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发 明 人】谈瑄忠;丁署琴;王蕾;毛春芹;李林;陆兔林;陈寅生;丁义江【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附子25-35份;肉桂5-15份;淫羊藿15-25份;厚朴10-20份;薤白15-25份;葛根25-35份;茯苓15-25份;肉桂经提取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得包合物,其他中药使用乙醇回流,制备成制剂,具有治疗便秘的作用,特别是针对脾肾阳虚型便秘;采用天然植物,在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本品做成可以做成药学上的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可以被广泛使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药物刺激性的质谱检测方法
【发 明 人】马宏跃;段金廒;周婧;闫文丽;龚艳;王子月【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药物刺激性评价的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将药物原液或将药物原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与细胞共同培养,取细胞上清液,或者将药物注入实验动物体内,取组织液经过提取处理后,然后利用质谱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炎症物质含量的变化,以此来评价药物的刺激性,并揭示药物刺激性机制。本发明经过对L02、RAW264.7等不同细胞及大鼠足组织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评价药物刺激性的强弱,具有操作简单、指标灵敏、覆盖面广的技术优势,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药物刺激性的评价和检验,为保证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表藤黄醇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医药上的应用
【发 明 人】文红梅;李伟;吴皓;熊海伟;董棒;岳愉馨【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笼状多异戊烯基xanthones类化合物表藤黄醇酸,其具有抗肿瘤活性。本发明还涉及表藤黄醇酸的制备方法:以藤黄酸为原料,加热,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即得。本发明还涉及表藤黄醇酸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 明 人】程海波;周仲瑛;沈卫星;孙东东;徐长亮;谭佳妮;李柳;沈政洁【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党参15~45份、山慈菇10~30份、莪术10~30份、八月扎10~30份、半枝莲20~60份。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中药组方筛选,中药组合物配比科学合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很好的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和能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明显减少肿瘤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且经长期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安全性高,毒副作用低,可开发成为新的抗胃癌药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纳米粒径分析仪用于内毒素检测的方法
【发 明 人】彭国平;郑云枫;李红阳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径分析仪用于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属于细菌内毒素检测领域。该方法依据内毒素在水溶液中可团聚成纳米胶粒的特征,先制备至少三个稀释浓度的系列内毒素标准溶液,采用纳米粒径分析仪对这些标准溶液进行粒径检测,然后对检测所得的粒径数据与相应标准溶液的浓度作回归分析,建立出标准曲线,最后根据该标准曲线以及待测样品中的内毒素粒径计算出样品的内毒素含量。本发明检测速度快,不消耗检测试剂,检测成本低,可靠性高。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具有抑制革登等RNA病毒复制作用的寡肽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脊柱肿瘤射频消融适形治疗的温度场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催化电氧化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偏振成像的水下考察勘探成像观察仪(产品)
成果简介:对于自然光照明的水下场景,不同距离上目标场景的偏振信息不 同。当采用线/圆偏振光照明时,目标场景的退偏度一般均大于水体散射光 的退偏度,利用该特性来滤除传输路径上的水体后向散射光。本成果研究了自然光在水下传输的偏振变化规律,提出一种利用目标和背景偏振差异进行 水下低对比度图像复原的方法,利用偏振成像及其图像处理技术,研制水下 考察勘探成像观察仪(照相机或摄像机),实现在日光照明或全色主动照明条 件下对海洋、湖泊、水库等的水下观察、勘探和救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基于单目镜头的车辆图像检测、跟踪与测距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87 988 989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