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惯性导航关键件磨削工艺优化与过程监测技术
以惯性导航挠性接头高质量加工为目标,开展磨削机理、工艺优化和加工过程监测方法研究,突破目前挠性接头微细特征磨削加工工序中对复杂微观结构认知的障碍,在磨削力、热载荷作用下充分认知磨削过程中影响表面完整性的重要因素。明确磨削表面完整性关键工艺优化目标,探究各个工艺参数间耦合关系,形成面向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磨削烧伤等表面完整性目标要求的工艺优化准则。研究面向惯性导航关键件磨削加工物理信号与表面完整性关联的磨削特征辨识方法,获取磨削加工质量监测和控制的深层知识,探索基于最优磨削特征融合的质量监测和多目标控制途径,实现惯性导航关键件磨削加工表面完整性的动态、准确和有效的监测。 相关技术指标: (1)加工后挠性接头表面粗糙度达到Ra 0.8 (2)加工后挠性接头近无表面残余应力 (3)挠性接头加工过程中实现砂轮磨损及表面完整性监控 技术创新点: (1)提出了基于磨削过程中物理信号与表面质量高关联度的磨削特征辨识方法 (2)揭示了挠性接头磨削加工工艺参数与力热载荷对于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高表面完整性加工的工艺准则 (3)提出了基于高关联度磨削特征融合的砂轮磨损及表面质量监控方法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8-08
输变电设备高压侧监测装置感应取电技术
本项目针对输变电设备高压侧监测装置要求取电电源功率密度高、工作电流范围大的难点,分析了取电电源磁芯尺寸、材料、绕组匝数、负载特性等因素对取电电源输出功率的影响,建立了取电电源变压器的功率输出模型,提出了感应取电电源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和大电流冲击保护方法,最终建立了高能量密度感应取电电源的理论体系,并完成了感应取电电源样机的研制,一举解决输变电设备高压侧监测装置的供电问题。 本项目已申请中国专利6项,美国专利1项,其中授权专利3项。研制的感应取电电源可实现500g磁芯在10A电流条件下稳定输出350mW以上的功率,将传统感应取电电源的输出功率密度提高一倍以上,彻底解决我国输变电设备高压侧监测装置的供电问题,同时超过美国USI等国际知名厂家,使我国感应取电电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行列。 本技术可为所有输配网线路监测装置提供能量支撑,如输电线路动态增容、分布式故障定位、输电线路线路舞动、振动倾角等监测装置,配网故障指示器等。以故障指示器为例,目前国内传统故障指示器的出货量为50万只左右,以每只专利许可100块计算,每年可有超过5000万的产值。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技术需求:基于云计算的制造企业联网监测系统
1.项目系统的web端、移动端的研发,完成系统实时数据采集模块、海量数据管理模块、业务应用模块、可视化展示模块及移动App模块的开发。2.实现设备记录数据百亿条规模的存储、分析,支持B/S模式,支持移动端系统。3.系统达到在 200 用户并发下平均响应时间不高于5秒的性能指标。
南昌市来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0-29
13021最高温度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
产品详细介绍快速温度变化试验箱|温度快速变化试验机|温度实验标准产品编号:KSWB产品型号:KSWB详细说明测试电线电缆绝缘体或橡胶试片,以比较试片老化一、 用途 适用于国防工业,航空工业、自动化零组件、汽车部件、电子电器仪表零组件、电工产品、塑胶、化工业、食品业、制药工业及相关产品等设备在周围大气温度急剧变化条件下的适应性试验(冲击)。 适应于仪器、仪表、电工、电子产品整机及零部件等作温度快速变化或渐变条件下的适应性试验及应力筛选试验以便对试品在拟定条件下的性能、行为作出分析及评价(快速变化)。 二、 执行标准 GB2423.1-89 试验 A 低温试验方法 GB2423.2-89 试验 B 高温试验方法 IEC68-2-1 试验 A IEC68-2-1 试验 B GJB1032-90 环境应力筛选方法三、满足标准 GB10589-89 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11158-89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10592-89 高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2423.1 低温试验、试验A GB2423.2 高温试验、试验B GB2423.22 温度变化试验、试验N IEC68-2-1 试验A IEC68-2-2 试验B IEC68-2-14 试验N三、 特性 全新完美的圆弧造型设计, 外观质感高水准,美观大方,并采用平面无反作用把手,操作容易。 进口型多功能, 扩展性强之專用温度控制器,操作简单,学习容易, 控制稳定可靠.可供低温及超低温双重试验。 可靠优良的均匀送风循环系统 长轴马达顶部垂直安装,防止因长期连续运转而导致的马达主轴偏心。 进口离心风机结合水平及垂直角度可调双层百叶强制送风循环设计,可避免箱内的气流死角,保证箱内每个角落温湿度均匀度更加一致。 宽敞明亮之大型电热观察视窗:由三层超大型真空镀膜(加热膜)视窗及高亮度荧光灯组合而成,可清楚观察箱内试验样品,并有效防止因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水雾形成, 让使用者可随时观测试验箱内的状况。 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确保机器本身,被测产品及使用者安全。 独立于主控制器之电子式超温保护装置,可设定受测对象之温度上限保护。 先进的安全、保护装置-漏电断路器、干烧保护器、缺相保护器、制冷机组超压、过载、油压等保护装置 先进可靠的冷冻系统 原装进口欧美全密闭压缩机. 具有世界最知名品牌的冷冻器件及高效率冷热交换系统. 采用全毛细管,自动负载容量调整系统技术,较以往膨胀伐系统更稳定可靠.温湿度控制更精确,升降温速度快速、平稳、均匀, 为使用者节约宝贵时间。 采用进口型对臭氧系数为零的绿色环保(HFC)美国联兴制冷剂R507/R23.  采用优质零部件及优化设计方案,使机器运行噪音较低,燥音值≤65Db.  纹路处理不锈钢表面,可使机器长时间保持崭新的外观四. 可扩充性玻璃内门(附操作孔) 温度自动记录器RS-232C; RS-422 ; RS-485 通讯接口装置操作记录软件LN2/LCO2快速降温系统五、技术参数技术规格  225(R-S)  306(R-S)  408(R-S)  800(R-S)  1000(R-S)  温度范围  -70 ~150℃(KS), -40~150℃(KL), -20~150℃(KR).  快温变范围  -70机型:-50 ~+85℃(KS), -40机型-20~+85℃(KL), -20机型: 0~+85℃(KR). 升降温速率  3℃/分, 5℃/分, 8℃/分, 10℃/分, 15℃/分钟线性平均或非线性平均  控制稳定度  ±0.5℃  分布均匀度  ±1.5℃  温度偏差  ≤±2℃  正常升温时间  -70℃~150℃小于60分; -40℃~150℃小于50分; -20℃~150℃小于35分. 正常降温时间  +20~-70℃小于70分; +20~-40℃小于55分; +20~-20℃小于35分. 内尺寸 (CM) H 75 85 85 100 100 W 50 60 60 100 100 D 60 60 80 80 100 外尺寸 (CM) H 193 203 203 228 228 W 150 160 160 210 210 D 155 155 175 195 195 内箱材质  SUS 304# 8K镜面不锈钢板  外箱材质: SUS 304#纹路处理之不锈钢  保温层材质  PU发泡+玻璃棉  底座材质  国标角铁+槽钢  冷凍系統  風冷或水冷式歐美原裝進口半封閉或全封閉壓縮機組,散熱片式自动负载容量调整蒸發器  加热系统  加热器:不锈纲鳍片散热管型加热管加热空气循环方式  安全保护装置  无熔丝过载探保护,压缩机过热, 过流, 超压, 加热干烧, 箱内超温警报系统. 标准配置  观视窗(45×30cm), 测试孔(¢50×1只), 试料架(2组) 超温保护器, 视窗灯  电源  AC3¢5W380V50HZ 详细规格以相应规格书为准 
北京东工联华科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大气监测产品
监测因子总烃、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等。高准确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程序控温、电子流量控制(EPC)、进口隔膜泵、进口注射阀。高稳定性自动进样,连续运行、控制连锁等。自动运行无人值守。金属除尘,稳定可靠,维护量小。数据储存时间10年以上。高兼容性兼容主流厂家辅助监测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扩展多项监测参数。RS232、RS485、4~20mA、以太网数据输出接口。
山东润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2
围岩失稳声光电集成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本项成果包括对同一个钻孔内壁的围岩损伤情况分次进行监测的光学钻孔窥视仪、声发射装置和钻孔应力计。其特征在于:对预先在煤矿巷道帮上所钻取的同一个钻孔内壁的围岩损伤情况分次进行监测的光学钻孔窥视仪、声发射装置和钻孔应力计,汇总所有监测结果,从表面变形和内部损伤研究对围岩损伤失稳状况进行全方位辨析。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监测与强化技术
开展重载铁路桥梁和路基实时监测与强化技术研究,完成桥梁静动力性能检测方法、基于多层束界法的安全评估和预警方法研究,广域网络化无线监测平台开发。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5-04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煤矿顶板安全在线监测系统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煤矿顶板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是以中国矿业大学多年来形成的顶板动态监测与支护质量检测理论、技术、软件仪器为基础,最新引进光纤光栅传感技术,进行集成创新,建立起来的新型矿用顶板动态、围岩应力、锚杆(索)受力、支架受压的在线实时监测系统。此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煤矿安全技术融为一体,通过各种不同功能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将被测的不同形式的物理量(如应力、应变、位移、压力等)转变成便于记录及再处理的光信号,通过光纤光栅信号处理仪器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上传至监控主机,构成一套合理的煤矿顶板安全在线监测系统。 本系统主要分为巷道顶板在线监测和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在线监测两部分,可以实现多重功能:(1)监测掘进和回采巷道的顶板离层位移与速度;(2)监测锚杆支护巷道锚杆或锚索的载荷应力;(3)监测巷道围岩或煤柱内部应力;(4)监测综采工作面支架和超前支护工作阻力;(5)井上计算机在线动态显示监测参数和超限预警;(6)该系统监测的数据自动存储,可以历史查询以及数据信息共享。 本项目研究是一项源于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的开发项目,主要针对目前我国煤矿顶板安全监测水平低、事故突发频繁等现状,通过技术开发和煤矿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建立煤矿顶板安全监测和事故突发预警系统,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绿色高效开采及科学采矿的理念。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01
智能电网云-端协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能源的新战略。在其需求侧,深入至电器的用户用电行为精细化分析对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和电力系统源/网/荷协调优化意义重大。与在每个电器上分别安装量测传感器的方法不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仅通过分析用户供电入口的负荷总量数据,便能获取各电器的用电信息,具有成本低、实施容易和用户易接受等特点。 针对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技术实用化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余贻鑫教授领导的研发团队从技术基础理论和工程实施方案两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1)创立了一系列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新原理和方法,形成了多种方法融合互补的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方法体系,突破了对小功率和功率连续变化型电器可靠检测的瓶颈,准确度明显优于国际同类产品;(2)首创了一整套用于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的完全无监督电器自适应建模方法,解决了陌生场景中电器准确建模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无需人工干预的电器负荷印记库全自动建立和维护;(3)首创了云—端协同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研发了可推广应用的硬件装置(智能用电分析仪产品)和软件系统
天津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716 7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