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锂电池管理系统AI算法研究
本项目聚焦于锂电池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监测与预测中的关键痛点,尤其拟面向电池容量衰减预测、SOC/SOH估计不准、电池剩余时间不准确、MAP/SOP估算等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融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电池状态预测模型,拟实现高精度SOC(荷电状态)与SOH(健康状态)估计的优化,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水平与安全性。 解决方案方面,项目基于实地检测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数据构建训练集,采用轻量级线性回归模型及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优化,并结合特征工程技术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设计适用于边缘计算的部署方案,使模型可在BMS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运行,降低对计算资源的依赖。 在竞争优势方面,项目成果具备算法轻量化、部署便捷、预测准确度高、兼容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相比传统BMS方案,该AI算法可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与寿命,精准估算SOC/SOH,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内部储能设备中开展应用测试,初步反馈表明荷电状态预测准确度提升40%左右,电池健康度准确度提升40%左右,系统响应及时,具备较高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方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前景。
西南大学 2025-05-12
   水轮机组发电实训系统
https://www.shjcedu.com  上海计呈教学设备13636618907                                                  水轮机组发电实训系统                                   一、概述 微型水力系统模拟小型水力系统,以演示原理,而不需要大量的水。它们可用于低水头、低流量条件。,展示从取水到配电的整个系统。 可选附加组件/增强功能抽水蓄能模型:包括一个抽水蓄能系统,在高峰需求期间,水被抽到山上并释放出来发电。变速发电机:一些系统允许学生试验不同的发电机速度,以观察它们如何影响发电。 二、技术性能 输入电源:单相三线~220V±10% 50Hz 工作环境:温度-10℃~40℃ 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装置容量:≤1.5kVA 外型尺寸:1600mm×700mm×1500mm   二、配置 水源/水库: 模拟水源或水库,提供连续水流,模拟河流或水流。 水箱: 通常用于储存可通过系统抽水或引导的水。 水流量控制:允许调整实验用水量的阀门或泵。 管道: 将水从水库或水箱输送到涡轮机的管道或渠道。坡度影响水压和流量。 涡轮机: 一种将流动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涡轮机:根据不同的水流速度和水头(高度),这些是用于不同水力系统的涡轮机类型。转子:涡轮机的旋转部分,与发电机相连。 发电机:将涡轮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交流/直流发电机:可以是交流或直流发电机   三、功能 1、输出端子:向负载或储能器供电。负载:灯泡、风扇或其他小型电器等设备,用于演示发电如何为实际应用供电。电压调节器:确保电压保持稳定,不受水流或涡轮机速度变化的影响。 控制与监控系统 控制面板:用于管理水流、涡轮机速度和发电机性能。 速度控制:调整涡轮机的速度以实现最佳发电效果。 流量控制:管理流向涡轮机的水流,以模拟不同条件并测试系统的响应。 显示/测量仪器: 电压表:测量发电机产生的电压。电流表:测量流经负载的电流。功率计:监测总发电量,单位为 W、 水流量计:测量通过压力管道的水流。 安全机制:包括断路器、保险丝和安全开关,用于保护系统免受电气过载或机械故障的影响。 安装和结构部件 安装框架:用于固定涡轮机和发电机的支架或框架,通常可调节以测试不同的角度或水压。 电缆和连接器 电缆:连接涡轮机、发电机、控制系统和负载设备的电线。连接器:确保所有系统组件之有安全、正确的电气连接。 = 三、内容实训: 1、提供系统设置、实验操作和了解水电理论概念的逐步说明 2、各种实验装置,改变水流速率和测量其对发电的影响。 3、涵盖水力发电原理、涡轮机类型、效率以及水压和流量如何影响发电量。  
上海计呈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2025-05-08
基于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的水下考察勘探成像观察仪(产品)
成果简介:距离选通技术利用脉冲激光器和选通摄像机,脉冲发射和开启成 像时间的先后分开不同距离上的散射光和目标场景反射光,使被目标场景反射回来的辐射脉冲刚好在摄像机选通开启时间内到达摄像机并成像。利用激 光距离选通夜视成像技术,研制水下考察勘探成像观察仪,实现对海洋、湖泊、水库等的水下观察、勘探和救援等。实现水下图像的对比度增强,适合 深水或夜间使用,其观察距离较裸眼远 5-7 倍,较传统摄像装置远 2-4 倍。 项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肿瘤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对肿瘤细胞具有强的亲和性,能主动地改变在体内的自然分布,导向并富集至肿瘤组织或细胞内,可被肿瘤摄取,实现靶向成像,提高成像对比度和清晰度,造影效果好,用量低,毒性小。已经完成了造影剂的合成工艺和制剂研究,结构表征,毒性试验,小白鼠体内H22肝癌、艾氏腹水癌的肿瘤磁共振成像实验,小白鼠体内药物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这类肿瘤靶向性造影剂能有效地检测肿瘤病变。属西药新药第一类。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穿透浑浊介质清晰成像技术
  针对国防、遥感、智能交通、水下勘探等领域穿透云雨雾霾等浑浊介质清晰成像难题,提供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的计算成像技术。在50 m成像距离处,标准靶标常规成像最高对比度不超过0.1的情况下,实现分辨率高于512×512,对比度不低于0.6的成像效果。为国防、遥感、智能交通、水下勘探等领域环境监测、目标识别等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项目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精密光电测试及成像理论和技术科研工作。在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支持下,深入研究了微光成像、红外可见光融合成像、相位成像、光场成像理论和方法,并基于上述理论研发了微小型成像系统样机,在地面、空中蹬不同微小型平台得到应用;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合作,解决强散射介质条件下无法清晰成像相关的技术难题。先后获得国防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2-01
多功能线粒体荧光成像剂
项目简介 一种新型线粒体靶向性荧光成像剂可用于细胞内铜离子的检测。该成像剂微溶于水, 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和细胞渗透性, 较低的细胞毒性的特点,它在溶液中显示浅黄色,在 590 nm 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进入 HepG-2 细胞显示绿色荧光成像(如图)。此外,该化 合物在溶液中能与铜离子形成 1:1 的络合物, 而导致荧光显著变化,可用于活体细胞中 在其它金属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检测 Cu2+, 铜离子检测限度达到 0.01µM。 金属铜离子在 体内聚集,是产生神经退行行疾病的重
江苏大学 2021-04-14
光谱成像分析仪
已有样品/n光谱成像分析仪是一种可以同时获取目标图像信息及光谱信息的新型光学仪器, 而光谱信息则可以直接反映物质的基本属性, 该仪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物质成分分析、 资源调查、 水质分析、 药品安全、 食品安全等方面。 光谱成像分析仪在刑事案件侦破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如对案发现场的血迹、 毛发、 皮屑、 衣物纤维等都可以进行分析取证, 获得犯罪分子的主要特征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多排光声成像技术
成果创新点 成果图片: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高速三维容积成像,有重要原始 创新性; 关键技术指标:成像光谱范围 690 – 950 nm,1200 – 2400 nm; 传感器阵元数目 1024; 单波长成像时间分辨率 1 帧每秒;空间分辨率 300 µm; 成像深度至 3-4 cm; 技术成熟度 关键技术研发阶段 市场前景 研发的多排光声断层成像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多排光声成像技术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高速三维容积成像,有重要原始创新性; 关键技术指标:成像光谱范围 690 – 950 nm,1200 –2400 nm; 传感器阵元数目 1024;单波长成像时间分辨率 1 帧每秒;空间分辨率 300 µm;成像深度至 3-4 c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智能高分辨成像光谱装备
我国的高光谱成像技术起步较晚,但受日益增长的并十分迫切的社会、经济需求的激励,光谱成像技术及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光谱分析被用来解决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医学和其它学科中的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技术团队完成以柱面C_T消像差专利结构和Offner结构为核心的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中波红外五型高光谱成像仪产品研发,实现宽波段覆盖、成像性能好、光谱分辨率高于国外同价位产品,竞争力高。同时积极拓展开发成像光谱仪产品的应用,已研发兼具空间成像和光谱分析能力的微细样品成像分析仪器——显微成像光谱仪,用于材料和生物应用。此外配套研制了功能强大的成像光谱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软件,提出了全并行处理机制,大大缩短光谱数据获取和光谱重建时间,较国外产品用户体验更便捷友好,便于大面积推广。 图1.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
北京理工大学 2022-12-0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552 5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