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闭 式 冷 却 塔
 闭式冷却塔是一种在间壁式换热器外喷淋水并且强制通风,主要通过喷淋水的蒸发和与空气的显热交换,强化间壁式换热器内的被冷却流体向空气散热的冷却设备。因此,闭塔的换热模型有两个过程,一是管内流体被管外喷淋水冷却,换热驱动力为温差,管的作用为间壁式换热器;二是喷淋水与空气换热,换热驱动力为空气中水蒸汽的分压差,管外壁的作用相当于开塔的填料。需要多少管数,取决于管表面上所形成的喷淋水膜向空气的散热与同一面积下管内流体向管外喷淋水传热之间的热平衡。如在喷淋水循环过程中加入一个喷淋水在填料中的预冷却过程,可使所需管数大为减少,从而有效地节省了塔的成本,突破了闭塔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在整个工艺系统的综合技术经济性上增强了闭塔相对于开塔的优势。当被冷却流体的进出口温差不大,而且出口温度与空气的湿球温度也比较接近时,采用预冷却的效果更为明显,因为这时管内外温差小成为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预冷却的实质是通过扩大管外蒸发面积以降低喷淋水温度,从而增加管内外温差。 本项目组研发的闭式冷却塔有逆流、横流等多种形式,所需铜管表面积均不大于1m2/CRT,能耗在0.06~0.08Kw/CRT左右,管内压损一般控制在110KPa以内,噪声可接近开塔的国标要求,无明显飘水感。采用模块式结构,单模块最大一般不超过150CRT,方便运送;间壁式换热器由盘管单元组成,安装维修快捷,结构紧凑,有利于放气、排水,还可以将盘管单元与盘管单元或者盘管单元与淋水填料自由组合,以提高单位管面积的散热效果。 以上的设计理念先进,各项指标总体优于目前市场上的闭式冷却塔。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冷固型杂志纸
48、53、55、60 华泰 适用、冷印 杂志、说明书等 使用国际高端的D网成型器,纸页两面差小、松厚度好、横幅定量厚度稳定 低克重和高不透明度的完美结合,提高印刷得率,油墨吸收性能好
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 2021-08-26
拉深挤压切边复合模具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深空探测通信传输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圆筒拉深工艺分析软件
圆筒拉深是拉深工艺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最佳拉深工艺要求以最少的拉深次数在不起皱 和不破裂的前提下成形合格零件。目前国内各种冲压手册沿用前苏联罗氏手册中给出的低碳 钢板材在圆角凹模拉深时无压边圈和有压边圈情况下的多次拉深极限数据,不仅材料少,而 且没有考虑工件和模具几何参数、压边力以及润滑条件等因素,参考价值有限。而圆锥凹模 拉深极限数据尚无可参考资料。 本软件是 2008 年度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板料成形压缩失稳预测与控 制》的主要成果。该软件依据项目提出的拉深危险断面最大承载通式和新的塑性弯曲能量方20 程以及变形区应力应变分析,编制了如下程序: (1)无压边圆角凹模拉深皱曲极限预测程序 (2)无压边锥模拉深皱曲极限预测程序 (3)有压边圆角凹模拉深最小防皱压边力预测程序 (4)有压边圆角凹模拉深破裂极限预测程序 (5)有压边圆角凹模再次拉深破裂极限预测程序 (6)有压边锥模再次拉深破裂极限预测程序 该软件适用于所有拉深板材,不受工件和模具几何参数以及工艺条件限制,只要输入工 件材料及几何参数、模具参数、工艺条件,即可准确地预测各种拉深条件下的起皱与破裂极 限和最小防皱压边力。是模具工程师的得力分析软件。 软件采用 FORTAN77 语言编制,在普通微机上即可运行。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一种液氮下样本打捞装置
一种液氮下样本打捞装置,包括抓取装置和消毒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用于伸入液态氮中的长杆、用于抓住样本的抓手以及用于调节抓手抓紧力度的调节杆,所述长杆的下端装有多爪的抓手,且所述抓手自然状态下处于张开状态;所述长杆的上端配有抓握部;所述调节杆上部设有把手,下部装有用于圈在抓手外部的套环,并通过套环的下降/上升控制抓手的聚拢/松开;所述消毒装置包括底座、不透光的筒体以及用于消毒抓取装置的紫外灯,所述筒体底部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筒体上部敞口,所述紫外灯装在所述筒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实验室人员能够不必倾倒转移液氮罐中其余样本,而直接深入液态氮下将跌落罐底的样本打捞出来。
浙江大学 2021-04-13
光学液氮恒温器低温制冷设备
锦正茂液氮恒温器-光学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为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公司还研发有连续流型液氮、液氦型低温恒温器,使用户不需要再实验过程中一直添加液氮液氦,并能长时间稳定的测量。使用液氦作为低温媒介时,低温可以低至4K,使用液氮作为媒介时,低温可以低至78K,在工作时,低压的冷媒从进液口导入到恒温器内部,然后经过恒温器内部的毛细管路导入到恒温器底部的蒸发器当中,在恒温器的蒸发器上还安装有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经过控温仪控制温度后的蒸汽喷射到样品腔中,冷却过样品后蒸汽再通过出气管道排出道大气当中或者是气体回收装置中。该种类型恒温器设计中,为方便客户可以轻松载入样品,样品可以从恒温器的顶端通过样品杆进行载入,恒温器的底端使用的是紧凑型的设计方案,真空罩的占空比更小,更适合在磁场中进行测量。经过十多年产品品质的追求以及客户售前和售后的鼎力支持,TSKE 系列低温产品是您理想的选择。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功能和特点:  ※ 温区范围(65K~500K)、(可选700K)效率高和降温速度快; ※ 样品在真空腔内,拥有理想稳定的实验环境 ※ 真空夹层内装有低温吸附剂,能增长真空保持时间,延长液氮使用时间。 ※ 温度传感器采用有着良好稳定性和重复性的 PT100 铂电阻; ※ 多种选件,可满足不同测试需求; ※ 使用时加注液氮方便; ※ 光学样品座可配备可插拔样品卡,和易用且美观的接线柱。 ※ 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 ※ 标配8根测量引线,可拓展至32根 ※ 窗口标配2个熔融石英窗口,可扩展到5个,窗口材料可按用户要求更换 ※ 更换样品方便快捷,可在5min内完成样品更换 ※ 样品座可选液体样品座,粉尘样品座,固体样品座,块状样品座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北京锦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01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
磁性蓄冷材料是在90年代初被发现的。这些材料用于制冷机中后,使得商用制冷机的温度可达2K,效率有了突破性提高(以往这种制冷机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只有铅,但是因为铅的比热容在15K以下急剧下降,使得小型制冷机在10K温度以下制冷效率几乎为零,商用制冷机的最低制冷温度在8K左右)。使用磁性蓄冷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不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制冷体系,只要将商品化的气体制冷机中的蓄冷材料换成磁性蓄冷材料。 Er-Ni系列磁性蓄冷材料的指标: 比热容峰值:5K~20K; 在10K以下的比热容峰值为0.35~0.81J/cm3.K; 4K到20K的比热容积分∫CdT是5.5J/cm3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已经用于小型回热式低温气体制冷机产品中。这种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在4.2K~20K,一般用于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磁悬浮列车和超导发电机中冷却其大型超导磁铁、用于量子干涉仪(SQUID)、射频天文望远镜的传感器探头和军用红外探测器中以提高其灵敏度,并用于低温冷疑高真空泵中等等。使用了这种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替代传统蓄冷材料以后,可以使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等不用灌注液氦,每年仅每台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就可以节约16万人民币。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
新型稀土磁性蓄冷材料是一种高熵密度磁性材料(high entropy magnetic materials),高熵密度磁性材料这一概念是磁性材料用于制冷工程时提出的。它的特点是材料的磁熵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大的吸热与放热效应,可以应用于制冷技术中。利用磁性材料在经历磁相变时发生的磁熵变化,可以将高熵密度磁性材料作为磁蓄冷材料(magnetic regenerator material),用于小型回热式低温气体制冷机中。 这种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在4.2K~20K,一般用在高技术领域,例如可用于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磁悬浮列车和超导发电机中冷却其大型超导磁铁、用于量子干涉仪(SQUID)、射频天文望远镜的传感器探头和军用红外探测器中以提高其灵敏度,也可以用于低温冷疑高真空泵中等等。以往这种制冷机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只有铅。由于铅的比热容在15K以下急剧下降,使得小型制冷机在10K温度以下制冷效率几乎为零,制冷温度难以低于8K。要得到低于8K的制冷温度,只得附加效率极低的J-T回路。为了提高低温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都在努力寻找在20K以下具有高比热容的材料。具有实用价值的Er—Ni系列磁性蓄冷材料是在90年代初被发现的。这些材料用于制冷机中后,使制冷机的效率有了突破性提高。 磁性蓄冷材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制冷体系,只要将商品化的气体制冷机中的蓄冷材料换成磁性蓄冷材料,就可大大提高制冷机效果。因此磁蓄冷材料正在取代原来的蓄冷材料金属铅。而且由于磁性蓄冷材料的出现,推动了低温制冷机的发展。现在,不用灌液氦,用制冷机带动的医用核磁共振成象仪和超导磁体已经商品化。在这些新设备中,都必须使用磁蓄冷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冷链定位跟踪溯源系统
本项目主要针对生物制品、血液制品、药品研制一套定位跟踪系统,主要具 有如下功能: (1)无源保温。在小规模冷链运输过程中,利用相变材料实现长时间(两 天以上)温度范围控制。 (2)精确定位。开发了 10 米内的定位装置。 (3)具有运输过程责任人安全管理,RFID 权限管理;温度超限报警、开箱 报警、偏离预定运输路径报警; (4)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的实时温度区间范围监测报警技术研究。通过多 传感器信息融合,提高冷运过程中温度检测的准确率,降低误判及报警概率。 (5)开发了冷链定位技术规范和监管云平台。基于 WEB 技术的应用,研发 冷链运输物品监管平台,实现监控、报警、追溯、数据分析等功能,提升冷链的 监管效率。 授权专利: 自主移动传感器网络动态建模与控制技术 200710024100.8 一种双核八路车载视频监控系统 201120156496.3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9 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