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10KV永磁分界开关控制系统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分界开关的问题,研制具有可靠的零序保护能力和高可靠性免维护的智能分界开关系列产品,同时,能够实现短距离同步显示控制遥控操作,减少现场人员爬杆,实现完整的10KV分支线路远程监控,取代需要经常更换维护的储能电池。 本项目的研制和投产对于增强我省10KV分支线路配电网智能化的水平,提高我省电力自动化设备和配电网智能化设备的研制生产能力,具有显著意义。 主要特色以及技术创新如下所示: (1)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线圈励磁电流,使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云操作系统研制与应用
在国家发改委云计算示范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下,攻克云操作系统相关核心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研发出高性能华云操作系统产品HCOS。 提出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多层自主故障处理技术,基于预测的自适应多目标优化调度技术,面向热点的动态策略虚拟化安全防护技术等,解决了新一代云操作系统面临的海量资源的高可靠管理、高速调度和高安全防护难题。该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2 项,授权18 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5 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6 篇,出版专著2 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充分考虑了电动车用感应电动机的高比功率、高效率、运行区域宽等特点,初步得出了适合于电动车用的感应电动机的优化设计方法。对电机进行温度场的数值计算。通过合理的优化结构设计,在满足机械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各零部件的体积和重量。在实现跟随转速的力矩控制基础上,在提高控制速度、控制精度、CAN总线通讯速度及可靠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实现了电启机、电启车、电驱动、发动机单独驱动、混合驱动、再生制动六种工作模式。采用具有CAN接口的DSP做为控制器的CPU。进行了磁通矢量调节的直接转矩控制器的开发,在控制算法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涡轮叶片视觉检测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轮叶片视觉检测系统,包括:上部设置有工作台的机身,一顶盖设置在该机身上方并罩于工作台上;安装在工作台表面上的电动旋转台,用于设置待检测的叶片;以及电动平移台,其在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滑轨,测量传感器设置在该导向滑轨上可相对工作台面的上下移动;该测量传感器具有可发出测量用激光并入射到叶片的激光器以及用于接叶片反射光以成像的相机,通过其在工作台面的上下移动并配合相对布置的所述电动旋转台上的叶片的旋转,可实现对所述叶片的轴向上下以及两表面的多点扫描成像,进而实现对叶片的精确快速扫描测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双层磨损均衡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磨损均衡方法及系统,适用于相变存储器内存。该方法具体为:外层负责整个内存存储区域逻辑地址到中间地址的映射,通过增加密钥的复杂度,可以在恶意程序探测出完整的密钥前变换密钥;内层负责在每个子区域内使用独立的代数磨损均衡方法,在低开销的情况下达到区域内的磨损均衡,解决由于相变存储器存在复位和置位操作的延时差别而泄露磨损均衡算法的密钥,降低内存系统安全性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可视搜索的媒体交互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视搜索的媒体交互方法及系统,客户 端对报纸或杂志上感兴趣的内容拍摄得到感兴趣图片,对感兴趣图片 提取特征信息,将携带有特征信息的查询请求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 预存报纸和杂志图片集及相关链接信息,接收客户端的查询请求,依 据查询请求携带的特征信息检索客户端感兴趣图片及相关链接信息, 并将查询结果反馈给客户端。本发明根据用户拍摄的报纸图片,搜索 相应电子版的报刊,为用户呈现其感兴趣的新闻报刊、相关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虚拟生态建厂及绿色工厂综合评估系统
1. 痛点问题 温室气体排放、工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目标和节能减排工程技术选择,传统上主要依赖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统计趋势外推或专家定性判断,缺乏节能减排可行技术依据和经济性分析,难以对工业行业或企业集团节能减排管理目标的具体路径进行系统集成。另外,当前节能减排目标的日益增加(温室气体减排、能源节约和多种污染物削减等)带来了不同管理目标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难题,传统模拟分析方法无法有效研究多种节能减排目标的协同控制。面对工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增多及环境约束力度的增强,新建企业如何选择最佳可行的工艺技术以达到先进的绿色工厂水平,已有企业如何确定经济适用的节能减排改造措施(技术)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能源双控和环保要求,这都是当前工业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2. 解决方案 面向生产企业/环境服务公司节能减排改造的实际需求,本成果提供了基于“原料-产品-工艺-技术”全流程模拟的“虚拟生态建厂及绿色工厂综合评估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数据智能归集及工业全过程工艺技术匹配建模方法,针对多行业构建了节能减排大数据系统及多数据源自动创建标准化行业模板,支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数据系统的实时更新和高效拓展。另外,实现了多行业标准化虚拟建厂及多目标优化系统,实现高效筛选多种生态绿色建厂目标下的最优技术组合;基于多维数据底层封装、算法云模块服务技术,构建绿色工厂评价及节能减排潜力评估服务平台。 合作需求 (1)与从事工业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的企业以及绿色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2)项目孵化需办公场地500平米,天使轮融资需求约3000万。
清华大学 2022-03-02
高分子材料老化快速评价系统
1. 痛点问题 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性能、高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不断涌现,以及在双碳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的降解回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都使得寿命可控的高性能材料成为重大需求,同时对材料的老化评价和准确的寿命预测手段有强烈需求。 目前的老化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室外自然老化和实验室加速老化,定期取样测试材料的性能变化。室外自然老化评价结果反映实际使用情况,但周期长达几个月到几年,且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可重复。实验室加速老化的周期有所缩短,但通常也需几千小时以上,且由于加速老化设备不能完全模拟实际使用条件,导致评价结果常常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 综上,自然老化的评价周期过长,而加速老化评价不仅评价周期仍然较长,而且结果又常常存疑,严重阻碍了新材料投入应用的进程。 2.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本项成果提出了全新思路,即通过对高分子材料老化早期产生的痕量气相降解产物的高灵敏度检测,来实现对老化的快速评价。并基于此开发了高分子材料老化快速评价系统,可以实现在光照、温度、湿度、氧气等模拟气候条件下老化的快速评价。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将评价周期从几个月~几年缩短为几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材料评价的效率,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实现多种老化环境因素(光/热/氧/湿)的单独应用或耦合应用,可以适应不同老化条件的评价需求。 样品用量少,mg~g级,对用量极小的功能性新材料(如电子器件中的功能膜等)的稳定性评价具有突出的优点。 合作需求 目前本项目的技术成熟,希望与企业合作,开展如下工作: 1)进行产品的集成和外观设计、针对不同细分应用领域进行系列产品开发,不断开拓市场。 2)承接实验室后续的开发成果,进行产品的升级开发。 3)第三方检测:建立第三方检测平台,对全社会提供老化评价服务。 希望合作企业具有仪器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所需资金约800-1000万元,产品开发实验室约150-200m2。
清华大学 2022-03-02
大场景运动轨迹与动作采集分析系统
在大型运动场景中开展的运动项目,如冰雪运动,体操,田径等,对运动轨迹与动作分析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现有的运动分析设备通常只适合于在小范围内使用,解决大场景下的动作捕捉与轨迹采集问题主要采用多套系统采集领域拼接来实现,其施工难度和复杂度大,成本高。 所研发的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1)   通过云台变焦跟踪和大视场高分辨采集两种技术分别用于实现大场地下运动员动作特写和全景下运动轨迹的采集,实现动作捕捉和轨迹测量; (2)   可以通过高精度伺服云台光学投影器将记录的轨迹数据以场地投影的形式在场地内进行再现 (3)   具有便携性,可在目标场地内一两个小时内完成布置,开始使用,随用随走。 所研发产品除了用于运动员运动过程的动作分析以外,还可拓展用于远程虚拟对抗,远程体育训练教学,运动过程的虚拟全角度数字采集与转播等领域,在数字体育领域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北京理工大学 2021-11-15
轨道车辆碰撞特性试验与测试系统
本技术成果经过10余年的项目积累,以及近几年的可行性论证和前期筹备,目前与英国OLEO公司的合作已经进入了技术方案确认和前期实施阶段;在知识产权方面,已经取得了与成果相关的发明专利近20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项目创新性与先进性:研制一套轨道车辆碰撞特性试验与测试模拟装置,在多参量耦合全息测量及分析、大行程高压气体推进、变刚度变质量模拟体和刚度等效模拟等技术的支撑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重载移动设备碰撞特性测试系统,解决轨道车辆等移动设备的碰撞特性测试分析难题,填补国内外空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7 208 209
  • ...
  • 531 5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