱和溶液,然后在反应器中氯化铵饱和溶液和石灰粉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最后对氯化钙溶液进行净化,制得成品氯化钙溶液。该方法的缺点是:反应后的母液为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制得的氯化钙溶液纯度不高,且得到的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0%(重量百分比)左右,浓度不高。本技术以联碱副产的氯化铵固体为原料,配成溶液后加石灰粉进行反应制备氯化钙,制得的氯化钙溶液浓度达到50%(质量百分比)以上,进一步处理可得合格片状氯化钙产品。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已完成实验工作。三、 技术指标可制得浓度达到50% (质量百分比)以上的氯化钙溶液或合格片状氯化钙。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四、 市场前景在联碱法纯碱生产中,对氯化铵的有效利用市场需求急迫,本技术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原有联碱生产设备即可满足本技术生产要求。若无先期设备,投资规模1000万元,包括了设备设施及厂房土建等。六、 生产设备反应槽、蒸氨塔、蒸发器、沉降器、制片机等。七、 效益分析按每年生产10吨计算,可获利约1500-2000万。八、 合作方式面谈。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袁俊生电   话:02260204598邮   箱:jsyuan@hebut.edu.cn。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23-05-09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百问百答
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效果,将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析,从基本概念、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领导干部收益分配与尽职免责、技术合同登记、税收优惠、横向经费管理、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科技成果评价、政务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典型案例解析等十个模块进行归纳汇总。
天津市科技局 2023-06-21
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
浙江大学 2021-04-14
高速远程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过程
本项目找出了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不同工程地质背景下巨型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与演化规律,揭示了高速远程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过程”。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以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SN向亚东-谷露裂谷带、理塘-德巫断裂带、公格尔山拉张断裂带等高山峡谷区巨型高速远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无人机遥感成像、三维激光扫描、室内实验、理论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精细刻画了滑坡运动路径上纵向脊、横向脊、共轭脊、堆积丘等表面堆积形态和反粒序、层序保留、拼贴构造等剖面沉积学结构特征的空间展布形式,提出了不同工程地质背景下高速远程滑坡的精细工程地质模型。 找出了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不同工程地质背景下巨型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与演化规律,揭示了高速远程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过程”。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系列室内模型实验,构建了考虑差异性动力破碎和运动路径物质效应的滑坡相变转化停积就位模型;率先发现运动路径物质条件是控制其堆积区相变学特性的关键因素,受运动路径物质条件控制,滑体在堆积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运动特征;从而拓展了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模式的认识,实现了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路径上动力破碎过程的半定量化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高品质胶原蛋白的提取及成果转化
胶原蛋白是人体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管、皮肤、跟腱、韧带、软骨和骨组织中。胶原中含有 21 种氨基酸,主要为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组成。氨基酸或成多肽链,三个多肽链形成三螺旋结构,进而形成胶原纤维。 江南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与药剂材料学研究室,致力于研究高纯度及无免疫原的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开发其在医药和医美产品中的应用。本团队长期与无锡贝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已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三类产品,分别为胶原贴敷料,医用胶原复配型凝胶敷料以及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并都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双方于 2017 年 5 月起在江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着手胶原蛋白类相关医疗器械的开发。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1 62 63
  • ...
  • 360 3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