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专家报告荟萃㊺ | 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慧:线上线下融合 夯实四级网络
第三届高校心理健康创新发展论坛是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同期学术活动。期间,王慧主任以《线上线下融合  夯实四级网络——浙江工业大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报告。她指出,如何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共同的重要课题。
高博教育博览会 2025-03-24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是一所具有67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2004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2005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并成为试点单位联盟理事长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7年,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地处宁波,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分设钱湖、回龙等校区。校园风景优美,教学设施完善,获省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学校”“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创新办学18年来,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文、经、管、理、工、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藏书量230万余册。现有商学院、法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外语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46个本科专业,2万多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现有教职工1300余名,拥有高级职称教师近600名,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151”人才、高校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学校拥有国家教学团队、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省高校创新团队、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等。 学校拥有省重中之重学科、一流学科、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75个省级平台。近两年,在浙江省分层分类评价多科性教学为主型高校中位居前列。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700多项,成果转化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85亿元。 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54个平台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级教学成果奖77项。 校政企协同,产科教融合。学校成立新闻学院、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凤凰数字创意学院、“互联网+”商学院、华为网络学院、网易直播学院、临港城乡设计学院等 7个行业特色学院,旨在为行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并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现对行业的有力支撑,从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首届理事单位”“教育部首批创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浙江省创业型大学试点高校”,在2017年创业时代网“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中位列第47名。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公布,我校学生毕业三年后创业率达到8%,居全省前列。用人单位对近三届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为90左右,高于浙江省本科平均值。 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营造浓厚国际化氛围。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2017年学校联合中东欧国家、美法等国36所院校以及56所国内高校商学院共同成立“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培养多语种、跨文化的复合型商业应用人才。与美国、英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6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辟交换生、海外学习等各种类型的合作项目。2017年近400位学生分赴20多个合作院校学习交流,学生遍布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0余个国家。来自40多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生在校攻读本科、硕士学位以及进修学习。 内涵式发展,社会声誉日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万里学院的报道达2000余次。 学校坚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服务型的办学追求、创业型的办学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特征,恪守“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弘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大学精神和“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校训传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势,以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着力形成以产科教融合、校政企协同、国际化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四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浙江万里学院 2021-02-0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位于杭州市钱塘江南岸滨江高教园区,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浙江艺术学校和浙江省电影学校合并筹建,2002年正式建院。学校有60余年办学史,曾五次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艺术学校。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经省编委办批复增挂“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牌子,2017年入选浙江省高职优质建设校。 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化建设示范点、浙江省文明单位。同时是文化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 学校占地230多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4000多人,教职工400余名。有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技术、文化管理6系和浙江艺术学校(学院附中)、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社会科学部、教学实践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开设27个专业,其中戏剧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4个专业被列为全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戏剧影视表演、舞蹈编导、声像工程技术、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文物修复与保护5个专业被列为全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戏剧影视表演2个专业被列为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艺术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项目。 学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中专到高职60余年办学过程中名师荟萃,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竹笛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戏剧导演杨小青,央视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周迅、舞蹈家山翀、民族器乐名家詹永明、吴蛮、形象设计师毛戈平等。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在文化部、省文化厅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长期广泛地开展面向全国和全省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各异、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培训工作,形成了社会培训的浙江品牌;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在整合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非遗保护等相关教学资源及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基础上,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和文化队伍培训“双轮驱动”。 学校积极面向浙江建设全国文化发展示范区需要,秉承“大文化视野、特色化办学”理念和“求真尚美 精艺 修为”校训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专业结构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度,着力建设表演艺术类、文化科技和艺术设计类、民族文化和文化服务类三大专业群,巩固深化“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涵育相融合”办学特色,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力争打造优质高职院校,为加快建设文化浙江、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培育更多文化浙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由国家旅游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办高等旅游院校。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拥有萧山、千岛湖两大校区,共占地108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校园内碧草如茵,楼宇隽永,两大校区分别与钱塘江、千岛湖交相辉映,萧山校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校区依山傍湖,尽享5A级景区资源,是理想的求知圣地。学院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浙江省旅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升格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院现为全国唯一一所旅游类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唯一一所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院校,同时也是第一所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旅游院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7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高职优质校建设单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学院设有酒店管理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外语系、艺术系、烹饪系、工商管理系、社科部、千岛湖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系(部、院),开设有酒店管理、导游、烹调工艺与营养、空中乘务等28个与旅游业密切相关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专业1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紧紧围绕旅游办专业、围绕旅游育人才、围绕旅游搞科研、围绕旅游强服务,积极探索育人模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3个,其中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建有浙江旅游博物馆、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浙江省旅游智库、浙江省乡村旅游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旅游培训中心、浙江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浙江省旅游统计数据中心等机构平台,设有旅苑酒店、旅苑国际旅行社、旅苑会展公司等“旅苑”品牌系列“校中店”。校企合作方面,学院先后与省内50多个旅游重点县(市、区)和开元旅业、乌镇旅业等18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宋城集团、艺龙集团等企业共建企业制学院9个,形成以省部共建为重点、局校共建为支撑、“1+6”校企(地)合作工程为平台的多方联动式办学机制。2016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秉承“励志、惟实、博爱、精致”的校训,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高品质的教学团队。学院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全省第一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全国首批“中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现设有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澳国际酒店管理学院,在莫斯科成立的中俄旅游学院是浙江高校在俄罗斯设立的第一所境外办学机构,不断深化“开放多元、互融共建、文化分享”的国际化办学机制。学院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澳大利亚威廉•安格理斯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意大利ALMA国际餐饮学院、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台湾高雄餐旅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美国迪斯尼公司、阿联酋迪拜豪华酒店集团、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日本温泉饭店等80余家全球顶尖旅游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每年出国(境)留学、研修、实习、访问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同时招收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荷兰等国留学生近百名,聘请外籍教师30余名,85%的一线教师与管理者有国(境)外学习培训、考察访问经历。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截至2018年10月,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256人,教职员工560名,其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48名,“双师型”教师占90%以上。其中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名,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5名,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6名,浙江省学科带头人1名,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22名。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5门。 “互融为和,克己为礼,业精于勤,功成于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继承与发扬“和礼勤进”的旅院精神,走“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接轨国际”的特色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有社会之责任、敬业之精神、博爱之胸怀、国际之视野的旅游英才,努力建设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着力打造旅游教育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人才培养的摇篮。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校训为“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 学校以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为特色。目前面向全国16个省(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8545人。设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科学技术学院合署)、艺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等11个学院(部)。开设32个本科专业,涉及14个外语类专业。其中,英语、旅游管理为省级优势专业,俄语、阿拉伯语、日语、小学教育、旅游管理、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注重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加强“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类专业建设。学校建有实践教育基地190余个。学生国际视野宽阔,外语优势明显,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屡创佳绩。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服务于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世界文化交流大会、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西湖博览会、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国际大型活动,连续三年获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G20杭州峰会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世界浙商大会志愿者、世界文化交流大会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今年,近百名学生考入美国纽约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积极打造“多语种、跨学科、国际化”的学科建设特色,成效初显。现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等5个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拉丁美洲研究所和德国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现有拉美研究与中拉合作、浙江文化“走出去”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下设阿拉伯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所),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国际旅游与休闲等24个研究机构。 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拉美区域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智库。学校是教育部“国培计划”重点培训机构、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建设基地、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学校长期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国内开展各类教师培训,获得良好声誉。学校公开出版《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小学生世界》等报刊。其中《教学月刊(中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政府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浙江省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项目单位,已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智利、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学分互认、学位联授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年均派出学生250余人次,同时招收来自北美、拉美、东欧、西欧、中亚、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来校进行长短期学习,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与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合作共建在该国的首个孔子学院。 学校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现有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内,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所。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多语种同声传译、多语种文化体验、普通话考试中心等113个实验室(房间数);建有录播和微格教室10间。有独具特色的外语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19种经管类实训平台等。多媒体学习资源丰富,有2万多小时的外语声像资料,同时还建有13路卫星电视(CNN、BBC、NHK、TV5、KBS、古巴视野,以及CCTV的英、西、阿、法、俄、韩语等频道),并通过IPTV平台覆盖校园网,将学习资源延伸到学生宿舍。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90.16万册,其中多语种外文原版图书10.81万册;电子图书54.2万种,其中外文电子书22.2万种;中外文报刊1070种;有中外文数据库24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经济为主要资料的外语馆藏特色。 学校当前正在全面深化校内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品质,努力推进特色发展与内涵发展,满怀豪情地朝着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阔步前行!
浙江外国语学院 2021-02-01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2000年划转浙江省管理,同年6月升格筹建高职学院,2002年1月正式建院,主要为经济金融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并于2009年以优异成绩圆满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2017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 学校位于美丽的钱塘江畔、杭州下沙大学城,占地面积612亩(含德清学院),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10131名,教职员工500余人,正高职称53人,其中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首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十大标兵人物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学团队1个;拥有浙江省杰出教师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151人才”20人,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8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1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学校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在高等教育类18种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连续11年保持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多篇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浙江省劳动模范集体”“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被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学校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全国财经类高职院校联席会主席单位、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会长单位、浙江省商务发展研究会会长单位。 学校下设金融管理学院、投资保险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互联网金融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体育军事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银领学院、明理学院、淑女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等14个教学机构;设有浙江农村合作金融学院、浙商银行培训学院、金融投资学院等特色培养机构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浙江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浙江省跨境电商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开设金融管理、保险、会计、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22个专业,与中国计量大学联合培养互联网金融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其中金融管理、会计、国际贸易实务、保险、投资与理财、市场营销、商务英语为浙江省优势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农村金融、财务管理、文秘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主持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国际贸易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支持项目,金融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实务、文秘、互联网金融等5个专业作为组长单位牵头修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国际金融、保险、投资与理财3个专业作为副组长单位协助修订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市场营销、会计专业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国家专业标准修订工作。学校拥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3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外贸单证操作》是全国认定的22门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一,学校建有8个校内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60余个省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和100余个校外紧密型产学合作基地。学校捷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是浙江省“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单位,与美国、澳大利亚院校联合举办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在籍学生500余人。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共吸引来自韩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喀麦隆等数十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独资的杭州资信评估公司和控股的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及浙江金苑培训中心是学院服务社会的主要窗口。 办学40余年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励精图志、开拓进取,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金融机构输送了近6万名优秀的经济金融人才,约占全省金融从业人员的1/4,前期毕业生大多已走上领导岗位或成为业务骨干,有近百名校友成为省级分行及以上领导,其中支行副行长以上干部5000余人,学校被誉为浙江省金融界的“黄埔军校”、“行长摇篮”。学校坚持“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培养并举”的方针,以学生“千日成长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以“品德优化、专业深化、能力强化、形象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工程,按照“一年熟练岗位、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主管、七年实现发展、九年成就事业、一生平安幸福”的要求积极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浙江省打造万亿级金融产业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跨越式发展。作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实践理念引领、服务引领、品质引领、文化引领和创新引领,瞄准全国一流重点名优高职院校的目标,为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创新,建设更高品质幸福金院而努力奋斗!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厅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浙江水电技工学校和1984年成立的浙江水利职工中等专业学校,2007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与浙江省水利水电干部学校合署办学。建校以来,学院秉承“厚德 笃学 修能”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树校”的办学方针,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建成了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文明单位,是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水利建设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钱塘江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由校本部、大江东校区和城北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998.9亩,校舍建筑面积17.68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生活用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0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93万册。 学院立足浙江,依托水利行业,以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以水利水电、建筑艺术类专业为特色,相关专业协调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工程与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部)6个教学单位,开设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等22个专业。学院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特色建设专业项目10个,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优质专业、骨干专业、示范专业及水利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11个。建成国家及省级精品课程、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16门,省部级以上重点教材、优秀教材、新形态教材等31种,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 学院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建有18个校内实训基地、356个联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立现代学徒制学院“大禹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行业培训考证提供服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的10余所国(境)外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与美国贝茨学院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圣马丁大学开展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办学。学院于2008年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1年被评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14年被省人社厅认定为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16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截至目前,学院共有在校全日制学生6700余人。拥有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以高、中级职称为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05人,其中专任教师228人。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75.87%,双师素质比例达82.46%。近年来,学院通过实施“一平台、三维度、四梯度”教师培养计划,聘用技能大师、能工巧匠、职业经理人担任技能导师等措施,打造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行业认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水利“325拔尖人才工程”等各类人才项目获得人员30余名。 学院不断深化文明校园建设, “扬伟人精神、树厚德之人”的“伟人文化”和“承大禹之志、传治水文化”的“治水文化”两大核心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涵养校园文化精神,引领学院和谐发展。展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进各项事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为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水利类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是一所司法警官院校,主要培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和基层司法工作者,以及安全防范技术、司法信息技术等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隶属浙江省司法厅。 学院前身为1982年8月创办的省劳改工作干部训练班。1984年5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省劳改工作学校,后相继更名为浙江省司法警察学校、浙江省第三人民警察学校。2002年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2008年,学院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7年,学院入选浙江省优质校建设名单。 目前,学院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司法职业教育前列,是全国司法警官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唯一的一所司法部与当地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0年,学院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 建有良好办学基础条件,目前占地面积536亩(分为下沙、乔司两个校区),建筑面积16.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6415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275万元、纸质图书51万册,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4个。(上述及以下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10月) 建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377人,其中高级职称111人(正高33人);有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青年教师16人、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17人;近十年,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项、科研成果奖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项,出版专著63部、教材113本。 建有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与课程,建有专业11个(不含专业方向),其中浙江省“十三五”建设优势专业5个、特色专业5个;国家示范专业5个、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3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部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 毕业生成为全省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的中坚力量,现有在校生3167人,累计为浙江省及部分省市区政法系统及其他相关行业培养输送了2.2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浙江省监狱和戒毒单位一线民警中,学院毕业生占到了70%,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我院毕业生约占55%,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有130多人。 是全省及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在职教育培训基地,拥有“司法部杭州培训中心”“浙江省司法行政培训中心”和“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培训基地”“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近五年年均培训学员1.7万余人次。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合格院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院校。先后获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先进社科组织”“浙江省文明单位”等荣誉。 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袍江新区。校园面积410余亩,总建筑面积14.6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00万元,图书馆藏书68.1万册。设有农业经济管理、烹饪旅游、艺术设计、汽车技术、财会金融、经济贸易等六个系和基础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全日制在校生近6400人。教职工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25%,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7%。 学院依托系统,服务“三农”,立足地方,面向全省,接轨长三角,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所需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现开设有各类专业22个,其中涉农类专业9个,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资助项目等中央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建设等项目5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形成了以“三农”专业为特色,以现代商贸专业为主体,旅游、艺术、汽车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不断丰富和拓展“政校行企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绍兴市委市政府等合作成立了绍兴市旅游学院、绍兴市农民学院、袍江汽车学院、咸亨学院、浙农茂阳学院等,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30余家。注重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工作,是全国首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省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基地”。近三年来,积极拓展涉农培训项目30余个,培训涉农人员总数达7000人。 建设高职院校以来,学院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历年新生报到率平均在9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据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47%,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师生技能大赛成绩突出,近三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及行业协会奖100余项,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350余项。 以“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精神为内涵,以人文氛围浓郁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践行“四业贯通 四方满意”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志愿者之校”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展望未来,学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抢抓机遇、深化改革,认清新形势、探索新道路、创造新优势、谋求新发展,秉承“树人成德 行知达材”校训,努力建设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涉农类高职院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六个浙江”做出应有的贡献!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2021-02-01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南水乡、鲁迅故里——浙江绍兴,始创于1981年,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 学校现有稽山、镜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300亩,校园建筑面积42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2万余册,电子图书114余万册。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了8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34%。学校正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博士引进和培养‘双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国境外研修计划、设立“张巨昌教育奖”等,为教师发展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平台,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拥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百余名,其中博士外教25名。 学校设有英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国际商学院、网络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有34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5个学科门类,含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捷克语等13个外语语种,是目前浙江省开设外语语种最多,也是省内唯一开设印度尼西亚语和泰语专业的本科高校,在小语种外语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和品牌优势。 学校已形成了以文学为主干,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多学科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外国语言文学是浙江省一流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为绍兴市重点学科;朝鲜语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和省“十二五”优势专业,英语、法语、传播学、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英语和日语2个专业为绍兴市特色(重点)专业。 学校是“联合国学术影响”组织成员,科研、教研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学校立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9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东北亚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基地(备案)。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是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禹与传统文化研究创新团队”是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完备,建有1个省级外语实验教学中心,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备有同声翻译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室、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网络编辑专业实验室、视频图片编辑专业实验室等教学实验设施设备;建有小语种外语学习沙龙、外语文化体验室、日本茶道馆、实验酒店以及SPT外语文化街等体验异国文化的校园文化设施;建有创业学院,大力拓展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完备的条件。 学校以“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建设百年名校”为愿景,坚持“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立足平凡、追求卓越”的信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规范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建校”为办学指导方针,重点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外语+”战略、学科差异化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国际化特色战略等“五大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探索与实践SPT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外语+”的人才培养战略,让外语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外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比较系统地掌握商务、经济、管理、新闻传播等方面的知识;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比较全面地掌握外语应用能力,以满足经济 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浙江省高校前列,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特色战略,国际合作办学成果显著。在浙江省教育厅对外发布的浙江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中,学校连续三年在“浙江省其他本科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名前茅。目前学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已经覆盖13个外语语种,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台湾地区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派出700余名学生出国(境)进行长短期语言文化交流,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等留学项目;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400名左右。 在“和成·育秀”校训和“自信、和谐、竞成、人文”的校园文化引领下,学校开展具有国际特色、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组建了浙江省高校第一支大学生教官队,目前有学生教官200余人。大学生教官队承担了学校每年的新生军训任务,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同时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4年9月,浙江省军区教导大队授予学校为全省唯一的大学生教官培训中心——“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大学生教官培训中心”。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全面开展各类志愿、义工服务,把《社区义工》作为课程纳入学分,连续三年服务世界互联网大会,并作为杭城以外唯一入选高校为G20杭州峰会提供翻译志愿服务,展示了越秀大学生志愿者的靓丽风采,受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浙江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形成了“越秀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2015年5月13日下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来学校调研办学情况后,指出:“越秀很有活力,学校的办学目标很清晰,办学思路很明确,祝愿今后在创新、特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发展得越来越好”。夏宝龙书记的评价,既是对学校办学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今后发展的殷切期望。 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学校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行进在创建中国民办大学“双一流”、把“越秀”建成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的奋斗征程中!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184 1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