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长安大学李宇亮教授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李宇亮教授研究认为,近年来,配位聚合物(CPPs)因其灵活的性质可调性,成为设计和制备无机锌基材料的优质来源。
长安大学 2022-06-08
河北工业大学产教融合育人成果亮相第61届高博会
4月15日—17日,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以下简称高博会)在福州举行,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和产教融合育人的创新成果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和好评,副校长郎利影和刘炳胜受邀作大会主题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 2024-04-18
获奖成果176项!重磅科技奖名单公布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的公告》,经公示和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获奖成果176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25项,找矿奖12项,青年科技奖39项。
自然资源部 2024-10-28
专家报告荟萃㊺ | 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慧:线上线下融合 夯实四级网络
第三届高校心理健康创新发展论坛是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同期学术活动。期间,王慧主任以《线上线下融合  夯实四级网络——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她指出,如何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共同的重要课题。
高博教育博览会 2025-03-24
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⑫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杨建新: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iCenter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
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9-28
吉林开放大学
吉林开放大学 2025-05-20
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成套技术
高速列车所受空气阻力占总阻力的85%以上,且轨道交通特有的列车高速交会、高速穿越隧道等诱发空气动力,将严重危及行车安全。中南大学高速列车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以“减阻降耗、安全舒适”为目标,形成了“基础研究-平台研建-技术研发-工程应用”高速铁路空气动力学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创建高速列车气动外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建立人/车/隧耦合空气动力安全理论与技术、大风环境下铁路行车安全技术、建立实车空气动力学试验系统和评估方法,并制定了列车空气动力学相关标准。 1.高速列车气动外形设计制造 创建了一套从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到结构工程化设计的列车车体研制方法,提出减小列车空气阻力、降低交会压力波、优化流场品质的外形结构设计方法。目前,完成已投入运营的流线型列车外形设计共33种。 2.动模型试验装置 动模型试验系统由试验台、动力系统、加速系统、控制系统、测试系统、制动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试验模型组成。主要参数:模型列车速度:200-500km/h;模型比例:1:8-1:20,单线运行或双线交会。在该试验装置上已完成了我国各型列车、隧道、线路的气动设计、模型试验研究。动模型试验通过改变其周围流场,完成空气动力试验;可解决高速列车交会、穿越隧道、连续地面效应等模型实验难题,与风洞试验互为补充。 3.横风-动模型实验装置 作为国际首创的“横风-动模型实验装置”,突破了国内外现有风洞实验和动模型实验的技术瓶颈,实现“近地风场-运动物体-地面设施”相对运动为一体的瞬态测量,成为近地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不可替代的实验装置。可用于研究高速列车、地效飞行器、飞机起降、舰载机着舰、巡航导弹超低空飞行等近地运动物体的动态失稳机理、周围流动控制机制。 4.风/沙/雨/雪环境专用试验平台 风/沙/雨/雪环境专用试验平台有三个试验段:低速试验段、高速试验段、强风考核试验段。高、低速试验段串联布置,强风考核试验段与高速试验段可互换。该风洞具有两种运行模式:回流运行模式,适用于较低风速和常规实验标定;直流下吹模式,适用于特种试验(降雨和风沙模拟)和强风考核试验。该平台可用于风环境下列车及部件气动性能实验,风速、风向传感器检定实验,风、沙、雨等恶劣环境模拟实验。 5.车体交变气动载荷试验装置 该装置主要用于分析列车高速穿越隧道时,所产生的交变气动载荷导致车体气动疲劳、乘员舒适度问题。主要参数:压力变化范围:±20kPa;压力变化周期:3-60s。主要功能:(1)通过多源阵列控制车体抽吸动作,可模拟±20KPa范围内周期和非周期的压力瞬变过程,对车体施加交变气动载荷,评价车体在交变气动载荷下的疲劳寿命;(2)采用波形追踪逼近控制技术,真实再现车内外压力演化过程,实现车体承受气动载荷谱的准确模拟,研究车内压力变化率对人耳舒适度的影响。
中南大学 2022-12-20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是一所具有67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2004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2005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并成为试点单位联盟理事长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7年,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地处宁波,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分设钱湖、回龙等校区。校园风景优美,教学设施完善,获省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学校”“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创新办学18年来,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文、经、管、理、工、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藏书量230万余册。现有商学院、法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外语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46个本科专业,2万多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现有教职工1300余名,拥有高级职称教师近600名,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151”人才、高校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学校拥有国家教学团队、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省高校创新团队、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等。 学校拥有省重中之重学科、一流学科、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75个省级平台。近两年,在浙江省分层分类评价多科性教学为主型高校中位居前列。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700多项,成果转化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85亿元。 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54个平台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教学成果奖77项。 校政企协同,产科教融合。学校成立新闻学院、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凤凰数字创意学院、“互联网+”商学院、华为网络学院、网易直播学院、临港城乡设计学院等 7个行业特色学院,旨在为行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并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现对行业的有力支撑,从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首届理事单位”“教育部首批创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浙江省创业型大学试点高校”,在2017年创业时代网“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中位列第47名。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公布,我校学生毕业三年后创业率达到8%,居全省前列。用人单位对近三届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为90左右,高于浙江省本科平均值。 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营造浓厚国际化氛围。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7年学校联合中东欧国家、美法等国36所院校以及56所国内高校商学院共同成立“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培养多语种、跨文化的复合型商业应用人才。与美国、英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6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辟交换生、海外学习等各种类型的合作项目。2017年近400位学生分赴20多个合作院校学习交流,学生遍布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0余个国家。来自4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生在校攻读本科、硕士学位以及进修学习。 内涵式发展,社会声誉日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万里学院的报道达2000余次。 学校坚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服务型的办学追求、创业型的办学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特征,恪守“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弘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大学精神和“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校训传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势,以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着力形成以产科教融合、校政企协同、国际化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四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浙江万里学院 2021-02-0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滨江高教园区,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浙江艺术学校和浙江省电影学校合并筹建,2002年正式建院。学校有60余年办学史,曾五次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艺术学校。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经省编委办批复增挂“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牌子,2017年入选浙江省高职优质建设校。 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浙江省文明单位。同时是文化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校占地230多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4000多人,教职工400余名。有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技术、文化管理6系和浙江艺术学校(学院附中)、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社会科学部、教学实践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开设27个专业,其中戏剧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4个专业被列为全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戏剧影视表演、舞蹈编导、声像工程技术、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文物修复与保护5个专业被列为全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戏剧影视表演2个专业被列为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艺术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学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中专到高职60余年办学过程中名师荟萃,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竹笛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戏剧导演杨小青,央视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周迅、舞蹈家山翀、民族器乐名家詹永明、吴蛮、形象设计师毛戈平等。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在文化部、省文化厅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长期广泛地开展面向全国和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培训工作,形成了社会培训的浙江品牌;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在整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非遗保护等相关教学资源及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基础上,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和文化队伍培训“双轮驱动”。 学校积极面向浙江建设全国文化发展示范区需要,秉承“大文化视野、特色化办学”理念和“求真尚美 精艺 修为”校训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专业结构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度,着力建设表演艺术类、文化科技和艺术设计类、民族文化和文化服务类三大专业群,巩固深化“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涵育相融合”办学特色,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力争打造优质高职院校,为加快建设文化浙江、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培育更多文化浙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由国家旅游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高等旅游院校。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拥有萧山、千岛湖两大校区,共占地108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校园内碧草如茵,楼宇隽永,两大校区分别与钱塘江、千岛湖交相辉映,萧山校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校区依山傍湖,尽享5A级景区资源,是理想的求知圣地。学院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浙江省旅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升格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院现为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唯一一所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院校,同时也是第一所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旅游院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7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高职优质校建设单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学院设有酒店管理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外语系、艺术系、烹饪系、工商管理系、社科部、千岛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系(部、院),开设有酒店管理、导游、烹调工艺与营养、空中乘务等28个与旅游业密切相关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专业1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紧紧围绕旅游办专业、围绕旅游育人才、围绕旅游搞科研、围绕旅游强服务,积极探索育人模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3个,其中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建有浙江旅游博物馆、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浙江省旅游智库、浙江省乡村旅游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旅游培训中心、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浙江省旅游统计数据中心等机构平台,设有旅苑酒店、旅苑国际旅行社、旅苑会展公司等“旅苑”品牌系列“校中店”。校企合作方面,学院先后与省内50多个旅游重点县(市、区)和开元旅业、乌镇旅业等18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宋城集团、艺龙集团等企业共建企业制学院9个,形成以省部共建为重点、局校共建为支撑、“1+6”校企(地)合作工程为平台的多方联动式办学机制。2016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秉承“励志、惟实、博爱、精致”的校训,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高品质的教学团队。学院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全省第一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全国首批“中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现设有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澳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在莫斯科成立的中俄旅游学院是浙江高校在俄罗斯设立的第一所境外办学机构,不断深化“开放多元、互融共建、文化分享”的国际化办学机制。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威廉•安格理斯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意大利ALMA国际餐饮学院、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美国迪斯尼公司、阿联酋迪拜豪华酒店集团、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日本温泉饭店等80余家全球顶尖旅游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每年出国(境)留学、研修、实习、访问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同时招收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荷兰等国留学生近百名,聘请外籍教师30余名,85%的一线教师与管理者有国(境)外学习培训、考察访问经历。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256人,教职员工560名,其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48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其中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名,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5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6名,浙江省学科带头人1名,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22名。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5门。 “互融为和,克己为礼,业精于勤,功成于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继承与发扬“和礼勤进”的旅院精神,走“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接轨国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有社会之责任、敬业之精神、博爱之胸怀、国际之视野的旅游英才,努力建设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着力打造旅游教育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人才培养的摇篮。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214 21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