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无创无碍式实时健康监测设备
1 成果简介通过对传统心电、血压、血氧、血糖、体重、脂肪等设备的改进,结合远程医疗和家庭健康监护的具体需求,研制出可以用于实时健康监测的无创无阻碍式的新型便携设备,并且正努力达到微小型化、隐藏式的前端设备目标。2 技术指标单导心电,无导联线;心电数据采样率 250Hz 以上;心电准确率和临床比较达到 95%以上;无线心电、脉搏采集,数据率达到 8kbps;血压、血氧、体重、血糖数据准确率 95%。
清华大学 2021-04-13
代谢组方法无创检测肠道疾病
已有样品/n该项目通过使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方法,确定不同肠道疾病的粪样代谢组,可无创检测早期肠道异常,为进一步临床检查提供线索。此外,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伴随着代谢的变化,对代谢组信息的全面测量分析和实时追踪可以观察疾病早期的代谢变化,同时可以建立与健康相关的大数据库,进而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建立各种疾病的专家系统,这样的专家系统可以对疾病进行预测和防治。市场预期:科研行业,预期经济效益在百万量级。健康管理行业,预期经济效益达千万量级。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新型无创骨质疏松治疗仪
1 成果简介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致使骨的脆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多发于老年的退行性病变。近年来,因饮食习惯和运动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亦呈现多发趋势。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 7%,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刻不容缓。 超声作为一种可获得的高频机械波,在医学治疗领域亦有相当多的应用。多项研究表明:超声作用于骨伤位置,能够加快组织成分合成,促进血液流动,在加速骨折愈合和减少后遗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本技术利用超声振动及能量激发并加速骨骼重建,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治疗新手段,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的医学治疗技术。  图 1 机械载荷激发骨重建原理 基于以上研究, 课题组从 2006 年开始从事超声刺激辐照仪器研发, 并开展了动物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辐照增强了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亦表明该项技术可实现对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增强作用,降低患者骨折及严重后遗症的隐患。在临床应用中,该项技术亦可进行骨折及骨不连等后遗症的治疗。 仪器的特点如下:治疗条件要求低,开展方便,患者无负担;无痛无创,对人体其它组织无伤害;外形小巧,可便携使用。 图 2 超声治疗仪样机 性能参数:治疗频率在 1.1±0.1 MHz,强度小于 1W/cm2;工作模式有连续式和调制式两种,可根据需要调节;不加任何试剂,取样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耗电量低,成本低。2 应用说明该设备便携、 应用方便,适用于医院、社区保健中心、 家庭等各种环境。适应症不仅可针对骨质疏松疾病及潜在致病隐患,亦可用于加速骨折骨伤病的愈合,减少骨伤后遗症的发生率。应用人群不仅包括易患退行性疾病的高龄人群,同时包括缺乏日常运动的中青年人群,及饱受职业伤害的专业运动员等。3 效益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而骨骼急慢性疾病治疗需求广泛,因此本仪器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本仪器运行稳定、灵敏。总体上,仪器成本低, 维护简单,无副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4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5 所属行业领域医疗健康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NeuroSee(神思)无创成瘾治疗仪
成果创新点 项目产品基于神经信号实时反馈技术 (Neurofeedback)、经颅电刺激(tES)两项关键技术对脑 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和神经障碍)进行物理干预,实现对 于人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改善并降低精神障碍病症。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软件,我们实时的获取大脑 的脑电信号,通过我们专利技术—集群算法,可以实时的 得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信号出现的时候,开 始给予大脑一个微电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NeuroSee(神思)无创成瘾治疗仪
项目产品基于神经信号实时反馈技术 (Neurofeedback)、经颅电刺激(tES)两项关键技术对脑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和神经障碍)进行物理干预,实现对于人的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改善并降低精神障碍病症。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软件,我们实时的获取大脑的脑电信号,通过我们专利技术—集群算法,可以实时的得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样的信号出现的时候,开始给予大脑一个微电流刺激。第三部分再实时获得完成刺激信号给一个闭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5
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用超早强注浆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修补用超早强注浆材料,依次加入水、聚合物乳液、减水剂、流变助剂、消泡剂;再加入掺合料、水泥、膨胀剂、促凝剂、缓凝剂经高速搅拌混合而成。组分重量份为:超细水泥:100份,掺合料:50~150份,可再分散乳胶粉25~50份,聚合物乳液3~10份,膨胀剂:5~25份,羧酸减水剂:0.1~1.0份,促凝剂:0.1~10份,缓凝剂:0.1~5份,流变助剂:0.001~0.005份,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消泡剂:0.001份,水:20~70份。本发明材料具有低粘度、超早强、低成本、耐疲劳、耐老化、耐水侵蚀等优点,可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缝、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离缝、裂缝及伤损的修补。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
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仅冠脉造影检查)的误诊率高达30%;目前公认的精准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为基于一次性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但由于FFR技术本身的繁琐和安全问题影响了它的普及,众多冠心病患者没有获得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冠心病无创精准诊断的瓶颈,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的成果。 1.博动医学影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地发明了基于一种耦合影像三维重建与流体力学计算的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需昂贵一次性耗材、仅采用冠脉造影影像即可无创实时获得血流储备分数进行心肌缺血评估,建立了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新标准。 2.本项目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QFR系统提高35%临床诊断准确度,降低80%检查费用,节省90%检查时间,该检查已进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家医院,开始临床应用,QFR已进入2018年《日本心血管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逐步成为各国的诊疗规范; 3.QFR系统已于2017年5月获国家食药监局特别审批为“创新医疗器械”,且于2017年4月获批欧盟CE认证,成为中国原创、全球创新的医疗器械; 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PCT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ACC,IF=19.89)等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在美国TCT、法国EuroPCR和中国CIT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共开展56场手术转播;临床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的临床前景,认为QFR为导管室新工具,有望成为每位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 美国TCT2017大会手术转播 QFR设备在手术室中应用 QFR设备实机 QFR技术的原理图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第一的疾病,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100万,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仅冠脉造影检查)的误诊率高达30%;目前公认的精准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为基于一次性使用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但由于FFR技术本身的繁琐和安全问题影响了它的普及,众多冠心病患者没有获得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本项目经过十余年的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突破了冠心病无创精准诊断的瓶颈,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上具有独创性的成果。1.博动医学影像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地发明了基于一种耦合影像三维重建与流体力学计算的定量血流储备分数(QFR)无创冠心病精准诊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需昂贵一次性耗材、仅采用冠脉造影影像即可无创实时获得血流储备分数进行心肌缺血评估,建立了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新标准。2.本项目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结果表明,QFR系统提高35%临床诊断准确度,降低80%检查费用,节省90%检查时间,该检查已进入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5个国家的50余家医院,开始临床应用,QFR已进入2018年《日本心血管介入治疗规范专家共识》,逐步成为各国的诊疗规范;3.QFR系统已于2017年5月获国家食药监局特别审批为“创新医疗器械”,且于2017年4月获批欧盟CE认证,成为中国原创、全球创新的医疗器械;目前该系统已获得14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项PCT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JACC,IF=19.89)等心血管介入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3篇。在美国TCT、法国EuroPCR和中国CIT等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共开展56场手术转播;临床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的临床前景,认为QFR为导管室新工具,有望成为每位冠心病患者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美国TCT2017大会手术转播QFR设备在手术室中应用QFR设备实机QFR技术的原理图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家级计划/专项类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重大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无创便携式血压连续测量技术
1. 痛点问题 日常血压计主要是基于袖带充气式的血压计,该类型的血压计在测量时需要完全阻断动脉血流,经过1分钟左右的充放气时间,获取到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信息。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阻断动脉血流会导致人体不适,不能长时间进行血压监控;血压瞬时波动可能很剧烈,比如白大褂效应;在夜间、旅途或不方便主动测量的时候,无法监测血压;测量时间较长;测量设备不便携。此外,因为该方法获取的数据是瞬时的、单点的,难以分析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的节律变化,难以在血压异常的时候进行及时预警,从而很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并发症的发病风险,难以在第一时间通知病人自己、家属或医生进行干预或治疗。 2. 解决方案 本成果实现了在手腕处,通过多种脉搏波波形及其相位差测量血压。本成果不需要阻断动脉血流,更加舒适、无扰;测量点都集中在手腕处,可以集成到智能手环、手表上,测量设备便捷;其中算法通过对5-10秒的脉搏波波形进行分析就可以输出血压值,实时性更强,可以做到连续监测血压。 本成果的技术特点使得用户可以在夜晚、旅途或不方便主动测量血压的时候,自动监测血压变化;适合观测血压的24小时节律变化,或更长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提供更多数据,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用药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进而推动临床医学和日常连续血压监护的发展。
清华大学 2021-08-26
癌痛平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癌痛平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编号:97004;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癌痛平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机理研究”,编号:04KJD360132;江苏省卫生厅项目“癌痛平胶囊的药学及主要药效学机理研究”,编号:KF2005001。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资深专家临床经验方。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癌性疼痛的主要病机为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故治以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法,并据此研制了中药新制剂-癌痛平胶囊。 【功能主治】解毒祛瘀,化痰通络。主治各种癌性疼痛。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研究:临床治疗多种肿瘤癌性疼痛30例,临床治愈率为4%;临床治愈显效率为53%,总有效率为90%。在减轻疼痛的强度,减少疼痛发生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和止痛作用起效时间,延长止痛作用维持时间,减少压痛、叩击痛指数,提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和降低血浆cAMP含量等方面,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2.实验研究:癌痛平胶囊能减少乙酸刺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能明显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癌、增强免疫的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全世界每年新发的癌症病人约700万,其中30~50%伴有疼痛。我国现有癌症病人200万,每年新发病人160万。据调查我国的癌痛发生率为51.5%,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每天约有350~400万癌症病人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半数以上属中度或重度疼痛,它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疼痛的加剧和剧烈刺激,直接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是恶性肿瘤患者失去治疗信心以及生存欲望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癌痛进行积极治疗是WHO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应用WHO大力推广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控制癌痛的方案,疗效虽然比较确切,但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成瘾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致使部分病人止痛效果欠佳,还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针对癌性疼痛“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的病机特点,采用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法,筛选有效方药,研制成中药新制剂-癌痛平胶囊,将在癌症的临床治疗领域得到积极的推广应用,并将极大地丰富癌痛“三阶梯药物止痛法”一、二阶梯(非吗啡类药物)治疗的内容,推广应用后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Copyright©2005-20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89 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