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系列
海洋
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
海洋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获奖成果瞄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迫切需求,突破了浮标用传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攻克了抗恶劣海洋环境、高可靠性、深海系留、拼装式浮标等技术瓶颈,研制了适用于近海、大洋和极区等极端环境监测的12种规格系列军民两用浮标产品,形成了我国浮标的系列标准,构建了我国海洋监测浮标技术体系,使浮标用传感器国产化率从10%提高到70%,扭转了浮标用传感器依靠进口的局面,显著降低了浮标平均故障率,使浮标在位可靠运行时间提高了三倍,观测数据接收率提高到95%以上,全面支撑了国家浮标网建设。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4-22
海洋
战略与闽台
海洋
人才培养学术活动在福州举办
4月15日,海洋战略与闽台海洋人才培养学术活动在福州举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05-06
济南义清堂科技成果转
化合
伙企业(有限合伙)
公司为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对接科研团队的技术落地,提供科研技术到产品商业化的全周期解决方案。公司人员均为中医药院校毕业,拥有高校研发平台资源和校外合作药厂生产配套资源,其中技术总监拥有超过十五年中药和化药一线研发及生产经验。核心工作为将科研技术对接生产企业,实现技术小试中试放大产业化落地,并择优遴选,对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积累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项目成果进行推广转化。
济南义清堂科技成果转化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025-01-07
农用抗
真菌
剂苯菌酮的合成新技术
苯菌酮 (Metrafenon) 属于农用抗真菌剂,用于防治谷物的粉霉病,也用于防治葡萄的霉斑 病。在国际上目前主要有巴斯夫公司生产。华东理工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发成功苯菌酮合成路 线,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苯菌酮合成工艺,做到工艺简便、收率高。所开发的苯菌酮解决了6-甲基-2-甲氧基苯甲酸合成的难题,也解决另一个关键中间体三甲 氧基甲苯的绿色合成。这二个中间体经过溴化、酰氯化和傅克反应即得目标产物。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杀虫
真菌
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
依据“杀虫真菌农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成果,申请人开发出“500 亿砲子/克杀蝗绿僵菌母药”、“100亿砲子/mL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产品,建成 年产2000吨制剂的生产线,生产的绿僵菌制剂防治蝗虫近1000万亩次,保护了生 态环境,取得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重庆大学
2021-04-11
治疗皮肤癣病药物―肤瑞
肽
癣病是由不同致病真菌感染皮肤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全世界约1/4的人口遭受此病侵扰。治疗癣病的药物虽然不少,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所谓“大夫不治癣,治癣就丢脸”即此意思;还有一些治癣药剂刺激性太大,或毒副作用大,患者不愿接受。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仍为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研制成一种新型皮肤消毒剂---肤康肽喷搽剂。临床上经常发现许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片段缩合制备利拉鲁
肽
的方法
利拉鲁肽,英文名 liraglutide,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类似物,序列为: H-His-Ala-Glu-Gly-Thr-Phe-Thr-Ser-Asp-Val-Ser-Ser-Tyr-Leu-GluGly-Gln-Ala-Ala-Lys(N-ε-(N-ɑ-Palmitoyl-L-γ-glutamyl))-Glu-Phe-Ile-Al a-Trp-Leu-Val-Arg-Gly-Arg-Gly-OH,分子式:C172H2
兰州大学
2021-04-14
从鸭血中提取血
肽
的研究
项目研究内容: 本项目充分遵循原料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原则,无 废料产生,可操作性强,易于进行产业化生产;产品安全、营养、无任何 化学试剂的添加,具有较高的活性及多种不同功能性质;在国内还没有对 鸭血综合利用生产多功能小分子血肽、 生物态血红素铁和血浆蛋白粉的研 究。 技术原理: 本项目采用空心采血刀宰杀鸭子放血,以封闭方式采集, 收集过程与传送链保持同步,连接软管,收集在添加抗凝剂的采血桶中;
南昌大学
2021-04-14
上海新
肽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生物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化工产品(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塑料制品、机电设备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上海新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海南热带
海洋
学院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是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三亚市人民政府、三沙市人民政府等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省属高校,是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也是海南省中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摇篮和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地。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1954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几经分合、调整、更名,于1993年由海南省通什师范专科学校和海南省通什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琼州大学(专科),2006年琼州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琼州学院,同年4月海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琼州学院。2009年学校主校区由五指山市搬迁至三亚市。2015年9月,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8年12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转隶归属学校管理。学校拥有三亚、五指山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2200余亩。现有总建筑面积53.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4238.49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112.24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53.4万册,电子图书153.7万册。学校现有18个二级学院,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法学、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已有海洋科学等19个涉海类专业(方向),确定了海洋人文历史、海洋旅游、海洋管理、海洋食品、海洋信息、海洋生物生态与环境等六大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和领域,初步形成了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海研发中心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此外还有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三亚国家大学科技园,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重点研究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教育部马来西亚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人社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院校,海南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两岸少数民族研究院,海南文学研究基地等科研实训平台。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84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41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20多人,双聘院士2人。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515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也有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2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0多人、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0人,本科生15200多人、专科生2800多人,留学生110多人。学校确立了“服务需求,心智为本,通专结合,德能并举,知行合一,创新自立,勇于担当”的人才培养理念,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先后设有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海南)三亚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等,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361项、省级奖励969项,其中在全国举办的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导游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2个、二等奖86个。学校注重发挥科技支持、文化影响、智力服务等作用,主办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成为“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一批国家、省、市科技创新项目;分别承担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组织开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博鳌亚洲论坛等公共国际事务公益服务活动及“三下乡”“四进社区”、义务支教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依托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交流合作优势日益彰显。学校先后与五大洲和港、澳、台共63个国家和地区的127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签署合作协议145份,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协议有87项。派出900多名学生做交换生、汉语志愿者、共同培养硕士生、游学生、海外实习生,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接收来华留学生300名,涉及15个国家。交流合作项目数十个,其中包括教育部批准的海南省第一个中外合作本科项目:中国-奥地利旅游管理项目。招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25名外教到学校工作。近年来,学校组织承办的国际论坛、国际研讨会20余场,接待和参加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会议200多次。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428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3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4项。海南黎、苗族本土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其中《黎族通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实现了海南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学校先后获得“海南省产学研结合十大杰出院校”“海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先进院校”、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优秀单位、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单位和海南省“十三五”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将秉承“明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三大机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海洋大学,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26
27
28
...
162
1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