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水媒法提取植物油及副产物高效回收与利用
为克服压榨法提油率低、蛋白质变性严重及浸出法毛油精炼繁杂、油品安全质量低的问题,自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水为媒介提取植物油的研究,并发展出水代法和水酶法,但在大宗油料提油中始终难以工业化应用,其主要问题为水代法提油率低、水酶法用酶量大和缺乏油料亚细胞水平高效粉碎、多相体系大规模连续分离的技术与设备等。项目组自1988年开展以水为媒介的提油技术研究,在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支持下,相关技术与装备研究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其中2项鉴定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创新点: (1)革新水酶法提油工艺,大幅降低用酶量和生产成本。传统水酶法工艺会酶解油料中所有影响水酶法提油的组分,新工艺只酶解影响油脂释放和乳状液破除的组分。酶用量(对原料)由原来的1-2%降至0.15%,同时保护了花生等油料中大部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性质。 (2)创新和拓展以水为媒介提油的研究思路,提出“水媒法提油技术”概念。在提取介质中加入部分食用乙醇,调节提取介质极性,减少乳状液形成和降低后续破乳与分离的难度,提高清油得率。项目组将此方法定义为乙醇水提法,在油茶籽油(山茶油)提取中实现产业化应用。2015年以来提出并完善水媒法提油技术概念,促进技术应用拓展。 (3)突破水媒法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工业化油料高效干法粉碎及多相体系连续分离。研发了油料亚细胞水平高效干法粉碎设备,花生经此设备一次粉碎后,平均粒径接近亚细胞级(21.82 μm),满足水媒法加工要求。该设备在茶籽仁和核桃仁粉碎中有同样效果。提出了“沉降+两次两相离心”的组合,研制了高效智能化多相连续沉降分离器,实现产业化生产线上油、乳状液、水和渣四相连续分离。解决了长期限制水媒法产业化的技术和装备问题。 (4)集成水媒法技术与装备,实现水媒法提油及副产物高效回收利用产业化。建立了日处理花生50吨的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和蛋白(肽)、年加工2000吨油茶籽的乙醇水提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皂素及年加工1800吨核桃水代法提取核桃油和蛋白的生产线。油和蛋白提取率均分别达到92%和85%以上。水媒法花生油和油茶籽油的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远低于市售品牌油脂。
江南大学 2021-05-11
XN-1型全自动多功能绝缘油耐压试验机
为解决变压器油耐压试验重复工作量大、耗时多、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研究开发的XN-1型全自动多功能绝缘油耐压试验机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一次试验能同时做4个油样的耐压,或抽样进行,对多油样试验可提高效率许多倍。 2、只需使用鼠标就能完成所有指令输入,计算机自动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程控试验,不需工作人员辅助操作、监督。 3、试验结果用专家系统诊断,人工智能自动给出耐压结论。 4、加简化分析结果,打印A4纸正规试验报告。 5、试验数据和结论不可人为修改,确保试验报告客观真实,并可存盘,再次调用。 6、试验过程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可以进行中断,也可重新试验。 7、能查询油耐压的最新国家标准;可通过“学习(电气试验)”、“学习(简化分析)”、“学习(色谱分析)”文本,对试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8、系统加密管理、具有自动检测和校正功能;进行油耐压时,计算机可同时做其他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与快速诊断试剂盒
研发阶段/n研究开发了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及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诊断试剂盒两项新产品,为我国预防与控制猪伪狂犬病填补了空白。猪伪狂犬病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一类)新兽药证书。开发出新工艺3项,即猪伪狂犬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生产工艺、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的制备工艺、高质量酶标记兔抗猪IgG的制备工艺。其中猪伪狂犬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及兔抗猪IgG酶标抗体制备工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乳胶凝集试验诊断试剂外还开发伪狂犬病诊断方法5种,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血凝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培育与应用
可以量产/n该项目提供的柚皮素纳米载体产品的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易于控制, 适宜工业化、规模化生产,且整个过程中未使用有机溶剂,安全性高。该成果系通过甘蓝型油菜和白菜杂种后代筛选结合小孢子培养而获 得的遗传稳定新型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口感甘甜;该品系在冬季和春季 可以快速抽薹,是一种很好的蔬菜品种。同时,采薹数茬后的油菜材料 继续生长到成熟阶段,收获种子榨油用,油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该 品系广泛适用于大田栽培和温室栽培。该品系的花色为白色,万亩黄色油菜花海中点缀白色油菜花也是极佳的旅游观光资源。新品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减少植物油中过氧化物的技术研究
本处理剂处理后的油品,经分析,其脂肪酸含量、皂化值和折光指数、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等指标均符合我国食用油国家标准。
扬州大学 2021-04-14
半冬性双低自交不亲和油菜杂交种华豫油640
研发阶段/n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自交不亲和杂交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7年度省区域试验,9点汇总,7增2减,平均亩产211.32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6.68%,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7-2008年度省区域试验,9点汇总,8增1减,平均亩产203.38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2.07%,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8位。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7点汇总,6增1减,平均亩产197.23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5.45%,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SC-8017石油产品蒸汽压测定仪(雷德法)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按照国家标准GB/T 8017《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测定汽油 ﹑易挥发性原油及其他易挥发性石油产品的蒸汽压。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10%)V、50Hz 3、测试范围:0.01Kap-200Kap 2、试验用弹:2个试验弹 3、水浴温度:37.8℃ 4、控温精度:±0.1℃ 5、控温范围:常温~ 90℃ 6、加热功率:1600W 7、压力显示:0.01kap 性能特点 1、全不锈钢水浴,耐腐蚀,提供两套装置。 2、采用数字控温技术,水浴温度均匀,满足试验的要求。 3、配备2只精密压力表,检测压弹内的气体压力。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73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2
基于绿色功能介质的天然海洋多糖高分子分离及高值化利用清洁新技术
本成果基于廉价易得的功能型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可从海洋废弃生物质(比如虾蟹壳,海藻,海带等)中高选择性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海藻酸等天然多糖高分子化合物,进而实现相应化合物的结构性能提升(如抗菌等)或者转化为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如医药用品或者药物载体等)。该新技术有望解决传统酸碱制备方法中水耗高、污染大等问题,具备水耗低、污染少、能耗低、流程少等潜在优点。此外,新技术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灵活性,可从虾蟹壳直接制备甲壳素敷料、绷带等医疗用品。 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处理的原料来源于当地的虾蟹壳,海带/海藻等,无需特别分级处理。 (2)所得甲壳素收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聚合度可调,介于400——4000。 (3)所得壳聚糖收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脱乙酰度值大于85%,符合国家标准GB 29941-2013。 (4)所得海藻酸收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 (5)可制备得海藻酸基功能材料(膜、纤维、水凝胶、气凝胶等),具备自愈合、阻燃等特点。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基于绿色功能介质的天然海洋多糖高分子分离及高值化利用清洁新技术
本成果基于廉价易得的功能型离子液体、低共熔溶剂,可从海洋废弃生物质(比如虾蟹壳,海藻,海带等)中高选择性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海藻酸等天然多糖高分子化合物,进而实现相应化合物的结构性能提升(如抗菌等)或者转化为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如医药用品或者药物载体等)。该新技术有望解决传统酸碱制备方法中水耗高、污染大等问题,具备水耗低、污染少、能耗低、流程少等潜在优点。此外,新技术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灵活性,可从虾蟹壳直接制备甲壳素敷料、绷带等医疗用品。 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处理的原料来源于当地的虾蟹壳,海带/海藻等,无需特别分级处理。 (2)所得甲壳素收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聚合度可调,介于400~4000。 (3)所得壳聚糖收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脱乙酰度值大于85%,符合国家标准GB 29941-2013。 (4)所得海藻酸收率大于90%,纯度大于95%。 (5)可制备得海藻酸基功能材料(膜、纤维、水凝胶、气凝胶等),具备自愈合、阻燃等特点。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4-08
基于燃料电池增程器时滞特性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改进
本项目拟进一步技术升级转化的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基于燃料电池增程器时滞特性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来源于“十二五”863计划《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2011AA11A265)项目。围绕该核心技术,项目申请人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4项已授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展了初步的技术转化合作。1 技术简介  针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多个车载能量源这一特点,申请人从综合考虑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增程器协调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源于ECMS策略(等效燃料最小策略)的基于损失功率最小算法(minimum loss power algorithm,MLPA)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算法思想为,基于试验得到的各关键部件效率特性图,构造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DC/DC等关键部件在每一时间步长内的损失功率函数,这些部件损失功率函数在每一时间步长内的线性叠加构成了多能量源动力系统损失功率指标函数,通过使该指标函数在每一时间步长取值最小(系统效率最高)来确定燃料电池增程器功率输出。图1为该控制策略导出的燃料电池实时功率输出优化控制曲面。 通过仿真及实车转毂试验台验证发现该策略具有以下优点,如图2-3所示:1)该MLPA瞬时优化能量策略对工况适应性强,多种常见工况下(NEDC,UDDS,HWFET,匀速工况)经济性优于传统能量策略。2)多种常见工况下,该MLPA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均能够控制燃料电池功率输出变化平缓,实现了“浅充浅放”,有利于燃料电池以及蓄电池的寿命保护。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