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藻生物保鲜膜高效高质产业化转移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格瑞智博生态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究的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是原创性创新性技术,技术壁垒非常高,难复制,拥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问世必将推动我国食品保鲜膜的高速发展。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项目阶段:完成实验室阶段效益分析: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ZL201410539503.6技术成熟度:已有样品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膜吸收去除二氧化碳技术
目前国内发电厂主要是燃煤发电,煤炭的燃烧使发电厂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占工业CO2 总排放量的30%左右,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燃煤电厂中二氧化碳的处理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燃煤电厂废气中二氧化碳的捕集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燃煤电厂尾气脱CO2 理论上有吸收分离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膜基吸收法和低温蒸馏法等。国际能源署在上世纪90 年代对上述几种脱CO2 法的调查研究表明,对烟道气脱CO2 较有前途的是“膜基气体吸收法”。膜吸收技术是膜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膜过程,通常使用疏水微孔中空纤维膜将气体与吸收液隔开。用于分隔气液两相的疏水微孔膜的可用材料广泛,可以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等。利用膜吸收技术捕集CO2 与传统的吸收塔相比,膜吸收可以对气、液两相流速宽范围独立控制,而且气液接触面大,能耗低,避免了液泛、雾沫夹带、沟流、鼓泡等现象发生。另外,膜吸收技术更有利于燃煤电厂尾气中CO2 的回收后再次利用,利用膜吸收技术回收的CO2 纯度高,可达到95%以上,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本技术以疏水中空纤维膜为气液两相间分隔界面,其较强的疏水性能可以防止液相的泄漏,另外所用膜材料能耐受强酸强碱的长期腐蚀,给膜吸收设备提供了更长的使用寿命。而所采用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还具有气液接触面积大、设备体积小等优点。以MEA、MDEA 等醇胺溶液为吸收剂,膜解吸过程相对简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设备投资低、分离效率高、使用周期长等优点,是具有广大前景并值得推广的技术。 技术指标:所用吸收剂:MEA、DEA 等醇胺类吸收剂;处理前CO2 含量≤10%;处理后CO2 含量≤0.3%;去除能力:99%;吸收剂回用方式:加热解吸循环;吸收剂热解吸温度:60~80℃;装置使用寿命1~2 年。应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燃煤发电厂尾气中CO2 的回收处理、烟道气处理及相关领域。市场分析膜吸收法捕集CO2 技术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优势;另外,吸收CO2的吸收剂可经过加热等方法进行循环利用,捕集的CO2 浓度较高,市场前景相当广阔。效益分析:本技术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成本低,与传统技术相比能耗大大降低,而且回收的CO2纯度较高,经过净化之后可再次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石墨烯和金属网孔复合膜柔性透明电极
透明电极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屏等光电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应用最多的用氧化铟锡(ITO)为制造的透明电极,但ITO存在脆性大,无法弯曲,近年来随着光电器件对透明电极需求的增加,铟的价格也大幅提高。由于石墨烯产业化后的预期成本低,成为柔性透明电极的主要材料之一,但在实际中由于大面积石墨烯总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其导电率,本项目结合石墨烯和纳米金属网孔的优势制备出石墨烯和金属网孔复合膜柔性透明电极。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海藻生物保鲜膜高效高质产业化转移技术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格瑞智博生态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究的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是原创性创新性技术,技术壁垒非常高,难复制,拥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问世必将推动我国食品保鲜膜的高速发展。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生物膜促渗控释技术及药物(包括中药)贴片
1.心血管病硝苯啶骨架控释型贴片硝苯啶(Nifedipine)为心肌Ca2+通道阻滞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各型心绞痛、高血压。现市场上为片剂、胶囊剂。由于硝苯啶不溶于水,半衰期短(4-5h),多次口服后血药浓度有峰谷现象,过量易头痛、血压低副作用。我校研制的心血管病硝苯啶骨架控释型贴片可以改善药物传递速度,较长时间地稳态控制给药。/line2.事后避孕贴片(女用):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是效果可靠,应用广泛的避孕药,市场上有长效、短效片。1995年美国推出“事后片”,房事后8小时,次日口服0.75mg片剂两片可达到全月避孕。我校研制的事后避孕控释贴片可减少用药次数和副作用,有效期达1~3个月。我国为人口大国,该贴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line3.口腔长效控释炎痛贴:该贴片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引起的肌肉痉挛、双板区损伤,局部炎症等引起的疼痛、牙痛和口腔溃疡。将本贴片直接贴敷在颞下颌关节区皮肤上,可将吲哚美辛(消炎痛)或双氯灭痛药物直接导入靶组织,消除肌肉痉挛。此方法不干扰关节的生理功能,不影响饮食,无损伤,用药量少,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控释辅料采用生物材料,可食用,对人体无害。天津医科大学二附院口腔科100例临床评价疗效好,并通过天津市卫生局组织的技术鉴定。国内尚无此产品。/line4.强效镇痛控释贴片:该贴片临床应用于中度、重度癌症和手术期病人的镇痛。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物,其镇痛效力比吗啡高75-100倍,镇痛起效快,但药效代谢快、持续时间短,T1/2=20分钟,口服或注射具有肝脏首过效应,可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该贴剂给药可减轻上述副作用和延长药效时间达48-72小时。
南开大学 2021-04-10
P(VDF-TrFE)压电膜及树脂化学合成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金属表面磷酸盐化学转化膜新技术
金属表面化学转化是一种在溶液中发生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与基体结合 牢固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目的 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赋予耐磨耐蚀性能;用于涂装底层,提高附着力与 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改变表面光学性质等。 转化膜在普通钢铁材料表面已经多年发展,应用较为成熟。本技术已实现 难转化金属及合金表面的成膜,如钛与钛合金、不锈钢、镁合金等,解决军工 行业所使用优质合金材料表面防护的难转化问题。由于其与基底结合牢固及组 分与性能的可控性,当前已在国际上引起关注。
山东大学 2021-04-13
膜法制浆废水零排放成套技术与装备
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成功开发出膜法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包技术,在南通建成4万吨/日的废水处理示范工程,得到与自来水相当的净化水、工业盐以及干泥等产品,实现了零排放和废水的全回用,相当于新增一个再生水厂,全球首次实现制浆造纸废水的零排放,同时此项工程的建造成本及运行成本只有原定管道排海工程的一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多层膜复合而成的保温隔热材料
多层膜复合的保温隔热材料不仅通过膜与膜之间的空腔减少或阻断了热量的传导和对流,而且还对热量的辐射也有相当的阻滞作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是外保温技术,相关期刊论文也普遍认为外保温优于内保温,甚至在节能效果上也是如此。为了解决保温材料的厚度问题,构想出了一种多层膜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由很多层膜组成,每张膜的两面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差别相当大,其中一个面为高反射表面,另一个面为低反射表面,当若千层这种膜按照相同的排列朝向并列放置时,若将其周边以胶黏剂密封,就形成了一种保温隔热材料。这种多层膜复合的保温隔热材料不仅通过膜与膜之间的空腔减少或阻断了热量的传导和对流,而且还对热量的辐射也有相当的阻滞作用。与传统的保温材料相比,有望成为一种性能优异且应用前景广阔的保温隔热材料。这种材料若用于保温隔热材料,其显著优势有:1.厚度薄:若使用20层超薄膜,其厚度也只有仅仅3-4毫米。将有可能在内保温建筑装饰材料中得到推广。2.经济性好:材料重量轻,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低廉。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多级膜并行联产甘蔗植物水与蔗糖关键技术
本项目以甘蔗植物水与蔗糖为目标物质,开发了多级膜并行联产甘蔗植物水与蔗糖的技术,创建了“水-糖”联产的甘蔗加工新模式,不仅实现甘蔗食糖绿色加工,更重要的是率先实现了甘蔗植物水商品化利用。 一、项目分类 促成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关键性、标志性事件或人物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以甘蔗植物水与蔗糖为目标物质,开发了多级膜并行联产甘蔗植物水与蔗糖的技术,创建了“水-糖”联产的甘蔗加工新模式,不仅实现甘蔗食糖绿色加工,更重要的是率先实现了甘蔗植物水商品化利用,改变世界上甘蔗制糖只以蔗糖为目标物质、甘蔗植物水只能作为废水排放的现状,引领世界甘蔗糖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升级转型,为我国制糖产业创造直接产值超过百亿元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甘蔗产业长期亏损或微利发展局面,显著推动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国家战略物质食糖的供给安全。此外,甘蔗汁“零”添加生产工艺,也为甘蔗汁多元高值化产品与大健康产品的生产,如甘蔗啤酒、甘蔗保健醋、生态功能糖等创造可能,促进甘蔗糖业产业链拓展和延伸,显著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技术为广西大学独家拥有,目前已获2件发明专利保护(一种多级膜并行生产甘蔗浓缩汁及甘蔗饮用水的方法,ZL201510205328.1;一种多级膜并行生产甘蔗浓缩汁及甘蔗饮用水的装置,ZL201510206613.5)。同时在本技术的前后端生产环节或产品,如甘蔗(浓缩)汁高值化利用、功能糖生产等还获得14件专利技术保护,已形成有效技术壁垒。
广西大学 2022-08-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320 3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