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洋工程监测遥控潜水信标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
国内首套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系统,包括海洋电性源拖曳式大功率电磁发射机、海洋拖曳式电场接收机和海底混场源电磁接收机。发射机具有变频发射、组合波形发射、大电流逆变发射的特点,可将强大的电磁波场导入海底介质;在拖曳、发射电磁波场的过程中,可向船上甲板监测单元实时传输水下仪器设备的多种状态信息,具备人机交互和仪器自身纠错的功能;接收机具有智能化、低噪声、大动态范围的运行指标,可自动完成实时采集、数据存储和级联分样,水下耐压及受控释放上浮的性能可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4-14
纳米增韧耐磨海洋污涂料
海洋生物污损,是指藤壶、贻贝、藻类等海洋生物在船舶、海底电缆、海上平台等浸没表面的附着生长现象。看似微小的生物群落,实则危害巨大:它们会增加船舶航行阻力,导致燃油消耗激增(据统计,全球船舶因污损每年多消耗约7000万吨燃油);会堵塞海底光缆、油气管道,影响通信与能源传输的稳定性;更会干扰海洋探测设备的精度,甚至导致勘探数据失真。传统应对方式依赖定期人工清理或使用含锡、铜等重金属的防污涂料,但前者成本高昂(大型船舶每年维护费用超百万元),后者则面临环保法规收紧(国际海事组织IM0已逐步限制有毒防污剂使用)的严峻挑战。 技术突围:中科院纳米所"纳米增韧耐磨海洋污涂料"的颠覆性创新 面对这一全球性难题,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给出了"中国方案"——其研发的"纳米增韧耐磨海洋污涂料",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突破了传统防污涂料的性能瓶颈,为海洋装备防护提供了长效、环保、经济的解决方案。 传统防污涂料常面临"防污期短"与"易脱落"的两难:为增强附着力,需提高漆膜硬度,但硬度过大会导致柔韧性不足,在复杂工况(如卷绕、弯曲)下易开裂;若降低硬度提升柔韧性,又易被水流冲刷脱落,防污效果难以持久。 中科院团队创新性地引入纳米复合增韧技术,通过构建"纳米颗粒-有机基质"互穿网络结构,大幅提升了漆膜的力学性能:一方面,纳米颗粒(如二氧化硅、碳纳米管等)均匀分散在树脂基体中,形成"应力分散点",有效抑制漆膜在弯曲、拉伸时的裂纹扩展,使漆膜耐弯折性提升3倍以上;另一方面,纳米级的交联结构增强了分子间作用力,漆膜硬度可达2H以上(传统防污涂料多为HB-H),高压强下(如深海高压环境)仍保持完整。这一突破彻底解决了"防污"与"耐用"的矛盾,让涂料在长期浸泡、机械形变等复杂条件下仍能稳定发挥防污功能。 成果发布于:2025 年 7 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大型太空海洋地球仪
产品详细介绍海洋地球仪,一种全方位的反映海洋地貌的专用地球仪。全方位的显示海沟、海盆、海丘、海岭、海底平原、海底高原、海底火山、等等海洋地貌。是深圳普天文科技独家推出的专用地球仪之一,从事海洋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2009年,受国际海洋测量协会及瑞典皇家海洋协会的盛情委托,本公司制作了世界最权威、最精确的海洋地形图,受到该协会负责人大褒赞赏。深圳普天文科技公司国家海洋局提供专业数据信息,推出海洋地球仪。2010年在法国尼斯展会一经展出,就以专业详尽的海洋地貌信息,精美的做工,吸引无数参观者的目光。展品已经被戈德斯尔摩大学马丁教授收藏。海洋地球仪目前已经在国内多个海洋研究单位成功过应用。普天文科技愿祝您在海洋研究工作上一臂之力   海洋地球仪图片http://www.putianwen.net/ProductView_16.htm
深圳市普天文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清洁制革关键技术的系列材料开发
成果描述:对于制革含铬或不含铬的固体废弃物,如废削匀革屑、修边固体。根据固体特征进行分别处理。 1)利用块状废弃固体制造再生革。 2)利用碎块废弃物制造蛋白复合物。市场前景分析:作为制革固体废弃物良好出路,以及低成本开发将有良好地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1)再生革:无纺再生革。厚度1.2~2.0mm,感官与修面革相同,用于制备家具座椅套、箱包、鞋里 2)蛋白助剂:溶液或粉剂。皮革良好地蛋白填充材料。替代同类助剂。 国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及应用
柴油机的燃烧以扩散燃烧为主,其燃烧速率决定于混合气形成快慢。大连理工大学隆武强教授团队发明了双层分流燃烧室和高扰动喷油嘴,结合缸内气体流动控制,有效地改善喷射油束的雾化效果和空间分布,从而提高燃油与空气混合的速度和均匀度,形成完整的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 双层分流燃烧室如图 1所示,燃烧室的活塞顶面开口直径大、凹坑深度浅、唇口突出且位置靠下,使燃油在燃烧室内产生分层流动与燃烧,加快油气混合速率,提高空间利用率。可降低油耗4%左右。 高扰动喷嘴如图 2所示,每组喷孔由两个子喷孔组成,呈“V”字形,子喷孔内的燃油在喷油嘴内部交汇。高扰动喷油嘴两个子喷孔内的流动汇聚时产生强烈的动量交换,即扰动,这个过程将一部分平均流动能转化为湍流动能,而湍流动能的急剧增加可以有效地增加雾化质量。如图 3所示,高扰动喷油嘴液相喷雾贯穿距受环境温度影响更大,蒸发速率更快,这种提高蒸发速率减小液相贯穿距的效果与提高喷射压力的作用相同。高扰动喷嘴能强化液体燃料破碎,控制喷雾贯穿距,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NOx及Soot排放。 高效清洁燃烧技术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美国发明专利-US10662866B2,美国发明专利-US10563569B2,日本发明专利-特许第6527875号,中国发明专利-ZL201210152367.6,中国发明专利-ZL201410061414.5,中国发明专利-ZL200810012342.X,中国发明专利-ZL03143790.7,中国发明专利-ZL03143789.3,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97761.X,中国发明专利-ZL201110428301.0),与国内外多家柴油机厂商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5-10
煤层水力压裂安全清洁高效采矿技术
该技术是坚硬煤层、高瓦斯煤层、动力灾害严重的矿井以及水害矿井开采中适用的安全清洁高效采矿岩层控制技术。该技术为解决硬厚煤层清洁高效开采、以及冲击煤岩顶板灾害、煤层隔水岩层采动破裂控制等综合机械化矿井安全清洁高效开采与防灾控制提供了简单适用的新方法。特别对我国瓦斯等级高、煤尘危害大、易燃发火、顶板(煤)冲击压力显现条件下的煤层开采适用。 2003 被授予陕西省优秀科技成果,科成登字 2003291 。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油田油泥原油清洁回收与残渣焚烧技术
油田油泥、含聚油泥属于危险废物,产量巨大,泄漏后对环境、生态会造成严重污染。本技术开发了油田油泥以及含聚油泥的热化学转化原油回收以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该工艺采用清洁热裂解技术耦合残渣焚烧工艺实现对油泥中原油组分的回收利用。热裂解产生高热值可燃热解气可以作为燃气储备。热裂后产生的固体残渣被送至焚烧炉,并辅以热解气进行焚烧处理,从而达到高效燃烧去除残留污染物的目的,热裂解过程以及残渣焚烧过程全部采用高温除尘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气化尾气洁净排放,烟气颗粒物粒径<1.5 nm。热裂解过程可回收高品质柴油类产品,残渣中油分含量<0.1%。整个工艺无任何废水产生。 本技术方案主要具备以下技术优势及创新: 1. 高效热裂解原油回收技术。完全实现含油污泥的深度快速油品回收。 2. 裂解残渣的焚烧技术,实现利用油泥自身热量实现热裂解过程的能量供给。 3. 高温除尘技术可以实现热解焚烧过程的可燃气体以及烟气的热态净化,大大降低后续处理成本。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非粮油脂高效清洁生产生物柴油
新型生物柴油管式反应系统,以新型ZrO2多晶泡沫陶瓷作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时间短、转化效率高、原料来源广泛,催化剂可重复利用,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水洗、中和操作,减少原料预处理且没有工业三废产生等特点。十分适合催化加氢、酯交换、脱羧、裂化以及异构化等反应。 该系统以废弃油脂为原料对其工艺特性等指标进行了验证,成功实现了废弃油脂向生物柴油的转化。目前,已经连续运行1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高技术申请专利14项。
南京大学 2021-04-14
清洁高效水体控藻载高价银材料
该成果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制备了载高价银材料,通过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应用,对藻类不仅有灭杀作用,同时抑制藻类增殖效果显著,且作用时间长,能够把水体藻类浓度控制抑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无银离子析出,是一种高效清洁、持久的抑藻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藻类生长旺盛的景观水体中。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