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DL-400循环冷却器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022-11-04
重庆贝纳吉液氮生物容器有限公司
重庆贝纳吉液氮生物容器有限公司是一集研究、开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司。公司多数技术人员已经从事该行业20多年,具备很强的技术实力,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国家内多所知名院校保持着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获得国内多位专家、教授和博士的技术支持,他们既为我们提供产品设计思路,也是这些产品的终端使用者,与这些高等院校的合作保证了公司研发的各款产品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公司致力于液氮冷冻设备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领域。采用欧美技术,提供先进设备,设备结构形式多样化,可按用户要求设计和制造,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众多行业: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医学研究、食品加工、植物保存、畜牧、航空航天、军工、质检等领域。贝纳吉一直追求用更高的技术和更好的服务回报广大用户,卓越的品质和性能以及优良的服务深得国内外用户的信赖,产品畅销国内,多款设备现已远销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贝纳吉通过不断完善、持续改进,以便为您的企业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庆贝纳吉液氮生物容器有限公司 2021-12-07
实验室液氮型冷冻行星式球磨机
产品详细介绍天净科技TJLM液氮型实验室冷冻行星球磨仪(液氮、液氩型)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效率高、噪声低、易操作等优点,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实验室获取研究试样(每次实验可同时获得四个样品)的理想设备,可选配天净科技的低温专用真空球磨罐,可在低温、真空状态下磨制试样。特殊加强的机械结构,效率更高、效能更大、研磨产品最小粒度可至0.1微米(即1.0×10-4mm)甚至纳米级。 仪器工作原理   天净科技TJLM液氮型实验室冷冻行星球磨仪(液氮、液氩型),采用自给式液氮罐,利用液氮罐自身压力,将液氮注入研磨罐的夹套层,夹套层中的液氮对研磨罐、研磨球和样品进行冷却。仪器运转过程中,依靠研磨球高能的撞击力以及研磨球和研磨罐璧间的摩擦力来粉碎样品。研磨罐,样品和研磨球在一个反相旋转的支撑盘上进行着自转。在研磨开始时,研磨罐旋转产生的作用力主要是通过研磨球在研磨罐内壁摩擦所产生的摩擦力来粉碎样品;当运行到某一时间时,支撑盘产生的强大离心力使研磨罐内壁的样品和研磨球相互分离。研磨球沿着研磨罐内壁,不停的高速撞击样品,通过撞击力减小样品的尺寸。 由于天净科技的TJLM液氮型实验室冷冻行星球磨仪(液氮、液氩型)采用了独有的液氮传送系统,在机器旋转运行过程中,冷媒将高速旋转的球磨罐产生的热量及时吸收,使装有物料、磨球的球磨罐始终处于一定的低温环境中。循环出的液氮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每罐有单独的阀门控制液氮流量的大小。 应用领域材料专业:液氮或液氩低温机械合金化、纳米材料制备生物专业:少量或中量动植物样品低温细胞破壁其他专业:温敏或热塑性样品粉碎 设计特性 通过专用驱动带保持支撑盘恒定的传动比率 微处理器控制速度  数字显示行星盘的实际转速 可选择正、反向转动 程序化控制研磨时间和冷却时间 带中断监视的研磨室安全锁 气压杆使研磨腔的盖子能够迅速打开 清洁的内循环式液氮供应系统 便捷的液氮流量控制,可对单个研磨罐液氮进量实行控制,液氮消耗低达2L/h 免维护带电子控制的三相马达(1.5 kW)驱动带有频率转换,持久的低温润滑轴承 普适的主机电压( 200-240 V) 通风的研磨腔室 抗撞击加厚静电喷涂外壳 优点 可实现<0.1 µm的最终精度 高能效果的研磨球 可实现对单个罐的液氮进量控制 精确的研磨时间,速度控制及恒定的传动比率可确保研磨结果的重复性 快速,安全锁紧的研磨罐 易于清洗 分析级纯度的研磨罐材质可确保无污染的研磨 PTFE、不锈钢、碳化钨、玛瑙、氧化锆材质的研磨罐和研磨球可供选择 一年的保修期
天津市东方天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泵机组最优组合运行方案的精确确定方法
本成果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数台同型号的大泵和数台同型号的大泵加 1 台小泵两种情形,提出一种以电厂发电功率与循环冷却水系统耗电功率的差最大为目标,通过科学计算和分析,求解循环冷却水系统最优开机组合的精确定量确定方法。不需增加任何设备和调节装置,即可实现循环冷却水系统水泵开机组合优化运行,每年可增加净收益500~2000 万度电。
扬州大学 2021-04-14
冷却水自动加药控制装置
循环水中缓蚀阻垢剂的加药量由以下公式决定: 投加量(kg/h)=投加浓度×总补充水量(m3/天)/ K(浓缩倍数)×1000。根据这个原理,对数据采集量电导率、补水流量和总磷等参数进行优化决策,调整到适合的加药量,使系统中的药剂浓度在控制范围内。这种控制效果,在同类控制系统中是比较先进的。在PH5-9的范围内,电导率和总溶固含量大致成线性关系。根据已确定的浓缩倍数,设定电导率的控制范围。在循环冷却水运行过程中,通过控制排污和补水,实现浓缩倍数基本保持不变,保证循环水系统运行稳定。正确选择pH测量点和投加点,采用先进的PID控制算法,达到循环水系统中的PH值自动控制。NJHL- A型循环冷却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是以智能仪表和计算机为核心,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NJHL-B型循环冷却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是以PLC可编程控制器和计算机为核心,性能和可靠性较高,价格略贵。 NJHL-A型和NJHL-B型能够适合于不同的场合以及不同用户的要求,在控制循环水腐蚀、结垢和菌藻的条件下,实现节省用水和用药的目的。计算机用于自动加药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管理。采用大型数据库软件软件,运行于Windows2000/Windows NT 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主要窗口有测量参数显示面、控制系统流程显示面、实时和历史曲线显示面、数据记录显示面、报警记录显示、水质数据人工输入显示面、报表和曲线打印面等,能够实现企业连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蒸发冷却设备节水消雾技术
冷却塔在寒冷的环境中运行时,接近饱和的出塔湿热空气与塔外的干冷空气混合,随着温度的降低,湿空气的饱和含湿量减小,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结而产生大量的羽雾。雾团飘散影响周围环境的可见度,助推雾霾的生成。采用了特制的间壁式空气换热器,结构紧凑,消雾成本较低且效果明显,同时节约水资源。对 1000 水吨的冷却塔来说,按环境温度不低于 5℃时满足零雾要求设计,采用本项目的技术方案,比现有的消雾型蒸发冷却设备节水 8%,比现有的节水消雾型蒸发冷却设备耗电低 20%。 随着环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工业冷却水辅助制冷降温技术
项目简介 各种工业领域的冷却水目前大都循环利用,最终通过凉水池、凉水塔将热量散发到 大气之中。但是,冷却水在循环过程中会有蒸发损失,必须不断地补充新水,排出部分 旧水,以维持水量和盐分的平衡;此外,在夏季炎热潮湿天气下,凉水设施的散热作用 大打折扣,回用冷却水往往不能降低到工艺要求的温度,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产。本技 术将空调制冷技术与蒸发散热技术相结合,用于冷却水的辅助降温,通过消耗少量的能 源,减少新水消耗和污水排放,保证设备寿命,提高产品产量、收益率和质量=。 性能
江苏大学 2021-04-14
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剂
在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长期循环使用后,必然会带来沉积物附着,金属腐蚀和微生物滋生着三个问题,而循环冷却水处理就是通过水质处理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法的好处如下: (1)稳定生产:没有沉积物附着,腐蚀穿孔和粘泥堵塞等危害,冷却水系统中的换热器可以始终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除计划中的检修外,意外的停产检修事故减少,为工厂的长周期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2)节约水资源:每小时耗水量达23500立方米的直流冷却水系统,如改为循环冷却水系统,并以1.5倍的浓缩倍数运行,
南开大学 2021-04-14
一种层流冷却温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流冷却温度控制方法,具体为:首先,通过建立子目标温度模型,并结合 GPC-PID 方法,获得子目标 PID 控制器参数,包括比例系数 kP,积分系数 kI 和微分系数 kD,从而完成子目标 PID 控制器的确定;然后,通过确定的子目标 PID 控制器对层流冷却温度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建立子目标温度模型将钢板层流冷却全过程温度的控制,转化为多段曲线拟合的形式,分段进行控制。基于本发明对钢板层流冷却温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具有防冻防滑功能的液氮美容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冻防滑功能的液氮美容笔,包括:液氮美容笔、空心螺栓、牵引绳、液氮美容笔防冻防滑保护套和限位器,所述液氮美容笔和液氮美容笔防冻防滑保护套相互独立;液氮美容笔在使用时处于液氮美容笔防冻防滑保护套内腔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冻防滑功能的液氮美容笔,相比于现有的液氮美容笔,本实用新型中手柄上的限位槽与限位器相配合,可以使液氮美容笔牢牢地固定在液氮美容笔防冻防滑保护套中,使医生在治疗时不会冻伤自己的皮肤,设置在手柄右端侧面的圆形孔洞,与空心螺栓配合将牵引绳固定在手柄右端尾部,牵引绳及末端的标识牌悬垂于液氮罐外,可以在治疗前将液氮美容笔密封于液氮罐里保存待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43 54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