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深海自主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海自主采样器。本实用新型包括直线电机组、连接板、支撑筒、采样筒端盖、盖板阀组、采样筒;其中,直线电机组安装在采样筒外壁上,并且和支撑筒通过连接板连接;支撑筒穿过盖板阀座上的通孔,将盖板体压紧在一边;采样筒端盖与采样筒连接;盖板阀组通过轴肩定位固定在采样筒端盖和采样筒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水样的保真采集,具有结构简单、自主性强、拆卸方便、密封可靠的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Ø  成果简介:本装置主要采用了激淋式横管降膜蒸发、多效闪蒸、多效回热、强化冷凝、强化对流等多项先进的强化传热传质措施,并有效地减少了装置中海水的热容量,使装置升温更迅速,运行五分钟即有淡水产出。装置中海水的蒸发与蒸汽的冷凝潜热得到了多次重复利用,使系统产水率得到成倍的提高,是传统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产水率的五倍,平均每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日产水量12公斤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生产的淡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500ppm)。该装置可以视用户情况专门设计,而且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二噁英在线长期采样监测系统
针对垃圾焚烧、钢铁冶炼等烟气中固态和气态二噁英类物质的检测,国内目前采用手动监测方式,监测结果覆盖时间段较短,对于烟气排放整体情况体现不足,同时手动监测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对一线检测工程师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本项目开发的二噁英在线长期采样检测系统突破了复杂变工况等速采样控制等关键技术,可实现600小时以上的连续自动采样,可大大改善二噁英监测的效果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图1.二噁英在线长期采样监测系统组成图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6
二噁英在线长期采样监测系统
本成果针对垃圾焚烧、钢铁冶炼等二噁英排放受控企业的监控需求研发的一种自动化监测产品,替代传统的人工取样监测,服务于环保部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针对垃圾焚烧、钢铁冶炼等烟气中固态和气态二噁英类物质的检测,国内目前采用手动监测方式,监测结果覆盖时间段较短,对于烟气排放整体情况体现不足,同时手动监测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对一线检测工程师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们开发的二噁英在线长期采样检测系统突破了复杂变工况等速采样控制等关键技术,可实现600小时以上的连续自动采样,可大大改善二噁英监测的效果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土壤静态采样(挥发性有机物)
产品详细介绍土壤取芯工具,用于土壤化学分析如果土壤采样是为了测定挥发性成分是否存在,如苯、甲苯、二甲苯、氯化烃等,那么应当使用避免样本暴露在空气中的取样器。取样也最好保持土壤团块原样,防止与空气接触。这些条件在装运土样到实验室的过程中也必须满足。使用特别的取芯工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土样中挥发物和氧化物的损失。样本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与合成材料接触。取心工艺符合标准NEN 5743(带挥发成分的土壤或沉积物取样)。土样体积为226毫升。装置还适用于静态土样的湿度容积百分比测定。样本是由小型的取心工具取得的,该工具装有薄管壁的不锈钢取样管。取样管最好是推入土壤,也可以用带尼龙头的钢锤取得样本后,冷却样本管并封好,以备装运到实验室。此时可用小型土钻或去芯机,从取样管中再次取样。装置中包括:一只事先钻孔和清理钻孔的Edelman钻,用于各种土壤;一只不锈钢取心设备,配备多个取样管,垫块和绝缘板。还有底盖,样本挤压器和维修材料。整套装置装在铝制装运箱内。使用本装置,可在5米以上深度取样。优点取样设备符合含挥发成分的土壤或沉积物测定标准。适合测定湿度的容积百分比。不会将样本暴露在空气中。不需要用罐筒等装运样本。由于钻透过程中阻力小,以及锤子带有尼龙头,所以装置也适用于较硬的土壤。钻头装有阀门,确保能建立真空,这样土样在取出土壤时可留在取样管中。配带有土心抓取器和衬垫的取样管,可以用在非常松散的土壤中。
成都耀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延滞渗透与反渗透的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浓度差动力单元、海水淡化单元以及位于两个单元间的压力传递元件。浓度差动力单元包括中空的一号海水腔和与之相邻的中空的浓海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的渗透膜,该单元用于将不同浓度的海水间的盐差能转化为静压力。海水淡化单元包括中空的二号海水腔和与之·686·相邻的中空的淡水腔以及位于两腔室间只允许水分子透过的反渗透膜,在静压力下反渗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海水提取硫酸钾高效节能技术
项目简介本项目是一种用天然沸石从海水提取硫酸钾新技术。原料海水、苦卤和饱和卤水经过离子交换和硫酸钾分离等工序提取硫酸钾,并付产氯化镁、精盐(或工业盐)等产品。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是由河北工业大学等单位新近开发的海水提取硫酸钾高效节能新工艺。该成果于2000年1月23日通过了由河北省科委主持的、有两院院士等多名全国同行参加的专家鉴定,获省级成果证书。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工艺属于国际首创,且该工艺与现有的硫酸钾生产工艺相比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制盐及盐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效益提供了一条可靠的技术途径。本项目工艺的特点为:(1)硫酸钾生产成本较现有硫酸钾生产技术有大幅度的下降,约为1900元/吨左右;(2)原料全部来自海水,无需外购氯化钾等原料。每吨硫酸钾需苦卤(30°Be’)15 m3,饱和卤30 m3,海水约1000m3。二、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本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和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成果,成功完成了百吨级中试,突破了一系列工程化关键技术,为进一步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设计依据。三、 技术指标本技术的技术经济指标为:(1)产品质量:①硫酸钾:达国家GB20406-2006优等品标准,其中,K2O≥50%;②精制盐(或工业盐):达国家食用盐(或工业盐)一级品标准;(2)分离工艺钾和氯化钠回收率:≥90%;(3)硫酸钾生产成本低于1900元。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3项。四、 市场前景硫酸钾是一种优质无氯钾肥,既可作为肥料直接施用,也可用于生产三元复合肥。由于硫酸钾具有的高效、无氯和低盐值等优点,因此,硫酸钾及其三元复合肥深受农民的欢迎。近年来,随着硫酸钾开发热的升温,国内陆续建立起一批硫酸钾生产厂,据不完全统计生产能力已达300万吨以上。但由于技术经济不过关原因,大多数企业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国内硫酸钾的需求仍主要靠进口。本技术依成本优势,产品硫酸钾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五、规模与投资需求1万吨/年硫酸钾投资总额估算为4100万元。六、 生产设备锅炉、离子交换柱、蒸发器、离心泵、水电气配套。七、 效益分析每吨硫酸钾生产成本1900元。 对于1万吨/年硫酸钾工厂(联产5.48万吨精盐和4万吨氯化镁),年利税总额2600万元。八、合作方式技术转让。九、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袁俊生电   话:022-60204598邮   箱:jsyuan@hebut.edu.cn。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一种海水液压溢流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液压溢流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一端的组合阀座,容置在阀体腔内的阀芯部件、弹簧以及设置在阀体另一端的弹簧座,其中,所述阀芯部件设置在阀体内,其包括阀芯和用于容置所述阀芯的球座,所述阀芯与阀座接触形成阀口,所述球座一端为球窝,用于定位阀芯,另一端与一弹簧抵接,该弹簧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弹簧座上,该弹簧座外周装有密封圈,与阀体形成静密封;该弹簧座通过阀体端部一压盖进行限位,该压盖中心通过螺纹与一调节螺杆相连,通过该调节螺杆调节压盖位置实现对所述弹簧座的限位调节,从而调节阀的设定压力。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定压阀或安全阀工作于海水液压系统,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启闭特性优良,工作稳定可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三倍浓缩海水淡化专用阻垢剂
本系列产品是在南京工业大学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5万吨日三倍浓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2015BAC08800)的基础上,开发系列海水淡化专用阻垢剂,主要由螯合剂、功能高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在3倍浓缩海水中能有效地防止水中碳酸钙、硫酸钙等垢的析出,在自主设计的基于双路对比的动态评价装置上连续运行2000多小时、千吨/日的LT-MED装置连续运行6个月验证药剂的性能,阻垢效率大于95%,其性能超过国外著名水公司的药剂,达到同类技术国际领先水平,具有使用浓度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新技术
该项目为国际上首次利用等离激元增强效应实现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该研究发现,三维铝颗粒等离激元黑体材料具有宽太阳光谱超高光吸收效率,大大提高海水淡化过程中光热转换效率;铝纳米颗粒的局域等离激元光学共振效应使得漂浮在水面的紧密排列的铝颗粒附近区域产生极高的局部温度和电磁场增强效应,有利于快速有效的淡水蒸汽产生,多孔结构提供了有效的蒸汽逃离通道;材料制备采用低成本金属铝为唯一原材料,采用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自组装制备方法,且材料的淡化性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南京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67 2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