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强制传质金属膜电解法生产硼氢化钠新技术
国际能源署指出:实用的储氢系统必须达到5%(质量分数)及62 kg/m3(体积储氢量)指标。硼氢化钠作为储氢材料,具有氢的储存效率高。硼氢化钠自身储氢质量分数为10.6%,在释放氢气时,NaBH4使水成为氢源,其理论储氢质量分数达21.2%。在实际应用中,以35%的硼氢化钠碱溶液为例,其储氢效率达7.4%,体积储氢量达78 kg/m3,通过改变储存条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移动式燃烧器综合性能测试仪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烧器综合性能检测仪,打破同类设备国外垄断的局面,突破现有燃烧器测试只能在实验室进行的技术瓶颈,实现对燃烧器的安全、热工和排放等相关参数的测试。为国内燃烧器制造企业、燃烧器使用单位以及相关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满足燃烧器产品性能检测要求,提升中国的燃烧器产品研发的整体水平。 该产品集成多种检测仪器的功能,开发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将各项测试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和软件编程进行集中显示和处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之目的。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15
基于微型高效蒸气压缩制冷技术的个体冷却系统
技术团队来自北航太阳能及特种环境控制实验室 ,于2011年在国内首先设计、研制成功了实用化的便携式微型高效个体冷却系统,该系统由微型高效制冷机和液冷服组成,已在我军多军种批量装备使用,相关技术于2015年获得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GFFMJ2012)。核心的微型高效制冷技术在国防、通航、物流、电子设备冷却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获得近10项核心关键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微型高效个体冷却系统满足高温环境、高强度工作条件下人体的降温需求,有效地解决了直升机、坦克、装甲车、舰船等乘员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应激难题。截止2018年上半年,已交付军方近千套。 该微型制冷机体积小、重量轻、启动快、连续供冷、能耗低、可靠性高,克服了传统的相变蓄冷式、液冷式、风冷式等个体冷却装置制冷量小、使用不便等不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基于微型高效蒸气压缩制冷技术的个体冷却系统
技术团队来自北航太阳能及特种环境控制实验室 ,于2011年在国内首先设计、研制成功了实用化的便携式微型高效个体冷却系统,该系统由微型高效制冷机和液冷服组成,已在我军多军种批量装备使用,相关技术于2015年获得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GFFMJ2012)。核心的微型高效制冷技术在国防、通航、物流、电子设备冷却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获得近10项核心关键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09
用于低温磁制冷的稀土-铜-铝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310128781.8)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温磁制冷的稀土-铜-铝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磁性纳米材料领域。该稀土-铜-铝纳米颗粒为以下通式的化合物:RCuAl,其中R为Y、Gd、Tb、Dy、Ho、Er、Tm、Yb、Lu,所述稀土-铜-铝纳米颗粒,不具有核壳结构,且粒径为10~40nm。本发明采用等离子电弧放电法,将稀土粉、铜粉和铝粉压制成块体作为等离子电弧炉的阳极材料,采用钨金属或铌金属作为等离子电弧炉的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带气液分离的制冷剂分流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气液分离的制冷剂分流装置,该装置由两相流体进口管、液体分液头、气液分离器容器、气液分离器容器上部封头以及顶部气体出口管组成,两相流体进口管一端与节流机构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从液体分液头的中心穿过进入到气液分离器容器中,并与液体分液头焊接密封,进入气液分离器容器的两相流体进口管端部密封,而在其紧靠端部的下方侧面均匀分布有出口,两相流体由此进入气液分离器容器,气液分离器容器的作用主要是将从两相流体进口管出来的气液两相的制冷剂分离成集聚在容器下方的液体和寄居在容器上部的气体,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器容器有效地将制冷剂蒸汽与液体分离,保证了液体的均匀等量分流,并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的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工业危险气体泄漏的非制冷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与装备
本项目研究突破了宽波段非制冷IRFPA、检测波段优选、宽波段红外物镜、微弱气体图像滤波增强、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典型工业危险气体(烷烃、烯烃,氨气、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泄漏的远距离成像检测和定位,经过专业检测基地和工业现场检测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危险气体泄漏是当前工业重大安全隐患之一,迫切需要能够及时发现泄漏隐患,定点预防重大工业危险气体泄漏事故的先进检测技术与装备。基于气体特征吸收峰的红外光谱检测是泄漏气体非接触遥测的有效途径, 采用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FPA)已被证明是工业气体泄露遥测的有效手段,但高昂的价格,且工作寿命也难以适应石油天然气与化工行业昼夜连续工作的要求。近年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性能的迅速提高,使其用于工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成为可能。 本项目提出基于非制冷IRFPA 的工业气体泄漏成像检测技术思想,并2011 年起陆续获得北京市自然基金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的支持,针对非制冷 IRFPA 灵敏度偏低,长波红外波段偏窄等问题, 研究突破了宽波段非制冷IRFPA、检测波段优选、宽波段红外物镜、微弱气体图像滤波增强、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典型工业危险气体(烷烃、烯烃,氨气、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泄漏的远距离成像检测和定位,经过专业检测基地和工业现场检测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完成工程样机基础上,近期与北京智慧共享合作研制完成在线式产品样机,现场应用示范效果明显,具备批量生产的基本转化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一种抗摇晃防沙尘的学生双层床
一种抗摇晃防沙尘的学生双层床涉及家具领域。为避免上下床的互相影响严重,同时住在上床的同学穿着鞋子上床拿东西时很容易将鞋底的泥土、沙尘等脏物散落在下床同学的床上很不卫生。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摇晃方沙尘的学生双人床,由分离的上床和下床组成,共采用八根边长为38mm的方管作为立柱,其中下床使用四根立柱,下床尺寸为2000mm,宽900mm,高500mm。上床也使用四根立柱,上床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两立柱与下床长度方向一侧的两个立柱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上床的立柱分别与下床临近的立柱中心距为43mm,上床的尺寸为长2086mm,宽1000mm,高1700mm。
四川大学 2016-09-28
纳米活性碳酸钙的制备技术的工业开发
1 成果简介碳酸钙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性能稳定等特点,广泛用于橡胶、塑料、涂料、造纸、油墨、食品、医药、饲料等工业部门。其中塑料、橡胶行业的碳酸钙消费量为 65%,造纸、涂料各占 15%和 10%,其它行业占 10%。 碳酸钙在橡胶、塑料等行业中的作用与其粒径有关,粒径在 1~3μm 的沉淀碳酸钙仅作为填充剂起增容作用,粒径在 0.01~0.1μm 之间的纳米碳酸钙具有补强、增韧的作用。 我国目前有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一百多家,总生产能力近 500 万吨,但工艺落后,品种单一,基本上采用简易的的间歇鼓泡式炭化工艺,产品大多为售价低廉( 400~500 元/吨)的大粒径( 2~5 微米)纺锤形产品( 图 1),而附加值较高(售价 3000~6000 元/吨)、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粒径小于 100 纳米的纳米碳酸钙产量甚微,仅占轻质碳酸钙总产量的 2~5 %左右。我国近年也有利用国内外技术进行纳米碳酸钙生产的报道,但生产成本较高( 1500~2000元/吨),且大多需 5 千万以上的巨额投资,中小企业难以适应。  图 1 普通纺锤型碳酸钙 (2-3 微米)                        图 2 纳米球型碳酸钙( 50-60 nm)2 应用说明清华大学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现已开发出一套崭新的纳米碳酸钙制备工艺和设备,通过加入特定的添加剂,在自行研制的高效传热传质碳化釜中进行反应,即可制得粒径为40~100 纳米的球型碳酸钙( 图 2)。本技术采用的添加剂价廉易得,所需设备大多为常规化工定型设备,易于为广大的中小企业采用。目前已在河北、江西建成年产 5000~10000 吨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厂。采用本工艺的生产成本仅为 1000 元/吨左右。3 效益分析按年产 10000 吨,每吨保守价 1500 元计算, 年创产值(万元): 10000´1500¸10000=1500,年创利税(万元): 10000´( 1500-1000) ¸10000=500。4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或合作开发。 开发年产 10000 吨规模,技术转让(专利使用)费: 150 万, 碳化塔设计费: 30 万元, 核心设备(气体分布器)设计及加工费: 100 万元, 碳化塔加工及配套设备:约 300~500 万元, 其它常规设备费(包括气体净化、活化、过滤、干燥、粉碎、分级):约 500 万元, 基建:约 200~400 万元, 厂房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
清华大学 2021-04-13
电容器用PET-PEN共聚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软件工程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其中电阻、电容、电 感等无源元件作为电子元器件的主体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而电容器占到 无源元件的40%~50%。用于电容器介质材料的主要有陶瓷、电解质和有机薄膜三大类,聚酯 薄膜作为电容器介质材料属于有机薄膜类。聚酯材料经双向拉伸工艺技术制成聚酯薄膜,聚酯 薄膜电性能优良,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较小的介电损耗角正切,且吸水性较小,尺寸稳定性 好,耐化学性好,很适合于制造低压电器的电容器。经PEN共聚改性的聚酯薄膜更兼具有耐热 性好、抗刮伤和化学稳定性高、气体阻隔性强、强度高、抗紫外线辐射等特点,可用作F级耐 热绝缘材料,制作超薄录像带及高性能电子元件,如旋转电极线圈、薄膜电容器、变压器等。 本项目进行PET-PEN共聚酯薄膜的研制和性能测试,开发形成电容器膜用PET-PEN聚酯 切片的合成技术和膜加工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4 45 4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