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透明柔性电子皮肤
透明柔性电子皮肤是一种基于少壁碳纳米管取向阵列/高分子复合薄膜的通用器件结构,能够监测人体关节的弯曲以及拉伸情况。在柔性高分子基底上平铺一层少数壁碳纳米管取向阵列的透明薄膜,再涂覆一层超薄的弹性高分子以形成表面光滑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蒸镀上电极后即完成柔性电子皮肤的制备。测试弯曲电子皮肤的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学特性,显示其为欧姆特性,而且电流大小与电子皮肤的弯曲角度呈现出高灵敏度、高度可重复的线性响应,即使弯曲上万次仍能保持
南京大学 2021-04-14
RD(柔性型)+J
防损降险 ★ 目前较为有效降低硬膜外麻醉置管风险的麻醉导管。 ★ 较大程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甚至捅破硬脊膜的可能。 ★ 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弹性式穿刺进行硬脊膜外腔置管。 ★ 管壁内含三条X显影线,提高X光下导管影像质量。 ★ 导管抗断裂力达到国家标准10倍以上。 ★ 可为临床使用者进行个性化定制。 轻松盲插 智能穿刺置管,接头轻松连接且不易脱落,操作过程零技巧,帮助临床使用者从繁复的操作手法中解放出来,更简便快捷地置管,更好地规避职业风险,减少医疗事故,避免医疗纠纷。 适应症 所有硬脊膜外腔麻醉置管,尤其: ★ 实施剖宫产或无痛分娩的孕妇,静脉易怒张者; ★ 老人或儿童,血管脆弱者; ★ 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者; ★ 非首次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可能有疤痕、增生者; ★ 先天椎管狭窄,置管有难度者; ★ 需要长时间留置麻醉导管,如癌痛或术后镇痛者; ★ 个性化要求:择时分娩、VIP病人或病情体位等原因,需要确保一次性置管成功以及满足后续治疗等。
临沂兴华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2021-09-01
深部冲击地压灾害监测解危关键技术及装备
本成果揭示了深部围岩粘弹介质积蓄与释放能量机理,针对深部开采条件提出了煤岩组合冲击能速度指数和卸围压冲击能速度指数两个新指标,建立了深部应变型、深部坚硬顶板型、深部断层滑移型三类冲击地压倾向性评价方法及最优模糊识别模型;获得了深部三类冲击地压的前兆信息特征并给出了监测预警方法,自主研发了相应监测系统;提出了深部三类冲击地压的组合解危技术,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卸压解危装备,为深部不同类型冲击地压有效防治提供了有力技术和装备支撑。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4-22
深地工程地质灾害智能预警云技术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李想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曾俊 环工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佳骥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吉翔 环工院/土木水利 2020.09-2023.06 卢向前 环工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0.09-2023.06 喻妮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3.06 代坤坤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1.09-2025.06 文倩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19.09-2022.06 彭丰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20.09-2024.06 李超飞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20.09-2024.06 宋涛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7.09-2023.06 张航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6.09-2022.12 邓叶林 环工院/土木工程 2019.09-2022.06 马俊杰 环工院/地质工程 2019.09-2022.06 朱玥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 2021.09-2023.06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马春驰 环工院/ 无/副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李天斌 环工院/ 院长/教授 隧道与地下工程 朱星 环工院 无/副教授 边坡工程 崔圣华 环工院 无/讲师 地质工程 杨晓轩 环工院 无/助教 无 赵伟华 环工院 系主任/副教授 边坡工程 四、项目简介 团队以深地工程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为切入点,将微震监测、智能云与新型支护技术相融合,打造了一套从底层算法到顶层智能物联网算法完整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 “精准监测”到“云端预警”再到“智能防控”。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川藏铁路、国防重大专项深地工程项目等重大战略相继开设,未来将有超过5.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①自主研发一套以传感器—采集站—便携检测仪—云平台为一体的高精度的微震监测系统。②基于智能云构架+MOC多输出技术+BIM,研发了深地灾害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 ③自主研发了深地灾害新型支护装置。已完成智能预警与防控云平台的研发设计,以及四个核心设备+三种新型支护装置的小规模生产,具有专业背景的数据分析团队已通过云平台远程处理监测数据。本项目正对硬件产品进行投入生产,计划于2023年完成软硬件的升级,2024年上线深地工程地质灾害大数据云平台,2025年实现掌上云技术。学生团队已发表30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8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10余项国家、省部级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依托学校平台已完成或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合同总价值超千万元,并获得央视报道,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7-29
3D打印医用防护用具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智能基础件团队听取医生需求,运用3D打印技术快速开发并制作的简易面屏、护目镜等防护用具,已经送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供一般门诊医护人员备用。 机自学院工训中心接到“护目镜”3D打印加工要求,从模型设计到工程训练中心进行打印,再经试戴到精修参数,护目镜样品成型只用了2天时间。在打印过程中,团队尝试了不同打印材料与成型方法,选用了光敏树脂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进行打印工作。2月2日开始小批量加工。但实验室产能有限,为了尽可能多做几套,设备24小时开机,工作人员两班倒,目前已交付8副护目镜。 该团队还将护目镜的模型数据与打印参数全网公开,师生们还设计了护目面屏组合体与负压隔离罩,后续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上海大学 2021-04-10
风淋眼口鼻防护帽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医用外科口罩原本主要供医护人员使用,厂家的产能是为了供应医护这一特殊群体的使用,当前情况下如果向民众开放,则供给会面临“一罩难求”的困局。即使使用口罩,病毒通过眼角膜的传播的可能性仍存在,护目镜的需求也在攀升,“一镜难求”。基于传染性病毒防护的需要,北京大学三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建军和其团队设计出一款既能解决眼、口、鼻整体性防护,又能避免一次性口罩和护目镜耗损的热风淋眼口鼻防护帽。此设计可以起到防护眼、鼻、口等免受空气中病毒侵扰的作用。研发团队希望能够与具备帽子制作及微型风扇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合作,尽快将其成品化,为民众增加安全防护。
北京大学 2021-04-10
机床副主轴滚珠丝杠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床副主轴滚珠丝杠防护装置,该装置的第一防护插板和第二防护插板固定在 副主轴箱的两端,第一主轴箱固定在机床上,导轨固定在机床上,副主轴箱活动设置于导轨上,第一防护 插板贯穿于第一主轴箱的底部,导轨设有插槽,第一防护插板和第二防护插板套接在导轨的插槽上,第一 刮屑板设置于第一主轴箱的靠近副主轴箱的端部,第一刮屑板压紧在第一防护插板上,第二刮屑板和第三 刮屑板分别设置于副主轴箱的两端,第二刮屑板压紧在第一防护插板上,第三刮屑板压紧在第二防护插板 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广,可方便用于机床副主轴滚珠丝杠的防护,可有效地去除落在 防护插板及副主轴导轨上的铁屑。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消防服务热防护性能检测装置
该检测装置是集生物医学工程、燃烧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属国内首创,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该机具有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特点,测量精度接近国外同类产品。装置质量得到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可,为我国消防防护服热防护性能(TPP)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技术指标 环境热通量:2cal/cm2s±0.1cal/cm2s,相当于83kw/m2±4kw/m2 测试分辨率:0.1秒 检测数据对比: 根据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称中心)提供的样品(1#、3#、4#、047#、051#),分别在欧洲、中心(美国设备)和本装置上进行检测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发动机气瓶热防护
哈工大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赫晓东教授团队承担的“发动机气瓶热防护”项目,成功研制出一种轻质高效柔性绝热复合防护结构,该柔性绝热复合防护结构应用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二级发动机,3次助力长征五号成功飞天。研究团队采用材料微结构连续调控优化设计方法,充分发挥纤维材料性能特点,研制出了纤维分布特殊、密度小、隔热性能优异,并具备三维曲面贴合、阻燃及不吸潮等特点的轻质绝热柔性热防护材料。发动机气瓶组件及气瓶支架均采用该柔性热防护结构,在长达30分钟的辐射传热和羽流形成的对流传热耦合工况下,发动机气瓶壳体的表面温升不超过35℃,解决了长征五号二级发动机舱内热防护难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1
带防护帽的PICC输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防护帽的PICC输液接头,所述接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活塞和弹簧,所述壳体的里端设有乳头并螺纹连接有帽体,所述里端用于连接静脉留置针;所述壳体外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端用于连接无针输液器,所述壳体外端设有防护帽,该防护帽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连接在所述壳体上。在接头外端设有防护帽,输液时打开该防护帽,消毒后连接输液管,待输液结束后,消毒防护帽,待其干燥后,将防护帽套在接头外端旋转拧紧,以备再用。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较低,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接头与外界隔绝,处于无污染状态,确保接头的无菌性能,有利于规范治疗与护理,美观整洁,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4 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