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中国科大实现多种空间转录组分析算法的系统性评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瞿昆教授课题组通过设计一整套分析流程,系统性评估了16种空间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数据整合算法在预测基因或细胞类型空间分布方面的性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一种强力旋压的可旋性分析数值模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力旋压的可旋性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包括: 获取旋轮、模具和板料的工艺参数,根据工艺参数计算旋轮在旋压成 形前的参考点 M0 的坐标,根据工艺参数以及旋轮在旋压成形前的参 考点 M0 计算旋轮的轨迹,根据得到的工艺参数、旋轮在旋压成形前 的参考点 M0 以及旋轮的轨迹,并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 并绘制板料的网格,以得到强力旋压有限元模型,对得到的强力旋压 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仿真,以及与该坐标对应的板料网格上的内母线 上多个点的坐标,将外母线上多个点的坐标与对应板料网格上内母线 上点的坐标相减,以找出二者之间的最小差值作为板料的最小厚度。 本发明可用于指导强力旋压生产,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周期短的 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低温空间温度场数据可视化与模拟分析系统项目
项目简介 “低温空间温度场数据可视化与模拟分析系统”项目由泰州市沪江特种设备有限公 司委托开展。运用空间温度在线监测和计算机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技术,实时分析空间的 温度场变化,实现空间温度场的优化,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 系统根据空间需要,布置多层、多处测点,依靠传感器及相关仪表,通过 485 通信 方式实现本地数据与计算机之间的传输。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实时监测空间 各处的温度分布,并以三维彩色视图显示,可直观观测空间的温度场的动态变化特征, 指
江苏大学 2021-04-14
有机电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陈军团队受Nature子刊《自然评论·化学》编委会邀请,发表题为“有机电极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前景分析”的综述论文。该文章深入阐述了有机电极材料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着重分析了有机电极材料的实际现状和应用前景,有助于学术界和工业界充分了解有机电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潜力和待解决的问题,有望激发更多应用导向的研究工作,进而促进未来有机电池的商品化应用。文章第一作者为卢勇博士,通讯作者为陈军院士。 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社会化等方面凸显作用,并有望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大规模应用。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是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其中过渡金属资源大都不可再生,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复杂、成本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等难点问题。因此,可循环再生的电极材料开发已成为电池领域的学术前沿和重大需求。 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含有丰富的碳、氢、氧等元素而显现出可再生、绿色环保、低成本和高容量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机电极材料的制备具有合成创造的特点。有机电极材料一般可以从植物中(比如玉米等作物和苹果等果蔬)直接提取或者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得到;在有机材料提取制备、电池装配和回收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因而体现了很好的循环和可再生性。然而,有机电极材料还面临着在电解液中溶解度大、导电性差、密度低等难点问题,其材料特征、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等亟待深入理解。 陈军院士团队的综述论文围绕有机电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提出见解。文章指出,有机电极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控特点。根据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反应电位,有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正极或者负极活性材料。文章首先讨论了有机电极材料本身的各种关键性质,包括材料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密度、电导率、能量效率、价格、资源可用性和热/化学稳定性。其中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是材料的基本电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会受到材料密度和电导率的影响,其他因素如稳定性和价格等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接着从实际电池应用角度分析了电极中活性物质的单位面载量和电解液用量等因素对全电池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软件对以有机材料为正极或者负极的实际锂电池体系进行了模拟,得出了相关电池体系的性能(如整体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价格等参数。结果表明,n型有机正极材料特别是羰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1-04-11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贯入试验数值分析与试验评价
技术创新性: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提出了沥青高温黏度和软化点是影响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剪变形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技术依托单位:天津第三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城建大学 技术性能特点:明确了粗细集料分布均匀的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级配范围;提出了破坏荷载、破坏模量等评价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主要指标;可进行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和应力吸收层复合式路面结构高温抗剪性能的评价。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XM-MZ01中医面诊、问诊检测采集分析系统
XM-MZ01中医面诊、问诊检测采集分析系统(中医面诊仪)   XM-MZ01中医面诊、问诊检测采集分析系统通过对病人面部图像进行分割、人机病症问诊作答,结合医生专业诊断,给出专业诊断结果并打印成报告,该系统能达到辅助中医临床诊断的作用,从数据库中读取面诊以及问诊信息数据,建立和编辑病例,建立中医诊断报告。中医面诊检测分析系统采用形状模型实现对眼睛、鼻子等器官进行定位,提取出额头、下颏和两颧区等人脸区域。通过采用K-means算法对面部图像的颜色进行提取,计算不同的颜色聚类中心的距离而进行面部颜色的分析;通过采用改进的2DPCA对面部图像进行特征抽取,通过计算测试样本特征与训练样本特征之间的余弦距离,实现对面部图像的光泽分析。   功能特点: ■ 软件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 随时可以添加、删除病人信息并自动保存。 ■ 采集分析流程:新建病人、问诊采集、面象采集、分析 结论、保存病例。 ■ 问诊采集主要是病人对照数据库中的各种症状进行挑选,通过回答 88 道试题( 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最后进行提交并由系统自动判断。 ■ 面象采集主要是在特定的光源环境下,采用高清晰摄像头 获得患者面部的图像信息,将这些特征值与特征数据库中的阈值进行比对,给出面色分析结果。可分析12种面色: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正常、淡白、淡红、红、 深红、暗红、紫黑。 ■ 分析结论主要是给出问诊和面诊的结论。问诊部分的结论有定位结论和定性结论,面诊部分的结论为面诊概述。 ■ 测试结果用表格显示,简洁易懂,并可以生成PDF文件保存以便查询,也可以打印体质报告。 ■ 软件建议丰富,包括体质特征、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起居调理。 ■ 软件一机一码,使用安全。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祼鼠筋肉含量 小动物体成分分析与成像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简介:   MiniQMR清醒小动物体成分分析与成像系统适用于测量活体小鼠、大鼠及其他动物体内全组分的台式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可快速、无损准确的测量动物脂肪、水分、瘦肉含量,并提供成像功能,进行脂肪分布研究。  MiniQMR清醒小动物体成分分析与成像系统(动物脂肪/代谢测量仪),是基于核磁共振(NMR)原理的分析技术。不同组织中H质子含量以及H质子的弛豫时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可通过核磁共振信号强度与弛豫时间差异,用特定的信号处理与算法将脂肪、水分、瘦肉含量快速的区分开来。该方法可在小动物清醒状态下完成测试,测试过程对动物没有伤害,可对同一动物模型进行长期持续研究,排除个体差异影响。该仪器可用于从事糖尿病、肥胖症、代谢研究和营养学的科研机构、相应的大学和制药公司。技术指标:1、磁体类型:永磁体;2、磁场强度:0.5±0.08T,仪器主频率:21.3MHz;3、探头线圈直径:60mm;应用领域:1、肥胖研究2、糖尿病3、营养学研究4、药理学5、骨质疏松症6、心脏病学等研究仪器优势与功能:1、脂肪含量测定2、瘦肉含量测定3、自由水含量测定4、脂肪分布成像5、几分钟内检测全身的肌肉、脂肪和水分含量6、适合不同体位的测试,放样对测试无影响7、永磁体,无维护费用,使用成本低8、适用于裸鼠、小鼠和大鼠9、测试过程无损伤,对动物无风险10、动物可在清醒状态下测试,无需麻醉,测试过程简单应用案例一:快速测定老鼠脂肪,瘦肉含量应用案例二:脂肪分布-核磁共振成像测试应用软件注:仪器外观如有变动,以产品技术资料为准。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MICROTEST 7120 功率计/频宽100kHz/50阶谐波分析
单相功率电表 7110/7120 ‒待机功率解析度达 0.001W ‒具波峰因素比显示 ‒更高 50 阶谐波分析能力 ‒1000 组量测数据保存空间 ‒电流波峰因素最高 CF9 ‒自动换档速度快   ICROTEST Power Meter 7110/7120的输入电流波峰因素可达到CF3/CF9 并拥有量程范围内所有数据均能量测优异特色,自动换档速度上亦是同等级功率表更快 能迅速锁定电流量程、准确进行功率消耗分析,量测范围从0.001W到16KW均能量测   MICROTEST 7110/7120 能量测内含DC成份的AC功率消耗 对于分析正负半周不对称电器之电流信号,得到的功率因素PF更准确 市面上电器产品为因应欧盟对电器的待机规范,厂商均致力于将待机功耗尽可能降低 并能帮助电器厂商精准分析自家产品的待机功耗并能搭配个人电脑做长时间功耗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看产品视频  
东莞中逸-益和MICROTEST 2022-06-29
李光鹏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ZGA-regulator在体细胞重编程中作用机制
终末分化的体细胞可以通过SCNT或者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技术,重编程至全/多能性的状态。与SCNT和iPS技术相比,化学小分子诱导(CiPS)仅使用化学小分子就能使普通体细胞发生重编程,逆转为多潜能干细胞。CiPS技术不仅简单,而且不受试验材料限制及不涉及伦理方面的问题,因此CiPS具有更广泛的科研、临床及育种应用价值。然而,CiPS的诱导耗时长且效率低,如何提高CiPS的诱导效率,是化学诱导细胞重编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针对哺乳动物SCNT和CiPS介导的体细胞重编程效率低与克隆动物出生率低等关键科学问题,利用课题组在2018年自主研发的“胚胎ZGA实时监测系统”,结合siRNA-repressor和mRNA-inducer技术,对16种“合子基因组调控因子(ZGA-regulator)”进行筛选。结果发现,Dux、Dppa2和Dppa4在体细胞重编程的早期阶段发挥关键作用。如用CRISPR-Cas9敲除Dux,克隆胚胎将完全被阻断在2-细胞时期。只有在瞬间过表达Dux(tOE-Dux),使其符合内源Dux时空特性时,才能提高核移植重编程效率,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D-SCNT。此外,D-SCNT结合干扰DNA甲基化酶(si-Dnmts)能够进一步提高克隆动物的出生率。研究还发现,特异性过表达Dux可以显著提高CiPS的细胞重编程效率和提高干细胞的多能性,并对相关机制做了阐释。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ZGA调控因子Dux在体细胞重编程中的作用机制,时空特异性过表达Dux可大幅度提高克隆效率和化学小分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建系效率,为干细胞的再生医学与生物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内蒙古大学 2021-02-01
成都世联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干细胞药物研究及医美产品研发成果
成果背景:国家从2011年“十二五”将细胞治疗列为重要发展和重点支持产业以来,细胞临床应用和细 胞药物研发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16年“十三五”规划和《细胞制品指导原则》更是明确了:1. 细胞治疗要构建专业化服务平台;2. 加速细胞等生物新药创新和产业化。再到2017年“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支持领域:1. 加强免疫细胞治疗原创性研究及临床转化;2. 重点加强干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引导规范化临床应用。目前,全球已有16个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适应症涉及多种难治性疾病。然而,我国目前尚未有干细胞药物问世,市场需求空间极大。团队(公司)介绍: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直属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专注于细胞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医学美容等领域的转化、应用、技术开发。团队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工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坚持以专业技术研发为导向,生产制备规范化为基础、质量检测标准化为准则,专注研究、创新技术、完善服务,致力于打造国内细胞技术领域的一流品牌,为细胞技术行业树立新标准,引领国际细胞行业。团队权威专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青年“86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 1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1人获得成果:目前项目正在寻求股权投资,有意向者可联系科转云平台获取详细商业计划书,进行沟通对接!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2 133 134
  • ...
  • 252 2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