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工程地质灾害智能预警云技术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想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曾俊
环工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佳骥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吉翔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卢向前
环工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0.09-2023.06
喻妮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3.06
代坤坤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1.09-2025.06
文倩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19.09-2022.06
彭丰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4.06
李超飞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20.09-2024.06
宋涛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7.09-2023.06
张航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6.09-2022.12
邓叶林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俊杰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朱玥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21.09-2023.0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马春驰
环工院/
无/副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李天斌
环工院/
院长/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朱星
环工院
无/副教授
边坡工程
崔圣华
环工院
无/讲师
地质工程
杨晓轩
环工院
无/助教
无
赵伟华
环工院
系主任/副教授
边坡工程
四、项目简介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川藏铁路、国防重大专项深地工程项目等重大战略相继开设,未来将有超过5.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①自主研发一套以传感器—采集站—便携检测仪—云平台为一体的高精度的微震监测系统。②基于智能云构架+MOC多输出技术+BIM,研发了深地灾害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 ③自主研发了深地灾害新型支护装置。已完成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的研发设计,以及四个核心设备+三种新型支护装置的小规模生产,具有专业背景的数据分析团队已通过云平台远程处理监测数据。本项目正对硬件产品进行投入生产,计划于2023年完成软硬件的升级,2024年上线深地工程地质灾害大数据云平台,2025年实现掌上云技术。学生团队已发表30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依托学校平台已完成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合同总价值超千万元,并获得央视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