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昊星风阀:助力医教融合升级守护关键环境与人员安全
昊星风阀:助力医教融合升级守护关键环境与人员安全
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2025-02-2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25-04-27
海洋学院王喜冬教授团队在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动力学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王喜冬教授团队在海盆-跨海盆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强度低频变异的调制机理、盐度障碍层变化机理及其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卫星海洋遥感数据重构海洋三维温盐场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带气旋强度尤其是迅速强化的预报是限制热带气旋预报水平的一个瓶颈,是热带气旋预报中面临的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课题组研究生开展了海盆-跨海盆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强度低频变异的调制机理研究。基于观测和数值模拟试验,发现冬季ENSO通过影响沃克环流和罗斯贝波列的传播调制次年夏季北大西洋大气海洋热力和动力环境,进而影响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的数量和强度等。该研究成果强调了赤道东太平洋冬季海温异常季节持续性效应对北大西洋热带气旋活动的重要性,为提高热带气旋气候预测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Quan等,2019);同时,也发现在夏季风后的孟加拉湾,与ENSO相关的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诱导了沃克环流和罗斯贝波列的变异,导致北印度洋热带和热带外的大气和海洋状态形成偶极子状异常结构,继而诱导了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南北振荡,伴随热带气旋生成位置的变化,热带气旋的强度也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Fan等,2019)。 印太暖池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海域之一,大量的降雨在印太暖池近表层形成强的盐度层结,诱导障碍层的发生,从而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深入研究印太暖池盐度障碍层变异规律及其控制机理对提高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预测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课题组成员提出了控制孟加拉湾障碍层年代际变化的机制,发现PDO通过影响沃克环流的年代际变化间接地调控孟加拉湾障碍层的年代际变化,而赤道印度洋罗斯贝波和孟加拉湾沿岸开尔文波在年代际尺度上对障碍层的变异影响较小;动力学分析显示,淡水通量引起的卷挟和平流过程主导了孟加拉湾北部海域障碍层的年代际变化,而淡水通量和海表热通量诱导的卷挟过程主导了孟加拉湾南部海域障碍层的年代际变化(Pang等,2019)。另外,还发现孟加拉湾北部深厚的障碍层对近二十年季风后孟加拉湾热带强化率的变化有重要影响,显著地促进了强化率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近二十年热带气旋轨迹向东北方向发生了偏移,孟加拉湾北部深厚的障碍层限制了热带气旋诱导的海面冷却,进而促进了热带气旋的强化(Fan等,2020)。 卫星遥感可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海表观测数据,特别是微波遥感即使在热带气旋期间也能获得大量的观测数据。然而,卫星观测资料只能提供海洋表层信息,如何有效地同化卫星遥感资料从而获得上层海洋热盐结构是海洋数据同化领域中亟需解决的前沿难题。课题组根据不同海区的动力学特征,基于表面强迫准地转理论,从动力映射角度建立了海洋表层与次表层之间的关系模型,该技术可利用实时的卫观测海表温度、海表盐度和海面高度资料,快速地估计三维温度、盐度、密度和流速等海洋状态(Chen等,2020)。
河海大学 2021-02-01
服务三农的安全可靠电子交易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本成果针对我国农村幅员广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难以推广电子交易的现状,积极响应国家“三农”战略,研制适合农村应用环境的电子交易平台、交易终端和专用芯片,形成了服务三农的整套电子交易解决方案,为农村金融业务提供了创新电子交易产品,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新型支付渠道。 成果基于多学科交叉和创新集成的技术路线,首创了基于瘦客户端型B-C/S架构的低成本、易维护金融交易平台和交易终端;通过专用芯片降低了终端成本,提高了终端可靠性。项目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16项,其创新点解决了电子交易终端应用于我国农村复杂环境下的成本、维护、安全、可靠性等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该成果荣获201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南大学 2025-02-06
一种全程实时数据统计的丝杠健康保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程实时数据统计的丝杠健康保障方法,该 方法通过数据的全程实时采集,丝杠位置区间划分,对采集的数据分 区间统计;求取丝杠各区间统计指标值的标准差,用标准差表征丝杠 的不均衡工作状况;判断各区间统计指标值的标准差是否大于所设定 的阈值,对丝杠的工作状况和各区间相对健康状态做出预测判断。本 方法可在数控系统内部实现,不需要附加任何额外的传感器和存储设 备,不受外界干扰,使用方便;可以监测丝杠的不均衡工作状况,并可 提供自动预警;可用于指导调整工作台的位置,避免机床工作台在某 个位置长期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 Storm 实时流计算框架的消息可靠处理保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Storm 实时流计算框架的消息可靠处理 保障方法,包括:①预处理阶段,对环境做初始化工作;②集群计算 过程中对已经发射并正处于计算状态的数据进行跟踪;③发射任务在 监听到消息处理成功的信号时,清空缓存区中属于它的所有子元组的 跟踪信息;④发射任务在监听到消息处理失败的信号时,定位产生处 理失败的任务的位置和待恢复数据;⑤根据跟踪信息和 xml 文件构建 消息恢复程序,然后从缓存区读取待恢复数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传输的可靠性保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传输的可靠性保障方法,包括传感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采用基于动态工作周期调整的高可靠网络组织方法和传感器网络中各传感器节点之间及与汇聚节点之间采用基于2阶段重传的高可靠数据传输方法。在网络组织可靠性保障方面,将传感器节点的工作模式划分为正常工作和网络修复两种模式,并通过动态工作周期调整保证节点在两种模式下都能进行间歇工作,从而同时保证节点低功耗特性和快速网络修复能力。在数据传输可靠性保障方面,采用了基于2阶段重传的高可靠数据传输方法,保证在出现数据传输错误甚至链路中断时的数据完整性,并将数据传输错误对于数据实时性的影响降至最低。
浙江大学 2021-04-13
用于高频海洋雷达的双频收发共杆天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高频海洋雷达的双频收发共杆天线系统,该系统将可在双频下同时接收雷达回波信号的两个水平正交环天线和可在双频下交替用于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的垂直单极子组合在一根支杆上;用于目标方向测定(DF)时,利用两个正交环接收回波信号的内在本质特征直接得到接收天线的理想方向性图,不需要进行天线方向性图的麻烦的现场测量;而且同时采用两个频率工作的雷达极大地提高了探测性能。天线支杆组成单极子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刚性,因而使该天线系统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不需要拉绳。
武汉大学 2021-02-01
掘金海洋高科技知识产权价值
本书以明确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为基础, 从创造海洋知识产权价值的高度来研究知识产权,战略和海洋高科技的关系, 在分析我国海洋知识产权的现状及竞争态势的基础上, 识别出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维度的四个层面: 财务价值层面,市场价值创新层面,成本结构层面和溢价持续性机制层面, 由此构建了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地图, 并进一步将战略地图的维度按时间顺序进行动态展开和按空间布局分解成评价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绩效的细分指标, 形成评价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绩效的指标体系, 应用在海洋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以引导催生海洋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5-06
海洋牧场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一、技术背景 东海近岸海域易受台风和风暴潮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故建设海洋牧场时需充分考虑人工鱼礁的安全性。该海域传统的人工鱼礁投放以沉底式为主,在以软相泥地为主的区域设置后往往会出现滑移、倾覆和掩埋的现象从而影响鱼礁稳定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此外,东海区海洋牧场基本以资源养护型为代表,几乎没有产业带动能力。 在此背景下,设计一套既能抵抗强台风又能保证效能的鱼礁系统显得颇为重要,而融入产业服务功能又是维持海域海洋牧场活力的必由之路。为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团队经过多年酝酿和探索性试验,研发了一套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二、技术要素组成 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由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两部分组成。锚礁系统通过高强度缆绳连接底部鱼礁和上层筏式构件(图1),形成浮式藻场的着生介质系统。由表层大型天然海藻、养殖海藻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强大的固能传质网络,为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打下基础。   图1 每20个锚礁构成一个锚礁群(225m×25m)  锚礁系统中形成的能量和物质将通过牧食和碎屑食物链从表层传向底层,发挥海洋生物泵和表底层耦合的综合效应。在锚礁系统区形成的资源增量将通过大型平台礁系统进行回收利用(图2)。 平台礁由高强度钢桩、鱼礁底座、多层圆盘礁、柔性鱼礁和上层镂空廊道五大要素构成(图2)。首先根据地质调查情况确定打桩的数量和深度。钢桩设置好之后,在其上套入鱼礁底座和圆盘礁,使底部周围形成三型鱼类活动的主要生息场。上层柔性鱼礁可作为大型海藻附着基而用,从而增加上层水体空间异质性,丰富微生境格局,为中上层附着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和摄食场所。最后设置上层廊道,为休闲海钓和海上观光等产业活动的融入提供平台。休闲海钓是牧场区鱼类资源回收的主要方式,而企业承包锚礁系统是拓展其海水养殖的重要方式。由此,构建出一套在东海区具有极大推广价值的海洋牧场构建模式(图3)。   图2 大型平台礁系统的结构要素   图3 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组合布置后的效果示意图 三、技术创新点 (1)新的鱼礁系统是以初级生产力调控为核心目标,强化表层水体生物群落稳定性、提升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目标的全水层锚礁系统。该系统通过功能型环保构件的有机结合,营造大规模浮式藻场,形成饵料生物聚集区、幼鱼庇护区、成鱼育肥区和附着生物生长区;并通过生物泵作用影响调控底层水体的能流和物质循环,为增殖底栖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优化其群落结构创造条件。 (2)沉底鱼礁的设计根据表层浮礁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生态功能辐射效能,选用抗沉陷锚式鱼礁和大型平台礁。这两种鱼礁结构均为首创,前者在发挥礁体本身对三型鱼类聚集效果的基础上,同时起到固定上层浮礁构件的锚系作用;后者以钢桩打底、嵌套分层固体构件并环绕柔性构件的方式,在中下层水体形成较大规模的底鱼礁系统。这两种鱼礁系统的设计在工程上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生态上以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社会效益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构建出适合东海区等高海况海域的全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该模式的一大优点是将鱼礁易在淤泥底下陷的缺陷变为功能性优势,以台礁方式避免礁体偏移走位,确保人工生境系统的稳定性,无需进行鱼礁抗滑移倾覆方面的工程核算,提高了工程效率。 (3)以整体打桩方式进行台面立柱布局,礁体穿孔套入钢桩,用热铸法固定圆形钢板控制鱼礁位置,两层钢板相隔1m,可控制组合鱼礁底部的台礁支脚插入底泥层1m左右。这种组合下可实现鱼礁系统抵抗几十年一遇的强台风,使之长时间发挥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服务的功能。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66 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