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超痕量铅镉离子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痕量铅镉离子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条。所述 检 测 方 法 , 包 括 如 下 步 骤 (1) 样 品 酸 化 处 理 ; (2) 样 品 去 除Hg<sup>2+</sup>和 Zn<sup>2+</sup>;(3)用缓冲液稀释,获得中性样品;(4)将步骤(3)中获得的中性样品与双硫腙接触,生成铅镉离子-双硫腙络合物(5)添加硫化物溶液,使得铅镉离子-双硫腙络合物完全反应,生成 PbS 和/或 CdS;(6)将步骤(5)中获得的含 Pb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小型台式无铅回流焊 SMT回流焊QS-5100
产品详细介绍实现静止状态下的焊接工作,可贴装最窄间距的表贴元器件 一、小型台式无铅回流焊/SMT回流焊QS-5100 产品简介    “QS-5100红外线回焊炉”(回焊炉)是一种用于生产和维修SMT等各种工艺产品的台式回焊设备。该产品采用高效率远红外线加热元件以及分布式热电偶测温装置。通过微电脑的精密控制,使回焊炉的温度曲线控制更为精确和回焊平面的温度更均匀。完全适应各种不同合金和无铅焊料的回焊要求。其温度曲线精密可调,此外设备还具有自动故障检测报警、自动关机等功能。本产品具有回焊、维修、烘干等多种用途。适合于小批量的SMT电子产品生产、试制、电子产品开发部、学校培训班等单位的使用。    操作软件为最新升级的中英文双语双显示可选操作系统。电路结构上采用高效、便捷一体化的开关电源,采用硅酸铝耐高温环保保温棉,在性能结构和操作等各方面上进行了改良和升级。    二、小型台式无铅回流焊/SMT回流焊QS-5100 主要特点    1、全封闭式设计,内置高效保温材料并有高效密封条,保温效果好,耐热耐腐蚀,易于清洁,有效降低功耗,节省电能。    2、采用抽屉式PCB板放置架,推拉平稳,大面积的放置空间,适合不同尺寸和形状的PCB板的放置。    3、可完成CHIP,SOP,QFP,BGA等所有封装形式PCB板焊接。    4、可完成胶固化、PCB板老化等多种工作。    5、体积小重量轻,可放在办公台面上用,操作简单易学。    6、单相220V照明电源,使用方便。    7、机器外形采用人性化设计,液晶显示屏置机器前方,更适合座位上观察和操作。    8、本产品拥有更多优点更适合BGA的无铅焊接 三、小型台式无铅回流焊/SMT回流焊QS-5100 主要技术参数    1、输入电源:AC220V/(AC110V定购)    2、工作频率:50~60Hz    3、最大功率:600W    4、加热方式:红外线辐射和热风混合加热方式    5、操作系统:QS-5100中英文双语操作系统    6、显示模式:图形模式/文本模式可选显示模式    7、工作模式:自动回焊模式、可调恒温维修模式    8、温度曲线段:预热段、加热段、焊接段、保温段和冷却段共五段    9、预热段温度设置范围和时间:70~150℃、时间:0~5min    10、加热段温度设置范围和时间:预热段温度~220℃、时间:0~5min    11、焊接段温度设置范围和时间:加热段温度~300℃、时间:0~30s    12、保温段温度设置范围和时间:焊接段温度-(0~50℃)    13、抽屉工作面积:230×180mm    14、外型尺寸: 300×250×160mm
深圳市勤思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用于高可靠性WLCSP器件焊接的无铅钎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可靠性WLCSP器件焊接的无铅钎料,属于金属材料类及冶金领域钎焊材料。该种无铅钎料中的纳米Al颗粒的含量为0.01~1%,纳米CeO2的含量为0.01~1%,Ag的含量为0.5~4.5%,Cu的含量为0.2~1.5%,余量为Sn。使用市售的Sn锭、Sn-Cu合金、Sn-Ag合金,按设计所需成分配比,预先熔化,然后加入纳米颗粒,采用高能超声搅拌的制造工艺冶炼无铅钎料,为防止元素的烧损在惰性气体保护气氛中冶炼、浇铸成棒材,然后通过挤压、拉拔即得到所需要的钎料丝材,也可将新钎料制备成焊膏使用。本无铅钎料对应无铅焊点的抗疲劳特性和抗跌落特性得到显著提高。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无铅压电陶瓷-聚合物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铌酸钠钾基无铅压电陶瓷-聚合物压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 方法按化学通式(1-x)(LiaNabK1-a-b)(Nb1-cSbc)O3-xABO3-yM组分配料,以分析纯无水碳酸 盐或氧化物为原料,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得陶瓷粉末;将陶瓷粉末与聚偏氟乙烯按体 积比10∶90至95∶5比例混合球磨;烘干后超声震荡10~100分钟,将混合粉料经压片机冷 压成型,再用马弗炉加温处理,最后在其表面溅射金电极,经80~130℃硅油浴极化10~ 120分钟,即制得铌酸钠钾基无铅压电陶瓷-聚合物压电复合材料。该压电复合材料为纯 钙钛矿晶相,无杂相,说明两者得到了很好固溶;且具有良好的压电与介电性能。
四川大学 2021-04-11
废弃显像管的分离技术及后续含铅废水处理技术
电子废弃物已成为全球固体废弃物中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其组分复杂、数量庞大,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和环境污染性,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的重视。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环境保护部分已将电子垃圾处置列入规划。 本项目通过对CRT的屏锥分离技术和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为CRT资源化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对酸溶法处理后的含铅废水,采取化学沉淀法与SPM法或陶瓷膜法联用,可以使处理后溶液中铅浓度低于1mg/L,符合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其中SPM为自主研究开发的国产材料,无机陶瓷膜应用于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铅尚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具有创新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用于产生多源声发射模拟信号的断铅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产生多源声发射模拟信号的断铅装置,尤其涉及声发射无损检测实验中,用于产生多个声发射模拟信号的一种铅笔芯折断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夹紧装置、推力螺栓安装在基座上,支撑架安装在支撑底板上,推力螺栓头伸入支撑底板的孔中;使用时夹紧装置将铅笔夹紧固定,调整支撑架的位置使其与夹紧装置对正,此时将推力螺栓旋入基座螺纹孔中直至从另一侧露出,将支撑底板安装于推力螺栓上,继续转动推力螺栓使支撑底板上升,铅笔被同时折断,得到多源声发射模拟信号。本实用新型能够模拟声发射无损检测实验中的多源信号,克服了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1-12
废铅酸蓄电池湿法短流程回收制备性能铅炭电池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全球每年产生约5000万吨的电子废弃物,超过70%的电子废弃物产生于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及处置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作为典型的电子废弃物,截止2018年,铅酸蓄电池仍占全部二次电池的55%,拥有最大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火法冶炼的废铅膏回收再生工艺,温度高达1000 oC以上,产生大量挥发性铅尘和SOx,传统火法再生铅引发的“血铅”等环境污染风险受到广泛关注。考虑到电子废弃物具有资源性和污染性的双重特性,如何实现电子废弃物的清洁回收是本领域的难点。 本技术研发了废铅酸蓄电池铅膏有机酸短流程回收方法及柠檬酸铅两段法焙烧制备新型铅粉方法,进而制备出高性能的铅炭电池,实现含铅组分的高效清洁回收。铅炭电池由于具有电容效应,有望解决传统铅酸蓄电池比能量密度低的不足。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一种单晶石榴石厚膜的间歇式液相外延生长方法
专利内容是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单晶石榴石厚膜的间歇式液相外延生长方法,缓解了衬底与薄膜之间的应力产生,得到的单晶石榴石厚膜可作为磁光或微波厚膜应用,该方法制得的磁光厚膜的厚度可达100µm以上。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01
基于 Bi 基四元卤化物单晶的半导体辐射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Bi 基四元卤化物单晶的半导体辐射探测 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射线成像探测器技术领域。 所述的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结构包括以Bi基四元卤化物单晶作为射线吸 光层,电子选择性接触选择层,空穴选择性接触层,分别贴合在所述 吸光层的两面,两个电极分别与两个选择性电荷接触层接触,作为器 件的正极和负极。本发明的半导体辐射探测器具备高灵敏度,环境友 好,稳定等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醋酸铅前驱体的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近年来,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的优势引起了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下一代光伏中的新宠,具有易制备、低成本和高效率等特点。短短几年之内发展迅猛,目前最高认证光电转换效率已达22.1%。一般来说,制备钙钛矿活性层最为常见的铅源材料是卤化铅。最近有研究表明,醋酸铅作为较具潜力的传统卤化铅的替代物,价格更为低廉。无需复杂的反溶剂法,只需短暂低温退火即可得到超平整致密的钙钛矿薄膜。这样简单的制备工艺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然而迄今为止,基于醋酸铅前驱体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较于其它已经报道的基于传统卤化铅前驱体的平面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转换效率方面稍显不足。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