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磁场对电流作用实验器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利用海洋藻类资源开发海洋功能寡糖应用研究
本课题获得了十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藻多糖水解酶,并以此为工具见了海藻功能寡糖的制备工艺和生产线;制备了海洋功能寡糖(褐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的标准品(聚合度2-9),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属于移动通信中的高技术领域,该技术能够在目前蜂窝小区制及FDMA、TDMA、CDMA等多址方式下,利用用户的空间信息,在同一信道(频段/时隙/码道)中有选择性地接收和发送多路信号而不发生相互干扰,即将通信资源由时间域、频率域或码域而拓展到了空间域,从而使通信容量成倍增加,通信质量大大提高。该项技术的引入,是解决目前由于移动用户急剧增加而造成的通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科恩是一家实验室建设EPC总承包商,作为深耕实验室建设领域20年的行业先锋,我们始终以"科学设计·精准交付"为理念,为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高校科研、医疗检测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站式实验室解决方案。我们的业务范围不限于实验室规划设计、实验室装修装饰、实验室改造翻新、实验室施工、实验室水电气/暖通系统设计、实验室废气废液处理、实验室家具定制安装销售、实验室相关配件供应等。  
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装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24-12-11
海洋牧场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一、技术背景 东海近岸海域易受台风和风暴潮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故建设海洋牧场时需充分考虑人工鱼礁的安全性。该海域传统的人工鱼礁投放以沉底式为主,在以软相泥地为主的区域设置后往往会出现滑移、倾覆和掩埋的现象从而影响鱼礁稳定性和功能的持续发挥。此外,东海区海洋牧场基本以资源养护型为代表,几乎没有产业带动能力。 在此背景下,设计一套既能抵抗强台风又能保证效能的鱼礁系统显得颇为重要,而融入产业服务功能又是维持海域海洋牧场活力的必由之路。为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设计团队经过多年酝酿和探索性试验,研发了一套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构建技术。 二、技术要素组成 抗风浪全水层平台礁系统由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两部分组成。锚礁系统通过高强度缆绳连接底部鱼礁和上层筏式构件(图1),形成浮式藻场的着生介质系统。由表层大型天然海藻、养殖海藻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强大的固能传质网络,为海洋牧场资源增殖打下基础。   图1 每20个锚礁构成一个锚礁群(225m×25m)  锚礁系统中形成的能量和物质将通过牧食和碎屑食物链从表层传向底层,发挥海洋生物泵和表底层耦合的综合效应。在锚礁系统区形成的资源增量将通过大型平台礁系统进行回收利用(图2)。 平台礁由高强度钢桩、鱼礁底座、多层圆盘礁、柔性鱼礁和上层镂空廊道五大要素构成(图2)。首先根据地质调查情况确定打桩的数量和深度。钢桩设置好之后,在其上套入鱼礁底座和圆盘礁,使底部周围形成三型鱼类活动的主要生息场。上层柔性鱼礁可作为大型海藻附着基而用,从而增加上层水体空间异质性,丰富微生境格局,为中上层附着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和摄食场所。最后设置上层廊道,为休闲海钓和海上观光等产业活动的融入提供平台。休闲海钓是牧场区鱼类资源回收的主要方式,而企业承包锚礁系统是拓展其海水养殖的重要方式。由此,构建出一套在东海区具有极大推广价值的海洋牧场构建模式(图3)。   图2 大型平台礁系统的结构要素   图3 锚礁系统和台礁系统组合布置后的效果示意图 三、技术创新点 (1)新的鱼礁系统是以初级生产力调控为核心目标,强化表层水体生物群落稳定性、提升生物多样性为重要目标的全水层锚礁系统。该系统通过功能型环保构件的有机结合,营造大规模浮式藻场,形成饵料生物聚集区、幼鱼庇护区、成鱼育肥区和附着生物生长区;并通过生物泵作用影响调控底层水体的能流和物质循环,为增殖底栖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优化其群落结构创造条件。 (2)沉底鱼礁的设计根据表层浮礁系统的物理特性和生态功能辐射效能,选用抗沉陷锚式鱼礁和大型平台礁。这两种鱼礁结构均为首创,前者在发挥礁体本身对三型鱼类聚集效果的基础上,同时起到固定上层浮礁构件的锚系作用;后者以钢桩打底、嵌套分层固体构件并环绕柔性构件的方式,在中下层水体形成较大规模的底鱼礁系统。这两种鱼礁系统的设计在工程上以安全和效率为核心,生态上以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为原则,社会效益上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构建出适合东海区等高海况海域的全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该模式的一大优点是将鱼礁易在淤泥底下陷的缺陷变为功能性优势,以台礁方式避免礁体偏移走位,确保人工生境系统的稳定性,无需进行鱼礁抗滑移倾覆方面的工程核算,提高了工程效率。 (3)以整体打桩方式进行台面立柱布局,礁体穿孔套入钢桩,用热铸法固定圆形钢板控制鱼礁位置,两层钢板相隔1m,可控制组合鱼礁底部的台礁支脚插入底泥层1m左右。这种组合下可实现鱼礁系统抵抗几十年一遇的强台风,使之长时间发挥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服务的功能。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5-11
面向智能无人装备的国产高级综合电子与软件
(一)项目背景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大量无人装备应运而生并运用于实战。无人装备具有“空间多维、全天候、非对称、非接触、非线性”等作战运用特点,改变了战争构成要素、作战观念、组织形态和保障模式,颠覆了行业模式,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无人装备对未来社会影响和改变必将是整体性和革命性的,存在着无限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智慧化,是无人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时感知、动态组网、自主控制、智能决策、自我学习等是未来智慧无人装备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一切能力的赋予,离不开支持智能应用的高级综合电子及基础软件的支持。无人装备中计算系统的性能、可靠性、智能化、交互性等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或制约无人装备智慧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围绕未来无人装备的发展趋势与需求,研究满足要求的国产智能计算系统,为无人装备提供智能算力支撑。 (二)项目简介 针对未来无人装备对高性能、高可靠、智能计算能力的需要。研究了基于国产处理器、加速器和基础软件的智能计算系统,重点突破了国产器件系统安全认证、高性能、高可靠综合电子架构、异构资源统一开发环境、异构资源自适应管理、系统多级容错重构、面向领域的轻量化网络模型设计、智能应用容器化开发部署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出满足无人装备智能应用的高可靠、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标准接口的国产计算系统原理样机,并通过航天领域场景验证测试。 (三)关键技术 如下图所示,围绕无人装备智能应用,需要分别从高性能、高可靠硬件构成、高效平台管理、高可用应用接入和高效算法设计开发等方面分别展开研究。平台硬件层主要包括系统硬件身份认证技术、异构硬件资源统一组件服务技术,解决系统级硬件身份认证和异构资源统一表征和管理问题,为高安全、高性能异构计算奠定技术基础;平台管理层主要包括可重构计算架构、任务资源自组织协同与动态自演化策略、面向节点协同的动态集群构建、系统多级容错模型、多目标多约束下的任务资源最优匹配算法,为无人装备智能应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计算平台;高可用应用接入主要包括异构资源统一开发环境构建、系统感知的智能编译优化以及自动代码生成等内容,支撑系统综合调试,满足系统高可用要求;高效算法设计主要包括面向领域的智能应用开发流程设计、基于硬件感知的神经网络自动设计及联合压缩等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7-20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于1983年,亚龙智能是一家制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软件驱动型企业,肩负着“努力为全世界更多人带来技术与技能”的使命,是为各类院校、公共实训中心、企业培训中心等提供智能教育装备的供应商,是开展教育咨询、线上线下培训等教育产品服务商,是企业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服务商。 在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时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亚龙智能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项目,是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是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高职、中职青年教师实践基地,是教育部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基地,是教育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教育部签约的校企合作企业,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2个赛项的器材供应商。 亚龙智能服务全球万所院校和企业,每年超过2000万学员通过亚龙智能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技能,以独特的智能教育装备,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智能研发、数字双胞胎、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专业技术领域树立标杆,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参与共建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国际学院、亚龙丝路学院、鲁班工坊,提供各类国际技能大赛竞赛平台,输出“中国企业技术标准和院校课程教材标准”,为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和人才培养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服务。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亚龙智能为国内外院校共建“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开启“技术创新+人文交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项目——面向我国工业机器人职业培训的教育机器人系统,开发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培训等整体解决方案,在全国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服务。         亚龙智能以“十大倍增项目”为抓手,全面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内外市场营销服务,在1+X项目、竞赛项目、学业测评项目;基地项目、YXY项目、科技部项目;新专业项目、好奇星在线平台项目;培训项目、行业企业项目等为客户带来智能制造领域线上线下的惊喜。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12-07
江苏海洋大学
(null)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2-01
海洋防腐防污涂料
海洋防腐防污涂料作为功能性材料,除了对海水环境有优良的耐 腐蚀性能外,还具有防止海洋生物及菌类附着生长的功能。以自抛光/ 低表面能树脂为主要成膜材料,同时配以高效防污剂、功能助剂、高 性能材料等制备出一种高效的防腐防污涂层。产品特点:利用阻断微 生物细胞间通讯的原理防止海洋生物的聚集、自抛光/低表面能树脂为 主要成膜材料、优异的耐海水腐蚀性,优良的耐海洋生物污损性能, 良好的施工性能、可喷涂,可刷涂,可使用时间较长,对底材有良好 的附着力,不轻易从底材剥落,高固含,减少VOCs排放;适用于海洋环境中的多种基材,适用性广泛。 应用范围:海洋钢结构的防腐防污,包括船舶、集装箱、海上桥梁和码头钢铁设施、输油管线、海上平台 等大型设施。 64 润 滑 油 脂 作 为 最 重 要 的 先 进 石 化 材 料 被 列 为 “中国制造2025”发展重点新型材料技术线路,特 别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润滑油脂将代表 着我国润滑油脂研发技术迈入一个新的层次。目前 国内众多大型企业正逐渐使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手 操作,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这为工业 机器人润滑脂的开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场保证。
中山大学 2021-04-10
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辽宁省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黄海校区、渤海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使用海域面积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现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教职工近1200人,全日制在校生13600余人。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1个,分布在农业、工程、法律、翻译等4个类别,有46个本科专业。 学校学科体系完善,优势特色学科明显。水产一级学科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四;拥有国家级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大连海洋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承担质量工程项目和教研教改项目。“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近三届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8项,其中一等奖7项。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9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培训基地。获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特色(示范)专业,3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9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 学校有较为完备的教学科研平台。有农业部刺参遗传育种中心1个,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152项,省部级600项。有46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5项。“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刺参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分别于2012年、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刺参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3年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北方典型河口滩涂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4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沙蚕生物滤池研制及其在海珍品循环养殖中应用”获2015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北方海域全产业链现代海洋牧场生产模式构建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多生物功能群资源恢复的北方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应用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另外,学校获批4个水产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和菲律宾蛤仔“白斑马蛤”和虾夷扇贝“明月贝”。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79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9人。有“双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86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5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80人,其中百人层次16人、千人层次26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人,省、市优秀专家20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6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及领军后备人才7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培育计划2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5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 学校拥有浓厚的蓝色育人氛围,形成了以“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海大精神为核心的蓝色大学文化特色。学校积极倡导”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教风,不断培育“明德尚学、志存高远”的学风,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项目“蓝色讲坛”,拥有“海洋之声合唱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与世界13个国家(地区)的72所院校(机构)签订了友好协议,涉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五个大洲,学校的对外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大力开展国际教育,拥有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3+1”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以及多种校际交流项目,并且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确定为“优秀本科生国际项目”实施院校。学校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学生生源涉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建设“蓝色大学”为发展理念,朝着“特色鲜明、国家一流研究应用型海洋大学”的奋斗目标加速迈进!
大连海洋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883 8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