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自主巡检机器人
山速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以各种特殊智能巡检需求为目标,以智能移动机器人为载体,搭载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其他检测以其作为荷载系统,以机器视觉——电磁场——GPS——GIS的多场信息融合作为机器人自主移动与自主巡检的导航系统,同事集成长数据传输系统为远距离信息回传及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远程控制提供保障,以嵌入式计算机作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平台。
山东山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6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建设专业的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培养高质量的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等专业人才。 提高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等专业建设水平,提升高校技术服务层次和能级。 提供充足的专业师资,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更新企业级教学资源、实验资源和项目案例,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06
智能交互式上肢康复机器人
智能交互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改进了现有动力型上肢康复机器人将电机放在运动关节处造成的噪声高、体积大等不足。在系统控制上,设计了多模态控制(语音控制、触摸控制、按键控制等)方式,使得控制更加符合人机交互控制需要,同时还设计了多种训练模式(被动训练、助力训练、虚拟现实训练等)。医、患、机三者交互,实现了医生跟患者,医生与机器,患者与机器之间的远程、无线控制。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智能交互式上肢康复机器人
智能交互式上肢康复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改进了现有动力型上肢康复机器人将电机放在运动关节处造成的噪声高、体积大等不足,将电机、减速箱、离合器等动力器件放在底座内,并采用基于齿轮的中央驱动设计,在实现简化机械臂的同时能完成肘关节曲/伸,肩关节曲/伸与内收/外展的多自由度活动。在系统控制上,设计了多模态控制(语音控制、触摸控制、按键控制等)方式,使得控制更加符合人机交互控制需要,同时还设计了多种训练模式(被动训练、助力训练、虚拟现实训练等),以适用不同阶段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针对该机器人设计的一款应用于手机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老年人智能陪伴机器人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如下: 给老人情感呵护; 它一款通讯沟通工具,方便老人与家人、医生进行沟通; 简单易用,仅仅需要语音对话,就可交互,完全解放双手; 丰富老人的娱乐生活; 老人的学习工具,老人可通过它学习知识(养生、广场舞、按摩等); 老人的生活助手; 一键求救; 健康监控伴侣。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BDS人型机器人初级版
产品详细介绍i-sobot 身高只有16.5cm,体重仅350g!置有17个超小型伺服器,拥有17个自由度;装有微型陀螺罗盘感应器(陀螺仪),自动取得平衡,跌倒后可自动爬起来;富有睿智、灵敏、顽皮的个性;是网络时代智能玩具的化身,网络信息的演绎;带有LED眼睛,Ⅱ代将会升级带摄像头;能够行走、做体操、可随音乐或掌声表演舞蹈、坐立、翻跟头、做各种套路动作;可播放音乐,还可发出与动作相应的声音;可以做240个动作、说200句短语、发出90多种音乐
东莞市博思电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水下机器人自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自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蓄能器、下舱盖、舱筒、上舱盖和皮囊依次固定连接,防水接头固定连接在上舱盖上;所述深度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下舱盖上,用于检测水下深度压力;上阀块、液控单向阀和下阀块通过管路依次相连,下阀块固定在下舱盖上;所述泵口压力传感器和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均安装于下阀块上;换向阀与上阀块通过管路相连;液压泵电机总成和溢流阀均通过管路与下阀块相连;所述深度压力传感器、泵口压力传感器和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板通过防水接头分别与外部电源和上位机相连。本发明采用完全的液压方案;通过蓄能器,实现主动排油被动回油;叠加阀块设计使结构紧凑,具有可靠、节能等优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穿戴式肘关节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穿戴式肘关节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便携式可穿戴的肘关节康复训练装置,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偏瘫患者,尤其以脑卒中患者并发的偏瘫后遗症人群为主。本装置拥有三种训练模式:被动训练,主动助力训练以及对侧训练。患者穿戴本装置后,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训练。且装置具有良好的仿生性能,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控制模式(语音控制,肌电控制,移动终端控制),以满足患者各种训练需求。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机器人轨迹赛竞赛平台及其机器人运行轨迹实现方法
机器人竞赛是中央 “ 科教兴国 ” 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和创新举措。 “ 机器人轨迹赛竞赛平台 ” 主要针对目前机器人轨迹赛竞赛需要裁判现场评判且评价机器人性能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的缺陷而提出,能够有效应用于机器人轨迹赛竞赛的现场裁判中且评价标准统一,能够有效应用于多种机器人轨迹赛,如机器人直线行走、直线花样行走、直线绕障行走、按规定图形行走竞赛等,使竞赛规则更为直观、明朗,减小了竞赛结果判断的人为误差。该成果已获专利 2 项。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AirFace医护服务机器人
2020年2月7日,上海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研究团队捐赠支援的2台AirFace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科研和医务人员昵称它们为“小白”。这两台智能机器人,即将进入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工作。 吴韬团队经过多年摸索,自主研制开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款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已连续两届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小白”身高1.45到1.6米,可以以每秒0.3到0.6米的速度,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而后自行“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376 3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