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互联网+国风漫画创作源计划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长春市三昧动漫设计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郑欣然 注册时间 2017.05 注册所在省市 吉林省长春市 组织机构代码   经营范围 动漫设计、数字动漫制作服务等 企业地址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获投资情况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路现娜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彭巍 / 校长助理/教授 创业合作发展 五、项目简介 《互联网+国风漫画创作源计划》项目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金奖,三昧动漫设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原创国风漫画为己任,面向全国出品的动漫IP源头开发原创漫画创作机构,根植于“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动漫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漫画产业架构,与全国首设漫画专业的高等学府吉林动画学院漫画学院密切合作,励志成为国风原创动漫产业源头支柱。主要业务涉及甄选中华文化故事精髓丰富创作内容,采用中国画勾勒手法进行创作,突出中国风漫画的表现元素,水墨色彩铺设与数字软件融合,自建整理素材蓝本数据库,为后期漫画IP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三昧动漫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变革之路,在文化产业中,成为重要的IP源头。
吉林动画学院 2023-07-12
易和漫画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云南卿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胡艳梅 注册时间 2022年12月1日 注册所在省市 云南省昆明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5301103MHN0H 经营范围 广告设计、广告制作、平面设计、技术开发、文化活动、咨询策划等服务。 企业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云路悦中心4027 获投资情况 30万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胡艳梅 教育学院 2018/2022 20181400711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曹姬娜/李晶 教育学院 讲师/副教授 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学 五、项目简介 易和漫画工作室(现为云南卿合文化有限传媒公司),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学生胡艳梅创立。工作室主要是发展原创国产漫画,将更多的精彩文字故事,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我们以发展漫画产业为主,打造一系列以漫画为核心的原创漫画、3D动漫、人设定制、商业设计等一系列产业链。 本工作室立志顺应国漫崛起的潮流,努力打造迎合大众口味的国漫精品产品。 易和漫画工作室建立于2021年3月4日建立,截至2021年4月底,工作室投资将近二万多元,发展良好。工作室参加第七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教育厅铜奖,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近期将结项。在大学毕业5个月后,本工作室注册成立了公司。目前公司成立4个月左右,与一些户外营地形成了连动推广。 工作室各部门分支已经详细规划,分配合理。学员招收超过预期,且接单状况良好。但由于本工作室着力打造“IP开发+特性设计赋能+次元突破转化+人物立体丰满”的工作室行业新模式,目前主要处于投资培训画师、设计师、美工师等技术人才阶段。期间也有接连不断的订单汇入,超出预想结果,总体发展呈逐步上升趋势。 核心技术部门:画师培养中心、写手中心、美工中心和设计中心。四大部门又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2023-07-13
漫画图像版面理解技术
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休闲娱乐类出版物,通常由简单形象的绘画内容和少量的文字构成,深受不同国家各年龄段阅读者的喜爱。随着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基于移动终端阅读漫画电子内容,漫画移动阅读已成为漫画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大量的漫画内容网站以及相应的APP阅读软件(如Apple store里的漫画控、Comic glass,Android应用市场里的卡布漫画、有妖气漫画等)。然而,现有的漫画电子出版物及以往大量的历史纸质出版物通常按照纸质媒介的大小进行排版设计,受漫画内容及排版布局、移动终端屏幕大小及分辨率的限制,无法在移动终端上清晰完整地展示。 为了解决该问题,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网络内容保护与文档处理实验室”师生通过近几年的攻关,研究出了漫画图像版面理解技术,对该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 2021-02-01
移动短视频讲中国好故事的创作实践研究
移动短视频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低俗化、过度娱乐化及隐私泄露等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内容为王也一直是媒介的坚守。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舒畅 中韩新媒体学院电影学 2017-2021 史思雯 中韩新媒体学院电影学 2017-2021 刘倩汝 中韩新媒体学院电影学 2017-2022 孙嘉悦 中韩新媒体学院电影学 2018-2022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祁璇 中韩新媒体学院电影学 副教授 智能设计 文化产品设计 四、项目简介 移动短视频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低俗化、过度娱乐化及隐私泄露等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内容为王也一直是媒介的坚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文化事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文艺思想道德等都有明确的论述,讲好中国好故事,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领域的发展要求,因此,结合我们所学的影视后期制作专业,利用动漫创作优势,研究移动短视频讲好中国好故事的选题、内容生产、内容传播,主要是内容生产环节的创作实践,正是守正创新,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的创作体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万物有声—开启5G声音创作新时代
万物有声科技关注声音后期制作中的拟音技术,用“AI+声音”的基本构想,致力于将拟音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以声音资源库为核心资源,以视频动作识别和声音识别自动配音技术为核心技术。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金若熙 公共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2021 赵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2018/2022 王美琳 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2018/2022 谭惠文 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 2021 郭梦妍 艺术与考古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2019/2023 徐舒婷 光华法学院/法学专业 2019/2023 布音塔娜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2018/2022 崔靖乐 光华法学院/法学专业 2020/2024 陶振宇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学专业 2020/2024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王婧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副教授,博导 声音研究、感官研究、表演学研究、艺术人类学 四、项目简介 万物有声科技关注声音后期制作中的拟音技术,用“AI+声音”的基本构想,致力于将拟音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以声音资源库为核心资源,以视频动作识别和声音识别自动配音技术为核心技术。团队首次将人工智能与拟音技术相结合,以技术助力后期制作的同时,关注拟音技术中的情感注入和人文关怀,优化声音后期制作行业的资源配置,提高后期制作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部分场景的声音后期制作门槛,丰富声音的应用场景,将拟音技术的高质量听觉体验引入在线音频、影视后期、游戏等多个领域。 团队首先对传统拟音师积累于硬盘中的无序声音资源进行了细化的分类和打标,对其进行数字化编码,完成了高质量声音资源库的打造,为喜爱创作视听产品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声音资源。本库声音均采用影视制作标准,同时配以智能简洁的检索系统,改善了同类产品中标签分类模糊杂乱、检索困难、音质参差不齐的不足;同时配合专业后期配音教程与作品分享,做到“既以鱼又以渔”,延伸产品价值。 其次,团队将自动配音技术与海量音源库相结合,开发有声数字化声音数据库,团队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声音资源库。同时深耕算法的研究和迭代,实现后期拟音的进一步智能化,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将向专业视频后期转型,着重开发其在专业视频后期声音制作中的应用。
浙江大学 2022-07-26
基于裸眼3D技术的互动展示创作设计平台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新时代红色影视二次创作作品的传播价值及对策研究 ——以哔哩哔哩平台为例
本研究从哔哩哔哩平台展开研究,聚焦于红色影视的二次创作作品的传播价值及对策,为红色影视的生产和二次创作提供参考。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王梓萌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 2019.9/2022.6 王如妍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 2019.9/2022.6 陈华靖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 2019.9/2022.6 许静雯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学 2019.9/2022.6 谢雨佳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2019.9/2022.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张颖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 讲师 媒介经济、媒介产业、传播研究方法 郭磊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 副教授 思想政治教育 司法伦理学 四、项目简介 红色影视作品是当前国家主流影视作品生产传播中的热点现象,近年来,红色影视不断创新,诞生了一系列优质作品。进入新时代,人们不仅期盼有高质量的美好物质生活,对于文化作品展现出了更高的审美取向。然而,在当今泛娱乐化愈演愈烈的情况之下,红色影视难免陷入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不足的困境。 本研究从哔哩哔哩平台展开研究,聚焦于红色影视的二次创作作品的传播价值及 对策,为红色影视的生产和二次创作提供参考。研究分为网络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三个部分:通过对于网络数据进行内容分析,了解B站红色影视二次创作作品的传播状况及受众反馈状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对于B站红色影视二次创作的接触状况和评价;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深入了解受众对此类视频的认知态度以及创作者对于红色影视作品二创改编的创作逻辑。 研究发现,红色影视二次创作作品反映了受众对于红色影视的评价,并发挥了强化精神导向、满足娱乐需求、分享精彩剧情的价值。但同时,红色影视的二次传播中还存在着版权问题突出、三俗化倾向明显、红色影视精神内核传播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继续强化精神引领、完善内容审核机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08-09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