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柴油制备生产新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完成人简介:申烨华教授一直从事资源化学、化学生物学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化学与蛋白质化学,研究课题包括以沙生木本油料植物长柄扁桃为核心从事沙生植物产业化开发研究、以自主开发的新型生物柴油固体催化剂为技术核心开发生物柴油新技术、以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复性及结构解析为技术核心从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癌机理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北大学 2021-01-1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特征识别是利用人体的虹膜、指纹和人脸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项目处于产业化阶段,已授权相关发明专利28项,成果突破了国际上信息安全领域中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虹膜清晰度检测,虹膜特征提取以及低质量指纹图像的识别等技术瓶颈,研制了信息安全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该系统建立在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其中低质量指纹图像分割、虹膜动态质量评估和特征提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直接推动我国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本成果的推广应用为解决信息安全的重大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生物反馈技术成果
生物反馈是医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生物控制论以及近代心理学、精神生理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行为医学治疗技术。基于该技术,近年来南京大学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以下生物反馈仪:脑功能生物反馈仪 与传统的药物疗法相比,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更能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内在潜力,使受训者积极参与治疗。此项技术可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如癫痫、注意力障碍多动综合症(ADHD)、学习障碍、睡眠障碍等症。 自主神经功能仪 自主神经功能仪构思新颖,为国内
南京大学 2021-04-14
米糠油生物精炼技术
项目研究背景 :米糠油的制取、精炼及其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是解决米 糠出路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外对此极为重视。我国由于米糠原料较为分 散,米糠制油技术相对落后,在此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特别是在米糠油的精炼技术领域差距更为明显。 我国米糠油一般来说存在 着酸价高、颜色深且难脱除、杂质及异杂味严重的缺点,采用传统的化学 精炼法和完全照搬国外的连续式物理精炼法均很难达到满意的精炼效果。 工艺流程
南昌大学 2021-04-14
双膜法生物燃料技术
乙醇回收渗透汽化膜是由无机材料经过高温烧制制备而成的基膜为支撑层,在支撑层表面经过特殊制备工艺制备而成的致密膜为分离层的非对称结构的管式复合膜,膜表面平整无缺陷,膜层厚度均匀;分离膜与基膜结合完好,具有抗污能强,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以用来富集低浓度的含醇溶液的富集。主要应用方向有:燃料乙醇发酵液、丁醇发酵液、低浓度含醇溶液中的醇类物质的富集。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丝素/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支架材料的制备及蚕丝蛋白的加工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工程用丝素/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基本步骤是将脱胶后的纤维状丝素溶解在浓度为9mol/L的LiBr溶液中,控制温度37℃,时间6h,溶解后经过滤、透析、风干浓缩后获得不同重量浓度的丝素蛋白溶液,将500mg海藻酸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60℃水浴中溶解1h,再磁力搅拌溶解1h,制成0.5%(w/v)的海藻酸钠溶液等,本发明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丝素/海藻酸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其他复杂设备,条件易控制,成本低廉,可进行规模化批量生产。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低粘度海藻酸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度海藻酸钠的制备方法,将浓度为0.1~3%(w/v)的海藻酸钠溶液的pH值调节至4.0~6.0后,再加入(NaPO3)3并搅拌0.5~1.5h,得到海藻酸钠-三偏磷酸钠混合溶液;向海藻酸钠-三偏磷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或NaOH,反应5-20min后升温至20~90℃,即获得低粘度海藻酸钠溶液;将低粘度海藻酸钠溶液于-18℃条件下冷冻10~15h,然后进行冷冻干燥,获得低粘度海藻酸钠。低粘度的海藻酸钠在纺织印染工业、医疗保健、食品生产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在染整行业的应用,低粘度海藻酸钠利于提高染料的给色量。
青岛大学 2021-04-13
生物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制取生物炭技术
由生物质制成的炭具有无烟、无味、热值高等特点,可以直接施放到土壤中或作为炭基肥的原料使用,一方面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另一方面利用其耐降解性质,延长碳在土壤中的封存时间,降低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此外,生物炭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功能团,可净化水质,吸附土壤中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因成本较低,已广泛使用于化工、冶金、环保、农业等领域。 目前,已有的生物炭生产系统都会至少存在下列问题之一:①产能小,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如窑式炉、釜式、螺旋推进炉等;②炉内温度难以控制,生物炭品质难以保证,如竖流式炉等;③对原料要求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如回转窑;④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存在环境污染(特别是焦油难处置)。针对以上问题,东南大学将炭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焦油和热解气)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采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为生物质炭化过程提供热量,无焦油产生,实现连续式进出料和能量梯级利用。目前已建成日处理秸秆量7吨和24吨的成套工程,日产生物炭约2.1吨和7.5吨。工程连续稳定运行。 本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授权2件),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国家“973”、江苏省环保厅科技项目支持。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制取生物炭技术
由生物质制成的炭具有无烟、无味、热值高等特点,可以直接施放到土壤中或作为炭基肥的原料使用,一方面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另一方面利用其耐降解性质,延长碳在土壤中的封存时间,降低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此外,生物炭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活性功能团,可净化水质,吸附土壤中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因成本较低,已广泛使用于化工、冶金、环保、农业等领域。 目前,已有的生物炭生产系统都会至少存在下列问题之一:①产能小,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如窑式炉、釜式、螺旋推进炉等;②炉内温度难以控制,生物炭品质难以保证,如竖流式炉等;③对原料要求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如回转窑;④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存在环境污染(特别是焦油难处置)。针对以上问题,东南大学将炭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焦油和热解气)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采用内外联合加热方式为生物质炭化过程提供热量,无焦油产生,实现连续式进出料和能量梯级利用。目前已建成日处理秸秆量7吨和24吨的成套工程,日产生物炭约2.1吨和7.5吨。工程连续稳定运行。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生物航空煤油和生物航空润滑油制备技术
生物能源是太阳能在生物体内以化学能储存的能量形式,是最安全洁净,持续可再生的重要能源,也是解决可替代交通运输燃料的最有效手段。生物航空煤油是利用非食用植物油(麻风树油,微藻油等)为原料,进行加氢,去氧,裂解异构化等改性处理后获得生物航空煤油。生物航空润滑油,利用蓖麻油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获得耐高温多元醇酯,替代石油基的润滑油,同时也是新一代耐高温新型航空润滑油的重要保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767 7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