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深海潜水器光学成像设备关键技术
本成果主要研究设计一款深海光学成像设备来解决深海底光线不足、水体浑浊及运动模糊等水下成像的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深海光学相机及其机械手控制设备的研制;深海相机图像去噪算法的研发;高浑浊水体中图像可视化技术的开发;多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以及去运动模糊算法的设计。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深海滑翔机的浮力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海滑翔机的浮力调节装置,包括内部油箱、双向液压泵、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直流电机、单向阀、外部油囊、电机控制器、气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集成阀块、一对同步带轮、同步带、支架和气囊,内部油箱和外部油囊的轴线重合,且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端偏下的位置,气囊设置于内部油箱中,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和单向阀安装在集成阀块上,集成阀块、直流电机和双向液压泵固定安装于支架靠近外部油囊的一端,两个同步带轮分别安装在直流电机的输出轴和双向液压泵的驱动轴上,并通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深海滑翔机的质心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海滑翔机的质心调节装置,包括俯仰调节部、横滚调节部、前挡板、后挡板、前挡板支撑圈、以及电池包,俯仰调节部包括第一电机、蜗轮、蜗杆、滚珠丝杠以及两根直线导轨,横滚调节部包括第二电机、齿轮组和齿圈,电池包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安装架和安装板,前挡板和后挡板均为圆形,且平行同心设置在质心调节装置的两端,蜗轮固定安装在前挡板的上部,蜗杆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心固定连接,且与蜗轮相啮合,第一电机的轴向与前挡板平行,固定安装在前挡板的中部,且位于蜗轮的斜下方,第二电机具有蜗轮蜗杆减速箱,其轴向垂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深海采样器自动抛载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海采样器自动抛载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活塞、外筒、螺钉、压载铁、钢球弹簧、钢球、筒盖、活塞弹簧、内筒、o型圈。活塞上顶端一周均布通孔,中间部分开有环槽,末端为梯台面,活塞上通孔便于海水通过,对外筒容腔起到压力补偿作用,同时在活塞的两侧形成压力差推动活塞的运动,活塞运动到一定位置钢球在预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进入活塞的环槽处,压载铁由于没有钢球的约束从而得到释放;活塞与活塞弹簧形成一个可调阻力机构,平衡一定海水压力,从而可以调控抛载深度,内筒上开有沟槽,沟槽上面安装o型密封圈,对内筒容腔起到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压载到达预定深度时自动释放,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可靠性好的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深海海底管线卷管式铺设关键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海底油气资源开采包括探油、采油、运输等三大环节,海底管线是油气运输重要手段,目前深远海海底管线的铺设技术是制约我国深远海油气资源开采利用的关键瓶颈之一。 海底管道是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须采用深水铺管作业船及船载铺管设备进行安装。目前国内还不具备该类工程船舶的设计能力,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现有工程设计能力、设备状况和作业能力等都不能满足我国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战略发展要求。因此,对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符合我国石油工业向深海进军的战略要求。卷管式铺管法是一种在陆地预制场地将管道接长,卷在专用滚筒上,然后送到海上进行铺设的方法。卷管式铺管法铺设效率高、费用低、可连续铺设、作业风险小。卷管式铺管船既可以用于深海,也可用于浅海,但是管道直径不宜过大。一般而言,因受自身承应力的限制,用于卷管式铺管的而言,因受自身承应力的限制,用于卷管式铺管的钢质管管径最大不能超过 406.4 mm。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已有少数卷管式铺管船突破了这个限制。国内尚没有自主开发的卷管式铺管系统,由于核心技术的封锁,必须走消化吸收、自主研发的道路。在缺乏设计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工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卷管式铺管过程,甄别核心影响因素,为自主设计研发卷管式铺管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开发大型的整管弯管模拟装置,能实现多次反复弯曲,建立管道反复弯曲大变形能力的测试方法; 2、研究确定大变形管道的焊接方法,开发高效焊接工艺; 3、研究管道焊接无损检测技术;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4、研究大变形焊接管道的性能评价方法,建立基于应变的工程临界评估技术。 针对深海油气输送管道“卷管式”铺设,技术成果形成集焊接、检验、安全性评估为体系的大变形管道成套高效焊接解决方案。卷管式铺管法铺管效率高,费用低;适合于深水区域的管道铺设;卷管最大管径为 457.2mm,最大作业水深可达 1800m。卷管式铺管法首先在陆地上焊接管段,然后通过管道矫直器将管线造弯,并卷绕在专用滚筒上,装到铺管船上运至安装海域进行管道铺设。在铺设过程中,在张力作用下管线经过解绕、拉直,然后被送入海中。铺设流程 :陆地焊接接长管道;造弯,卷绕到专用卷筒上,上船固定;解绕回弹;弯曲,进入穿串装置;拉直;J 型方式入海;海底着陆。在整个铺管流程中,管道经历了弯曲—回弹—弯曲—拉直的反复大变形过程,会导致环焊缝中的焊缝金属和熔合线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发生开裂,为确保管道卷绕过程中的完整性,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材料、焊接、工程临界设计与评估(ECA)、装备。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迫切需要我国发展卷管铺设技术,而卷管铺设过程中管道承受的反复大的塑性变形对管道环焊缝的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发展卷管铺设技术必须解决管道的焊接和焊缝性能评价等问题。针对深海油气输送管道“卷管式”铺设,开发了整管弯曲装置,实现多次反复弯曲,模拟管道卷管式铺管过程所经历的循环塑性变形,确定管道的能承受的临界曲率半径;建立管道抵抗反复弯曲大变形能力的测试方法,形成弯管试验技术。建立基于应变的焊接管道工程临界评估(ECA)技术。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目前,我国近浅海油气资源的开采已经接近饱和,开发深远海油气资源是必然的趋势,南海油气资源开采符合国家战略需求。项目实施可为我国开发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奠定技术基础,大大提高我国在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水下裂蚀射流喷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裂蚀射流喷嘴,在阀体内的上部开有射流入口,中部开有从小至大圆锥形的振荡腔,下部开有与振荡腔连通的自激振荡腔,射流入口振荡腔与自激振荡腔中心均位于同一轴线上;阀体左侧开有一端与射流入口端部连通,另一端与振荡腔底部的左回流腔连通的左反馈通道,阀体右侧开有一端与射流入口端部连通,另一端与振荡腔底部的右回流腔连通的右反馈通道。阀体左侧开有与左反馈通道连通的左毛细气孔,阀体右侧开有与右反馈通道连通的右毛细气孔。本发明通过两种及以上空化形式的组合,在阀体内共振产生更多的气泡,增强了射流喷嘴产生空化的能力,强化了空化射流的对靶体的冲蚀效果。本发明可用于如船只底部或海上采油平台支架清洗。
浙江大学 2021-04-13
水下航行体电磁加热空化装置
水下航行体电磁加热空化装置。装置示意图如下,由磁性分子材料构成 的空化器 1 安装在航行体 2 头部,高频交变电磁场发生器 4,空泡 3 由涡流导致 的高温产生。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水下遥控通信网络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遥控通信网络,包括水上网络和水下网络,水上的每个控制器与水上的两个交换机形成若干独立的第一环网,水下的每个控制器与水下的两个交换机形成若干独立的第一环网,水上、水下的交换机和水上、水下的光端机形成第二环网,整个网络由第二环网和建立在第二环网上的若干并列的第一环网组成多网交叉的网络结构,网络中的所有控制设备、网络链路均设有备份,网络冗余程度和容错性很高,第二环网上可任意扩展第一环网,网络可扩展性强,并有利于形成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整个网络结构清晰、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水下遥控装备信号传输。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机器人力控示教模仿学习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智能控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机器 人力控示教模仿学习的装置,其包括六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人、第一 六维力传感器、第二六维力传感器、六自由度操作机器人及力位采样 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六维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六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 人的末端执行器上,其用于感测所述六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人受到的·109·驱动力;所述第二六维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六自由度操作机器人的末 端执行器上,其用于感测所述六自由度操作机器人末端的接触力;所 述力位采样控制系统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六自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机器人多功能实验平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输电线路机器人多功能实验平台,包括:设有大电机驱动的皮带轮 C、皮带 轮 D、皮带、两端均设有压紧皮带轮总成的纵向安装板、两端设有皮带轮 C 和皮带轮 D 的横向安装板、 支架和电路模块;所述压紧皮带轮总成包括小皮带轮、压紧皮带的压紧轮、和驱动小皮带轮旋转的小电 机,纵向安装板垂直的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横向安装板水平安装在纵向安装板中部,所述皮带将两个压 紧皮带轮总成、皮带轮 C 和皮带轮 D 串联起来组成一个环形运动回路;所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6 77 78
  • ...
  • 111 1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